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次軒

高次軒

2004年D-Link最大的收穫是在消費性網路產品方面。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第一、二季的調查顯示,D-Link在消費類網路產品領域連續獲得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成績。不過,在消費類市場取得成功的背後是D-Link這個品牌在國際上的進一步強化。

基本資料

(圖)高次軒高次軒

姓名:高次軒
生卒:Jun. 1, 1950 - Apr. 2, 2008
描述:友訊D-Link)集團董事長高次軒
籍貫:湖南 益陽

個人概述

 2004年D-Link最大的收穫是在消費性網路產品方面。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第一、二季的調查顯示,D-Link在消費類網路產品領域連續獲得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成績。不過,在消費類市場取得成功的背後是D-Link這個品牌在國際上的進一步強化。前不久,美國Interbrand品牌調查公司公布的最新台灣十大國際品牌中,D-Link第一次進入台灣十大國際品牌。
 1994年,D-Link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自主主導D-Link在中國大陸的品牌經營。在廣東東莞,江蘇吳江設有製造工廠,在成都北京、吳江設立了研發中心。設在東莞的工廠正在為D-Link全球市場供應著80%的產品。D-Link在祖國大陸投資6億元人民幣的承諾不斷得到落實:投資1億元人民幣用於在祖國大陸的技術研發;投資2億元人民幣用於在祖國大陸的行銷和服務;投資3億元人民幣用於在祖國大陸的生產製造。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D-Link在大陸市場的巨大投入和努力正取得一系列回報。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圖)高次軒高次軒

職業生涯

 關於國內市場,我的想法是持續不斷在努力!不管台灣還是中國任何一個華人地區。從我們全球策略來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這兩個是核心的著眼點。中國是我們支持全球的最重要的基地,包括製造,研發,成本的掌控,提供服務、支持的效率,幾乎都是在大中華地區實行的。所以我們產品的開發,工廠都在中國。我們唯有靠行銷主流市場加上有效率的控制和運作才可讓我們的實力與國際廠商競爭。因此國內市場,除了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外,還必須提到他對我們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作用。

具體的來說,D-Link所採取的是國際品牌著陸本土的方式。我知道終端消費者不僅對價格很敏感的,而且對品牌也很重視,比如各位買手機一定回注意品牌,越是消費類的產品,品牌的作用越明顯。因此我們才採用這種方式。我們要運用國際品牌的威力,加上極高的性價比這樣才能和國內廠商也進行競爭。

個人榮譽

三年前D-Link就提出了“Digital Home”(數字家庭)的概念,隨著網際網路套用的普及和深入,消費類網路產品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的數字時代,一切先進的科技體驗,將通過數位技術輕鬆呈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而構築其基礎的則是眼下日益發展的網路技術,尤其是WLAN技術。同時,基於網路的數位技術發展也將異常迅速,家庭將成為數字生活的最基本元素。D-Link已在備受關注的數字家庭領域以前沿的技術和理念引領潮流,其DSM-320無線媒體播放器憑藉出眾的性能和對未來數字家庭套用的前瞻性把握,獲得了AEA(美國電子協會)“技術創新獎”的桂冠,成為2004年度數字家庭領域中的明星產品。

個人影響

至於中國大陸市場的目標,我們的要求和全球一樣,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名,除了第一名我們沒有別的選擇。第一名有很多方面,在知名度,形象上我們肯定要保持第一。我們的定位應繼續保持國際化,但價格上也會更有競爭力。我們和合作夥伴要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把基礎打好,對終端的訴求再加強,我們會把產品的創新和成本控制做好。我想在各方面配合下,在中國也必須做到第一名的。

人物評價

一個品牌能否做大、做強、做成國際品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公司戰略的目標與執行,以及對於新技術所帶來的商機的準確把握。成立於1986年的D-Link從創立之初就立下了打造國際品牌的戰略目標,歷經18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抓住寬頻套用和WLAN的無限商機,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表明,D-Link取得了全球SOHO消費類網路銷量第一的佳績,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品牌。

第一章 放棄安穩,追求成就

眷村子弟,籃球少年
站在台北君悅飯店的門口往左邊望去,在基隆路上有一整排土黃色公寓,由外牆的斑駁,可以讀出它久遠的年代。在早已榮升為台北市超級黃金地段的信義計畫區,相較於附近一棟棟在陽光下閃耀著誇人光芒的簇新大樓,這排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國民住宅顯得有些突兀。這是一個眷村,五十年前叫四四西村。

