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以前 他用影像表達
攝影狂採風途中出車禍
目前,高玉田正在四平市中心醫院接受神經幹細胞移植手術。
事跡
事故發生
5月19日,記者在病房裡見到了高玉田,他坐在輪椅上,身體明顯比照片上胖了。“原來搞攝影成天東奔西跑,現在坐在輪椅上總不運動,養胖了。”高玉田笑著解釋。
曾經,高玉田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他的攝影作品《棲霞》曾入選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
朋友們一直說他是個攝影狂。2000年12月,他與朋友組織了“春風行動”攝影採風活動,駕駛摩托行走1.8萬公里,途經雲南、貴州等21個省市,完成了由海南到漠河的南北大穿越。
2007年2月20日,高玉田和朋友駕著吉普車到呼倫貝爾草原布里亞特採風,行至距新巴爾虎左旗75公里處一個急轉彎,車子突然失控飛出國道,狠狠地拋翻在轉彎的路邊,幸好被當地一位交警遇見,他立即給醫院打電話,把重傷的高玉田等人送到呼倫貝爾市最大的醫院。
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
在昏迷中醒來的那一瞬,高玉田只覺得身體飄在空中,除了胳膊能抱在一起外,身體其餘部分完全失去知覺。曾是軍隊衛生員出身的高玉田心裡很清楚自己“情況不好”。
此次事故造成高玉田頸椎移位,脊髓損傷,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可能是老天看我從前走得太多了吧。”輪椅上的高玉田幽默地笑了笑。
40多天以後,高玉田從吉大二院轉到吉林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治療。
後來
他用文字傾訴
興隆溝往事讓他的思想找到了回去的路徑
2007年6月,在內蒙古興安盟文聯工作的大學同學沙之白從烏蘭浩特趕到長春,在醫院護理了他半個月。
“那是在極度興奮中度過的。”與老朋友推心置腹的傾談之後,高玉田的精神從死亡的惶恐中走了出來,“我感覺我還可以活下去,儘管那樣會很艱難痛苦。”
病榻上長夜難眠,思緒輕撫過飄渺的50年,人生就這么短暫,回味起那難以忘卻的青春年華,留在記憶中的人和事,一件件閃爍跳躍,揮之不去。在夜深的時候,高玉田伸手摸過老花鏡,打開手機,用記事本把他在興隆溝當兵的往事一點點連綴起來。“只有這個時刻,我才能讓思想找到回去的路徑。”高玉田說。
他的作品是在手機上“摳”出來的
由於高位截癱,高玉田除了右手大拇指,其餘手指不聽使喚,拿筆寫字是一種奢望,記錄的欲望只能依靠手機實現。他讓妻子幫忙把手機用繩纏繞在左手大拇指上固定好,然後用右手拇指按鍵,雙手合力一筆一畫地完成每一個字元的輸入。朋友們都說,他的作品是在手機上“摳”出來的。
如此艱難,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寫完這部小說?高玉田坦言,他也曾這樣問過自己。是毅力?是追名逐利?“我堅信,是愛,是眾多朋友的關愛給了我把生命的延續、把生命的片段製作成文字的勇氣和力量。”
高玉田用手機按出的第一部作品是《那個季節的愛情》(原名《77高考軼事》),被沙之白整理髮在網上,得到很多網友的好評。此後,沙之白鼓勵他繼續用手機記錄他對往事的回憶。
新建大樓的各種噪音里他創作“傳奇”
2007年11月18日,醫院正在建新樓,高玉田所在的203病房整天被黑暗包圍,伴著新建大樓日夜不絕的各種噪音,他在病房開始了《興隆溝傳奇》的創作。
上午是釘在病床上的,兩小時吊針,然後是30多分鐘針灸,還有一小時中醫按摩。下午兩點開始下地,坐輪椅去做一個多小時的戶外活動,回來擦洗吃飯睡覺。通常一覺醒來恰是2時,他便開始工作。他躺在病床上,用大拇指在手機上一筆一畫地“摳”字,寫到清晨五六點鐘休息。每天寫二十多條,每條簡訊大約七八十字,大約一千五六百字,保存起來統一發給沙之白。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編好發給沙之白,讓他穿插在指定段落里。
越長越高的新樓逐漸禁止了高玉田的手機信號,簡訊總是發不出去,只好保存起來,次日再由妻子拿著手機去外面發。
手機鍵盤上的數字
都磨白了
為了節省空間,他傳給沙之白的文字沒有標點,也不能直接輸入電腦,必須由沙之白看著手機一字字敲在電腦里,再一句句推敲,斷出句子,整理之後的文字被沙之白陸續發在其部落格上。
