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教材·無機化學實驗》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無機化學實驗目的
二、怎樣上好實驗課
三、實驗報告參考格式
四、實驗室規則
五、實驗室安全守則
六、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
第二章 實驗儀器及使用、實驗方法原理
第一節 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和乾燥
一、玻璃儀器的洗滌
二、玻璃儀器的乾燥
第二節 試管實驗
一、試管實驗常用儀器及其使用
二、試管實驗須知
三、書寫反應方程式注意的幾個問題
四、驗證性實驗的設計原理
五、實驗條件的設計原理
六、離子分離
第三節 測定實驗
一、測定實驗常用儀器及其使用
二、誤差和有效數字
第四節 幾種常見儀器介紹
一、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梅特勒?托利多DELTA 320型酸度計
三、分光光度計及用吸光度法測定濃度原理
四、電導率儀
第五節 綜合實驗
一、製備實驗常用儀器及其使用
二、純化水
三、製備實驗須知
第三章 實驗選編
第一節 性質實驗
實驗一 酸鹼反應和沉澱反應
實驗二 配位反應
實驗三 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四 鉻、錳
實驗五 未知物研究
實驗六 未知離子的研究
第二節 分析測定實驗
實驗七 醋酸解離常數的測定及稀釋法配製準確濃度溶液的方法
實驗八 NaHCO3溶液的配製及HCI溶液濃度的標定
實驗九 分光光度法測定[Fe(SCN)]2+配離子的生成常數
實驗十 水的總硬度及電導率的測定
實驗十一 實驗硫酸鋇溶度積的測定(電導法)
第三節 綜合、設計實驗
實驗十二 碳酸錳的製備
實驗十三 硫代硫酸鈉的製備
實驗十四 從碳酸氫氨和氯化鈉製備碳酸鈉
實驗十五 鉻(Ⅲ)的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分裂能的測定
實驗十六 一種鈷(Ⅲ)配合物的合成
實驗十七 阿司匹林的製備與表征
實驗十八 二水二草酸合鉻(Ⅲ)酸鉀順反異構體的製備
實驗十九 熱致變色材料的合成
實驗二十 廢爛板液的綜合利用
實驗二十一 納米氧化鋅粉的製備及質量分析
實驗二十二 設計實驗(一)
實驗二十三 設計實驗(二)
附錄
附錄1 常用化合物的摩爾質量
附錄2 常用酸、鹼的質量分數和相對密度
附錄3 常用酸、鹼的性質
附錄4 常用指示劑
附錄5 常用緩衝溶液
附錄6 常用基準物質及其乾燥條件
附錄7 酸、鹼的解離常數(298K)
附錄8 溶度積常數(298K)
附錄9 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附錄10 標準電極電勢(298K)
參考文獻
元素周期表
文摘
插圖:
第二章 實驗儀器及使用、實驗方法原理
第一節 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和乾燥
一、玻璃儀器的洗滌
化學實驗所用的玻璃儀器是否“乾淨”,往往會影響實驗結果。此處“乾淨”具有純淨的含義。應重視儀器的洗滌工作。
洗滌儀器的方法很多,應根據實驗的要求、污物的性質和沾污的程度來選擇。一般說,附著在儀器上的污物有:可溶性物質、塵土與其他不溶性物質、油污與有機物,可分別採用下列洗滌方法。
(1)用水刷洗適用於洗去儀器上只沾有塵土和可溶性物質而沒有沾得很牢的不溶性物質、油污和有機物,用毛刷直接就水刷洗。
(2)用去污粉、肥皂或合成洗滌劑洗滌可用於洗滌沾有不溶性污物、油污和有機物的無精確刻度的儀器,如燒杯、錐形瓶、量筒等。洗滌方法是先將要洗的儀器用水潤濕(水不能多),撒入少許去污粉或滴入少量洗滌荊,然後用毛刷來回刷洗,待儀器的內外壁都經過仔細地刷洗後,用自來水衝去儀器內外的去污粉或洗滌劑,要衝洗到沒有細微的白色顆粒狀粉末或沒有洗滌劑的泡沫為止。最後,用少量蒸餾水潤洗儀器3次以上,把由自來水中帶入的鈣、鎂、氯等離子洗去。注意:根據“少量多次”的洗滌原則,每次的蒸餾水用量都應少一些,這樣洗過後的儀器的器壁就完全乾淨了。
(3)用鉻酸洗液洗液是重鉻酸鉀在濃硫酸中的飽和溶液(509重鉻酸鉀加到IL濃硫酸中加熱溶解而得),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對有機物和油污的去污能力特彆強,適用於有油污的精確的測量儀器或口小管細的儀器,如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洗滌時先往儀器內加入少量洗液,然後邊傾斜邊慢慢轉動儀器,讓儀器內壁全部為洗液潤濕,轉幾圈後,將洗液倒回原瓶中,然後用自來水把儀器壁上殘留的洗液洗去,洗至無鉻酸的黃色為止,最後用少量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潤洗3次以上。
序言
本教材為材料、冶金、無機非金屬、環境等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習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編寫,內容包括:基礎知識與實驗室守則;實驗儀器及使用、實驗方法原理;實驗選編。書後的附錄介紹了常用的實驗數據,方便師生參考使用。本教材適用於高等學校材料、冶金、無機非金屬和環境等專業師生使用。
本書是為材料、冶金、無機非金屬、環境等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編寫的教材。2002年我們總結了北京科技大學十多年來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改革經驗,編寫了工科《無機化學實驗》講義,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對其中不適應現在教學體系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對文字敘述不恰當的段落進行了修改和潤色;另外,根據北京科技大學化學系實驗條件的改善和實驗儀器的更新,重新編寫了部分實驗並加強了綜合實驗訓練。主要內容有元素與化合物性質實驗、分析測定實驗和綜合實驗三部分。在“性質實驗”中編撰了實驗設計原理、實驗條件設計原理等,用科學方法論剖析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通過實驗訓練,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還可培養其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本書編寫了幾個無任何限制條件的“全發現式”實驗。此外,按因材施教的原則,每個實驗中還安排了選做實驗,供學有餘力且感興趣的學生實施。在“分析測定實驗”中,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儀器獲得準確結果,為此,本書介紹的內容除常規儀器外,還儘量詳細地闡述各種類型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便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這些儀器的使用,為日後使用更先進、更複雜的儀器打下基礎。“綜合實驗”,即製備與測定的綜合以及化學原理和實驗技術的綜合。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按姓氏筆畫排序):王明文、方春英、劉世香、孫長艷、李文軍、楊運旭、周花蕾、董彬、路麗英等。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