一九五○年,高次軒就在這個眷村裡出生,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弟的高次軒,是高家的第三個孩子,也許是因為身為家中的第二個男孩,名字裡自然就有個「次」字。

在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Adler)所創的個別心理學派中,有所謂的家庭星座(HomeConstellation)論,用的是一個人在家庭中出生別的排行,來討論性格養成所受的影響。阿德勒認為,出生別排行中間的孩子,因為一出生就必須與另一個孩子分享父母的關懷與照顧,所以多半較長子懂得如何與人合作。但也因為身處於排行的中間,總是不甘落於人後,而有積極超越他人的慾望。除了性格與其他兄弟姐妹較為不同,在希望被認同、肯定的慾望鞭策下,次子多半也會有較成功的發展表現。

當然,所有的心理學理論都是大數法則下的結果,不見得人人適用。但是,在高次軒的身上,卻有著微妙的相符呼應,在低調自律的性格中,有著堅強的自我成就意志。這樣的人格特質,在後來高次軒成長、求學、工作過程中,都有極為深刻的影響。

高次軒的父親,是個戎馬半生的軍人,來自湖南的他有著耿直不阿的性格,長年的軍旅生涯更是讓他嚴謹自律,並延伸到他對孩子們的教育。高次軒的母親曾任教職,個性爽朗樂觀,高次軒說:「媽媽是個很四海、很熱情的人,她非常的好客,待人寬厚不計較,對我後天性格養成有極大的影響。」

就旁人的眼光來看,高次軒性格中形而於外的嚴謹自律,應該是來自於父親的影響,而在性格中內化最深的部分,卻是來自母親寬厚親和的身教,讓高次軒內在始終保有一份與人相處的熱情。高次軒的朋友說,他外表看起來似乎很酷,但內心卻是非常溫暖。

在眷村長大的高次軒,與其他同樣出身於眷村的孩子一樣,即使物質貧乏、經濟並不寬裕,卻還是可以玩出有趣的童年,眷村旁的一個破籃球場就成為孩子們遊戲的樂園。或許是天生身材高人一等,高次軒從小就喜歡打籃球,高中時甚至還被球探發掘,加入味全飛虎籃球隊,打了一個暑假的比賽。而這份對籃球的喜好,也一直延續到他讀大學、甚至是出社會之後。

問起高次軒為何那麼喜歡打籃球,高次軒說:「我喜歡團體運動,除了可以交朋友外,每個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任務贏球的感覺,最令我有成就感。」

籃球是一種需要高度團隊合作的運動,在球場上,不可能只靠個人英雄,而要靠全體球員及教練,同心協力,製造最佳得分機會,進而讓球隊贏得比賽。從小一路打籃球打到大的高次軒,最喜歡的籃球明星不是得分王艾佛森,反而是以擅長做苦功出名的鄧肯。

高次軒雖然非常喜歡打球,也沒荒廢課業,自台北市西門小學畢業後,就一路進入大同國中、建國高中等第一志願,大學聯考放榜,高次軒順利考上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求學之路算得上是相當順遂。

捨棄半導體,專攻電腦維護

其實高次軒不算是愛讀書的好學生,但每次聯考放榜,高次軒卻都能順利考上好學校。就有眷村的鄰居問高媽媽:「你家兒子每天爬牆、打球、到處玩,怎麼還能考上第一志願啊?」

事實上,高次軒並不是不愛讀書,而是不愛讀死書。他天生不愛鑽牛角尖,總能跳出細微末節,從宏觀的角度,有條理的掌握重點。雖然所花的時間不多,卻常能掌握考題的方向順利拿到高分。另外,高次軒絕不勉強沒有效率的死讀書,如果認為今天精神不濟無心讀書,即使明天要考試,高次軒也會選擇休息、看電視或電影放鬆自己,等隔天一大早精神飽滿時,再用較短的時間完成進度。

高次軒一九七四年服完役退伍後,並沒有隨著當時大學生「去去去,去美國」的潮流出國留學,也沒打算要繼續深造唸研究所。因為大學唸的是電子物理系,所學與當時台灣剛起步的半導體產業相關,所以很快就在飛利浦半導體廠找到工作,在高雄建元廠擔任IC品管測試工程師。高次軒進了飛利浦,雖然美其名是「工程師」,但其實就是抽檢測試作業員組裝的TTL電路元件。從求學時代就不喜歡讀死書的他,對於這樣大量組裝、重複呆板的工廠作業型態,實在沒有太大興趣。