“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中間也停過幾次。”高玉田笑了,有時是自己懶了,累了,寫不下去;有時是思緒交織在一起,理不順就卡在那兒,索性停下來,不想寫了。“可是,我停下來沒幾天,沙之白就打電話來催。”
“別停呀,我在部落格上發連載,很多人等著看呢!”沙之白還會把網友點評《興隆溝傳奇》的帖子用簡訊發過來。有一次,一位老戰友的孩子打來電話問,“高叔你怎么不寫了,我還沒看完呢!”“沒想到,我隨便寫寫的東西還真有人關注。”於是,高玉田又打起精神繼續寫。
2008年9月6日,高玉田終於從203病房解脫出來,影友都永華用車把他接回白城家中。9月15日6時30分,他在手機上按出了《興隆溝傳奇》的最後一個字元。那十幾萬字的原稿至今仍保存在他的手機里,儘管手機鍵盤上的數字磨白了,他還是捨不得換。
老同學 要把它變成一本書
沙之白可以算是《興隆溝傳奇》這部作品的第一讀者。“我一方面驚異於他的毅力,一方面也驚異於他的文字表達,讀著讀著就不免拍案叫絕起來。”沙之白說。
真正把《興隆溝傳奇》出版成書的是高玉田的老同學——呼和浩特的張柏青。2009年,他第一次在沙之白的部落格上讀到《興隆溝傳奇》,“我覺得他的敘述挺有特點,故事雖然不是大起大落、驚天動地的,但是那段特殊的、近乎原生態的生活,也讓作者加工得別具生活的哲思意味。”當時,張柏青就想把這個作品變成一本書。
2009年3月,張柏青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一套叢書,馬上想到了這篇小說。“作者在身心都極度困難的情形下,千難萬難地將其用手機、用一個不太聽用的大拇指,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了,我的良知告訴我要尊重這部作品。”張柏青說。
近況
每天打理他的“影像吉林”攝友論壇
2009年9月,《興隆溝傳奇》一書印刷出版,高玉田拿著自己的作品,很高興,但他並沒把更多時間用在讀自己的作品上。
“如果有精力,我還想看更多的書。”高玉田謙和地笑道。
高玉田回家後一直挺忙,每天固定做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其餘的時間都泡在網上,每天打理他創建的“影像吉林”攝友論壇(主要針對白城攝影圈子的論壇),評片,頂帖。
用“一指禪”在電腦上打字
現在,他告別了手機寫稿的方式,而是用“一指禪”在電腦上打字,除了打理論壇,他還在繼續文學創作。
“《興隆溝傳奇》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他將由攝影家向作家轉型了!”妻子王瑛風趣地說,高玉田也被逗笑了。
是的,妻子是他生命里的陽光。他們是大學同學,三十年的恩愛夫妻。在他呼吸微弱、進食困難的困難時期,妻子王瑛日夜守護在他的身邊。三年了,她寸步不離地照顧,從未離開過他的視線,卻沒有過一句抱怨。
王瑛性格樂觀,爽朗,她的樂觀一直感染著病中的高玉田。
“我出事以來就沒見她愁眉苦臉的,否則我不會是現在的樣子。”高玉田的語氣中充滿對妻子的感激。
今年5月15日,做完第一次神經幹細胞移植手術,高玉田並沒有感覺到其他病友所說的快速反應。
“改善不算太明顯,但還是有的,至少胸部的束帶感沒了。”高玉田對手術頗為樂觀,接下來,還要進行兩次手術,他一直期待著術後的改善,甚至奇蹟。
如果右手可以按快門兒就好了!
“如果我能站起來就好了,上床下床妻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或者,右手再恢復一些知覺,可以摁下快門兒也好。”高玉田笑了,他還是愛攝影,他的手拿不動單眼相機,一直在口袋裡揣著小卡片相機,時常拿出來拍上一張。
目前,閱讀對高玉田來說仍是件吃力的事,經過康復治療,他的雙手略有知覺,卻仍然無力,靠兩個大拇指可以夾著讀雜誌,厚一點的書讀起來就很費勁,書常常會砸在他的臉上。
“會好起來的,我們會越來越好的。”王瑛疼愛地看著丈夫。但願,這次手術後,高玉田能如願地從輪椅上站起來。
《興隆溝傳奇》是一部類似紀實自傳的小說,人物眾多,情節故事也原生態般的平實,時間跨度很大,作者用第一人稱“我”——田子為主述人,使整個小說靈動起來,全篇以“我”的行動為核心,以記憶為“剪輯師”,使一個久遠的、被世人忽略的一段看似平淡的生活再現給讀者。 (本文來源:華商網-新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