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德化縣南埕鎮高沶村
高
漈村位於南埕鎮西南部的龍船寨北坡邊,歷代是德化縣城至福州省城的古道必經之地,解放後203線省道貫通該村。高漈歷來都是行政基層組織所在地,曾是高漈公社駐地,管轄西山、前鋒、半嶺、南埕、望洋、塔兜、棗坑7個大隊。高漈歷屬永寧鄉清泰里肖坑社,民國屬西南鄉高漈保,解放後屬二區高漈鄉,1965年後屬南埕公社(鄉、鎮)。高漈村東與半嶺、塔兜交界,西與雷鋒鎮肖坑、長基村相鄰,南邊與西山、前鋒接壤,北臨望洋、許厝。轄地有內洋、外洋、大湖、香林院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21922畝,其中耕地1376畝,林地17104畝,竹林2000畝,林木蓄積量52870立方米,是資源較少的村落。村民以農業為主,發展多種經營,注重發展養殖業。
高漈村原是易、陳、林、蘇、邢、廖諸姓族人居住,明萬曆年間,永春羅大顯遷入開基,昌傳19代,裔孫達800多人,大湖王氏是肖坑王之誰於明嘉靖25年遷入開基,至今繁衍250多人,全村現有羅、王、林、莊4姓族人281戶,1272人。縣電力公司在高漈建設8000KVA變電所,南埕公社在香林院建設庫容60萬立方米,灌溉田地面積1000多畝的東風水庫,還有有 “香林院”遺址。村民在高漈、大湖、香林院興建三所學校,建有裝機容量125千瓦的漈美電站,2000年投入資金進行新村建設,新建民宅2000平方米,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主要飼養草魚、鰱魚、鯉魚、倒刺䰾、養殖面積80多畝。擴大食用菌生產和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村財政收入1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9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