在半導體工廠待了半年,正當高次軒思索後續的出路時,剛好看到中華航空公司電腦中心招訓Univac大型電腦維護工程師的徵才廣告,於是決定一試。當時報名的人數上百,卻只取四名,競爭激烈,可見一斑。而高次軒因為對邏輯電路與數位元件技術很有底子,順利考進華航。

進入華航,就像是打開通往電腦技術殿堂的大門。高次軒在華航所接受的訓練,全都是與大型電腦(Mainframe)相關的技術與知識,包括電腦的結構、功能與週邊設備的架構,這也是他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到電腦。回憶起在華航那二年半的工作經驗,高次軒說:「那是我在電腦領域的啟蒙開端!」

後來因為Univac公司計畫收回自行負責大電腦的維護工作,高次軒於是思考換個環境轉換跑道。當時屬於半軍方單位的榮電公司為接手維護空軍自動化防空系統,積極招募一批對大電腦有經驗的工程師到美國休斯總部受訓,再回台灣負責相關系統維護工作。

迷上個人電腦微處理器

一九七七年四月,高次軒正式加入榮電,隨即赴美國加州休斯公司受訓,學習安裝及維護空軍自動化防空電腦系統。十個月受訓期間,高次軒一面跟著休斯公司總部的工程師學習理論,一面進行系統測試、模擬裝機與設備維修的工作。

這套系統非常精密,是由三台大型電腦組成,負責主要核心運算與決策,另外搭配迷你電腦,負責周邊設備的控制,並具有備援容錯的功能,如果其中一部電腦故障,另一部會偵測到問題,自動接手後續工作,系統的可靠度幾乎是百分百。要管理維護這套系統,除了必須了解大電腦與迷你電腦本身的結構與功能外,還要了解其中的傳輸介面與通訊協定,十分複雜。

在休斯總部工程師的指導下,高次軒實地學習這套龐大電腦系統的安裝與維護,深入了解大電腦與迷你電腦間的通訊運作模式,以及周邊設備的應用結構,讓他在電腦技術領域的功力倍增。

受訓完畢,返台順利完成裝機工作後,為了後續維修工作,榮電又再招募了一批新進人員,高次軒就負責領導培訓的工作。這一批新進人員,負責電腦資訊領域的如李中旺、張傳財、林榮春等人,多來自台大、交大電子科。而負責雷達通信技術部分的如楊震威、國乃強、權福生等人,則來自空軍通信電子學校。

電腦維護工作,初期階段因為經驗不足,或許較為忙碌,一旦上軌道穩定運作後,其實工作十分輕鬆。為了尋找新的挑戰與機會,高次軒主動向公司爭取代理銷售工業控制專用的迷你電腦(Modcomp),並負責NAS(NationalAdvancedSystem)大型電腦及王安電腦維護及技術支援工作,讓高次軒的觸角更廣,眼界更開,進入到一般商業市場領域。

就在高次軒與他的團隊沉浸在鑽研大型電腦與迷你電腦的世界時,距離台灣千里之外的美國,由個人電腦創始者Apple與新進競爭對手IBM所點燃的個人電腦之火,正快速地以燎原之勢席捲全世界。

很快地,這把個人電腦之火也延燒到台灣,當時,榮電也開始代理銷售中華誠豐等個人電腦產品,而高次軒所帶領的資訊工程部則是負責個人電腦技術支援、維護的工作,令高次軒與團隊成員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個人電腦。
高次軒在進入個人電腦領域後,深深被個人電腦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吸引,於是在維護工作閒暇,以讀書會的型式帶領員工研習構成個人電腦的核心─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及其應用。

當時,因為台灣許多廠商競相模仿蘋果二號電腦,大量製造,價格十分便宜,但是周邊設備如印表機及硬碟機卻相當昂貴,無法每部電腦都配備專業的印表機與硬碟機。譬如說在一個辦公室,有多部個人電腦需要列印檔案,卻只有一部印表機,為了避免移來移去的麻煩,有些廠商就將每部電腦厚重的印表機電纜線接在一起,利用機械式手動開關,切換使用印表機,達到分享昂貴週邊設備的目的。

一九八三年Corvus公司推出在蘋果二號電腦上使用,號稱Omninet的網路介面卡,以輕便的雙絞線連接多部電腦,可以每秒傳輸一百萬位元,達到分享印表機與硬碟機的功能,可稱之謂個人電腦區域網路的濫觴。當時電腦與電腦間的通訊,多是透過既有的公用電話網路傳輸,距離雖然可以很遠,但是速度只有每秒一千二百位元左右,與Corvus公司的新產品速度差了好幾百倍,尤其是在分享遠端磁碟機時,擷取速度之快,就好像它是自己電腦專屬配備的磁碟機一樣。高次軒深深被這個新的領域所吸引,於是帶領他的團隊,開始研究有關區域網路在個人電腦的技術與應用。

