目錄
作 者:徐敬標 著
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779415
出版時間:2010-11-01
版 次:1
頁 數:23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教材教輔 > 大學教材教輔
圖書 > 教育與考試 > 中國小教育
內容簡介
《國小科學教學技能》為高等院校國小教育專業教材,也可供在職國小教師參考。其內容分4篇17章,每章含“觀點演繹場”、“教學案例園”、“分析反思亭”、“知識導航塔”、“任務接受所”等模組,闡述國小科學教師必備的各項教學技能的訓練步驟和方法,並結合優秀案例深入剖析,強調學習者的思考、參與和自主學習。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篇 國小科學教學準備技能
第一章 國小科學教學內容分析技能
第二章 國小科學學習者分析技能
第三章 國小科學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技能
第四章 國小科學教學目標設計技能
第五章 國小科學教案編寫技能
第二篇 國小科學教學實施技能
第六章 國小科學課堂導入技能
第七章 國小科學課堂講解技能
第八章 國小科學課堂提問技能
第九章 國小科學教學演示技能
第十章 國小科學課堂觀察、實驗技能
第十一章 國小科學課堂激勵技能
第十二章 國小科學課堂調控技能
第十三章 國小科學教學板書設計技能
第十四章 國小科學課堂結課技能
第三篇 國小科學課外活動指導技能
第十五章 國小科學課外活動指導的認識
第十六章 國小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四篇 國小科學教學評價技能
第十七章 國小科學教學評價技能
·收起全部<<
前言
高等師範院校肩負著為中國小培養師資的重要任務。如何為中國小輸送合格的師資,這始終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國際上非常強調教師的專業化,國內近幾年對教師專業化的呼聲也很高。恰逢基礎教育課程進行改革,新的課程也呼喚更高素質的老師,尤其是教師的教學技能與素養已經成為制約國小科學課程改革的“瓶頸”。在這樣的形勢下,檢討以往的高等師範教育,應該說我們在師範生的培養上,更多強調了理論的學習,雖然多年來我們對師範生的教學能力的訓練也在改進,但從總體上說,這種訓練還有待更加系統化和更有計畫性。現在看來,根據實際的教育教學的需要,加強對師範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是我們課程設定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現在有關師範生技能訓練的教材陸續出版,雖說其中有很多新的探索,有不少新的內容值得我們借鑑,但我們仍感到這些教材還有一些不足,如:有的教材涉及的能力項目太多,課堂教學不好落實;有的理論性太強,可供進行課堂訓練的材料不足;有的寫得太多,讀起來很花時間。
鑒於此,考慮編寫一本從師範生實際能力水平出發,便於在課堂上進行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實用教材。師範生應具備的能力有很多,都收入進來進行訓練也不可能。這本教學技能訓練教程從師範生畢業後走上講台的工作要求出發,從“實戰”出發,注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際技能的結合,力求通過提高師範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通過教學行為,體現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紮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知識面,力求體現基礎教育科學教育課程改革和學生科學教育素質發展的雙重要求。
本書在編寫中貫徹研究型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思想,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每章含以下五個模組,闡述了國小科學教師必備的各項教學技能的訓練步驟和方法,注重技能解讀和技能運用,結合優秀案例,剖析深入,啟發性大,同時強調師範生的思考、參與和自主學習。
精彩書摘
新的教材觀為什麼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由於舊的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上的指導思想不同決定的。舊的教學大綱在指導教材編寫時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忽略了知識與現實生活和科技發展的聯繫,所以在確定知識難度時規定了某一學段某一學科知識的最高標準,是“上限”,教師在教學時不要突破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過去強調教師教學時要“緊扣教學大綱,緊扣課本”,正所謂“教教材”,教師能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掌握就不錯了。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改變過去課本“繁、難、偏、舊”的弊端,要精選那些學生終生髮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確定知識難度時規定了某一學段某一學科知識的最低標準,是“下限”,強調書本知識與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畫的過程,而是課程知識的建構與開發過程,是師生共同創生課程的過程。因而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但要用好教材,還要超出教材,要開發課程資源,要整合課程資源。
所謂“用好教材”,就是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目前在課程改革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教師認為這次課程改革強調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課本知識不重要了,上課蜻蜓點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虛晃一槍,很快就引導學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謂的聯繫實際活動,甚至整堂課都是一些與課本知識無關的活動,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時學生連書本上的基本知識都沒有搞明白,這是誤人子弟。新中國成立以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了若干次,有正面的經驗,也有反面的教訓,而最基本的一條經驗就是認真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俗話說:課本課本,一謠之本。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好課本。如果學生連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學會,聯繫實際又有什麼用?不管課程怎樣改革,教師都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這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
所謂“超出教材”,就是開發課程資源和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一是替換教材的例子。為了說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選用一些例子。儘管教材的編寫者力求選用那些不同地區學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顧到每個地區和所有學生,所以新課程提倡要開發課程資源,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學習知識。用學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學習新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對學習更有興趣,也更容易記憶。
二是拓展教材的主題。在科學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材,就必須向學生開放時間與空間,拓展研究的主題。例如,講“校園裡的小動物”時,可先指導學生自己找蝸牛、螞蟻等各種小動物,同時啟發他們如何觀察動物,思考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如何分類,引領學生帶著要研究的問題進入課堂,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較明確的目標,以至於有學生問“蝸牛吃什麼,好養嗎”、“蝸牛喜歡吃植物的莖和葉,這裡面含有大量的纖維,紙是纖維構成的,蝸牛是否吃紙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