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河古墟

高流河古墟

這是一個嶺南傳承千年的墟集,從公元558年,從一條河流開始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每一年每一個五月初四(農曆五月初四)延續未絕,一年趁一次的高流墟,它位於廣東省陽春市合水鎮高流河,號稱“陽春三大怪”之一。說是一怪,不如說是一絕更恰當些,因為這是自古至今一種歷史文化的綿延。

基本信息

古墟簡介

高流墟古名叫“高僚(音老)墟” ,據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16年本陽春縣記載,古高僚墟已改名為高流墟,距今已有420多年歷史。高流墟原是高涼俚僚人的野集,陽春郡境生產的銅、鐵、竹、木器具一年一度在集上交流。高流墟 的開創與陽春城的建立,創始為嶺南聖母冼夫人和陽春太守馮仆。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公元558年(陳永定二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了。從古墟到現在陽江市、陽春市的商業繁榮振興,構成了高涼地方商業古今發展史。

相關傳說

據陽春縣誌記載,高流河墟原有兩個墟期,一為舊曆七月十四;一為舊曆五月初四。現在僅剩下五月初四這一墟期了,為什麼?

高流河古墟 高流河古墟

 相傳明崇禎年間,有個高留千總奉令到陽春鄛匪因地形不熟,遭到伏擊,高千總受重傷,抬往春城急救,不幸抬到現在的高流河邊便死了。為了紀念高千總為民捐軀功德,次年他的忌日——七月十四日,附近農民都到他死難的河邊憑弔,於是這一天,便漸漸成為墟期。那河便叫做高流河。當時的高流河,水面寬闊,水深約一丈,附近農民。在端午節前的五月初四日,都在這裡舉行龍舟競渡,很自然五月初四也因此形成墟期了。

高流河古墟 高流河古墟

不知過了多少年,人民對高千總的印象逐漸淡忘不不起 ,對於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卻歷久不忘。雖然因河水日淺不再舉行龍舟競賽,但五月初四這一墟期,卻一直保留到現在。另一說是清代萬曆年間,天大旱,糧食歉收,盜賊四起,其中有股土匪,想在端午打家劫舍.高流河附近農民大驚,紛紛收拾錢糧、雞鴨,擔到高流河一帶的林中避難。五月初四那天,官兵鄛匪到高流河邊,盜賊便混在避難的農民中。農民見有許多生面人混進來,知不是好人,便報告官兵。官兵約定當晚農民的衫上扣上一根紅繩作為記號。那天深夜,官兵突然包圍高流河附近山林,把匪盜一一捉淨。為紀念剿匪勝利,農民便於每年五月初四在河邊舉行盛會,以作紀念,後來漸漸成墟。

 又據陽春縣誌記載,高流河是當地的兩個村子各取一字而得名的。無論這名的來歷如何,高流河這一年一度的怪墟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由原的兩個墟期漸漸變成一個墟期,原因倒是值得認真考究的。
每近墟期,附近許多工匠都會將自編的籮筐、竹篩、菜籃、扁擔、梯子等竹木藤器,好多東西見所未見。拿到高流河灘蓆地擺賣。近年來,擺賣的東西不僅僅是竹木藤器,其它日用百貨也擺到河灘上來了,記者見到,連賣手機的也搬了幾張桌子過來設了一個攤位。由於影響日隆,新興、雲浮、恩平、肇慶、高要、茂名、高州以及陽江、陽春等地都有人趕來“趁墟”,每年近10萬人次。
高流河古墟 高流河古墟

商業只是高流河墟的形式而已,千百年流傳下來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延續!
這裡有不成文的習俗。遊人不能最早到,商人不能最後一個離開,必須趕在日落之前收市,沒有賣完的物件最好都不要帶走,否則往後的運氣不佳。因而最後甩賣的東西便宜得讓遊人心動也心疼,三元買一張竹椅,二元買五個工藝籃,八元買一張木梯子。要不,實在賣不完的只好扔在河岸

相傳那天買的東西放到河裡浸泡一下十年也不會蛀蟲 ,情侶一起下河洗腳可以相愛永遠,小孩洗把臉健康成長。所以那天慕名而來的不單是鄰鎮的男女老幼,還有別市的情侶,拖家帶口的領導和省里採風的攝影愛好者。人多車多導致交通阻塞十幾公里。當地人稱之為“趁圩”。這樣的“圩”必須連續“趁”三年,否則不靈驗。故年年得以如此鼎盛!

發展現狀

由於高流圩古樸民風濃厚,經濟開發潛力大,陽春市在開發本地旅遊文化資源的同時,準備將高流圩變成每年一度的土特產交易會,廣泛吸引投資,建造特色農業、特色家具業、特色古文化等產業。

高流河特色

當下,種類繁多的特色進補美食在廣東陽江紛紛亮相。在陽江陽春市的合水鎮高流河畔,一款名為“艾頭雞”的老火靚湯 ,入秋以來使這一帶的大排檔食肆食客驟增。

記者4日在省道S113線的合水鎮高流河畔看到,道路兩旁豎起的“艾頭雞”招牌格外醒目,來自周邊地區的食客已把這些招牌前的停車場擠滿。

這一地段規模最大的一家“順景食莊”店老闆稱,入秋以後的生意比平日好多了,除了一些老主顧,大部分是慕“艾頭雞” 之名而來的。當日中午12時剛過,這裡的客人就坐滿了15桌。

食肆老闆表示,在高流河畔經營“艾頭雞”的商家,清一色是以大排檔的模式經營。由於“艾頭雞”在陽江地區成名已久,風味獨特,更重要的“艾頭雞”的主要原料“艾頭”對人體具有保健效果,且推出的都是大排檔消費,因此很受食客青睞。

慕名而來的澳門遊客鄧先生受訪時稱,他一家四口出遊剛到陽春,導遊就介紹了“艾頭雞”這款地方風味美食,儘管初嘗感覺“味道有點怪”,但食用後感覺到自己的胃部“很暖很舒服”。

食肆老闆介紹說,“艾頭雞”是一款廣式風味的老火靚湯,主要原料是艾頭和雞,但熬制的手法和配方都很講究,既要選料好,又要熬工到位。雖談不上秘傳,但熬好一大瓦煲這樣的靚湯並不容易。

當地村民稱,陽春合水鎮的“艾頭雞”秋冬走俏的現象已持續多年。這些年,由於品牌口碑傳得好,在高流河畔這段省道的兩旁,經營“艾頭雞”的商戶已由幾年前的三四家增加到現在大大小小的十幾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