七人團隊成立友訊

當時榮電公司同時經營水電、電力工程及中大型電腦代理業務項目,新興的個人電腦與微處理器應用市場並未受到高層太多的重視。雖然高次軒多次向上級說明,積極爭取投資購買研究區域網路的設備、出國參訪與招募優秀人才的經費預算,但囿於當時公司的體制,總是受到許多限制與拖延。

一九八五年年底,高次軒為少數表現特優的員工獎勵提案,始終沒有得到上級的回應,讓高次軒對當時的工作環境產生嚴重的挫折與無力感,「不如歸去,自行創業」的想法第一次的在高次軒的心中浮現。

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工程師的技術工作,甚至待在一家公司長達十年的高次軒,從來不曾想過自行創業。身為眷村子弟,家境並不寬裕的高次軒,原以為自己會在大公司裡待一輩子。

走上創業之路,絕非高次軒的人生規畫,比較像是因緣、機運使然,當時,高次軒只是單純的想為志同道合的夥伴創造一個自由開放、合理舒適的工作環境。

一九八六年春天,高次軒和一群義氣相挺的夥伴,離開了他工作十年的榮電,踏上創業之路。沒有完整的營運計畫書(BusinessPlan)與創投資金的支持,但高次軒卻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他有一支技術堅強、合作無間的團隊,以及對網路技術發展充滿期待的熱情。

一起創業的夥伴有負責軟體開發的林榮春、硬體設計的李中旺、軔體設計的張傳財、行銷業務的楊震威與國乃強、和負責後勤支援的權福生。為了紀念這是一家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們成立的公司,也希望未來產品讓使用者覺得友善好用,高次軒在為公司取名時,第一個想到就是「友」 字,而因為公司產品與通訊有關,第二個字就用「訊」,「友訊」含著「好朋友一起來搞通訊」與「友善的通訊」之意。

有了名正言順的中文名字,為了賣產品、特別是外銷產品,當然也得想個英文名字。一開始,高次軒給友訊公司取了個英文名字叫「Datex」,取其「DataExchange」(資料交換)之意,但後來,為了讓公司名稱與產品品牌結合在一起,認為應該用一個更響亮、更人性化、更凸顯公司真正形象的字,來為公司與產品取名。高次軒想了很久,捨棄當時大部分外商用的「XX-net」取名慣例,像是PCnet、Omninet、X-Net等,決定用一個更簡單易懂的字,代表友訊從事網路產品的精神。最後決定用「Link」(連結)來詮釋網路就是無處不可連結、無物不可連結,結合原公司名稱『Datex』的第一個字母D,加上 「Link」,就這樣「D-Link」成為友訊的英文名字,也代表Data-Link(資料連結)的意義,成為友訊後來用來打下品牌江山的響亮名號。

一九八六年三月,在台北市復興北路一號的大樓裏,高次軒與他的創業夥伴們成立了友訊公司「D-Link」,踏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歷史沿革

一九八六年
由高次軒等七人集資新台幣二百萬元,創立友訊科技(D-Link)
推出首創以ASIC設計在個人電腦上使用的網路卡(DN-001)
成立美國子公司,負責美國市場行銷及情報蒐集

一九八七年
公司總部由台北遷移至新竹科學園區,資本額新台三千萬元
推出第一款在個人電腦使用的乙太(Ethernet)網路卡(DE-001)

一九八八年
推出首創對等式(Peer-to-Peer)網路作業系統(LANsmart),並榮獲科學園區
「七十七年度新產品獎」

一九八九年
成立英國子公司,正式在歐洲建立據點
自行研發成功乙太網路控制晶片,充分掌握關鍵性零組件

一九九○年
推出DE-600外接式口袋型乙太網路卡(PocketLANAdapter)
推出第一台10-BaseT雙絞線規格的乙太網路集線器(DE-812TP)
成立加拿大子公司

一九九一年
LANsmart2.0網路作業系統榮獲PCWorld評選為(ProductoftheYear1990)
在歐洲成立德國子公司
投資新台幣二億元的新竹科學園區自建二千坪廠房正式落成啟用
口袋型網路卡(PocketLANAdapter)榮獲PCMagazineEditorChoice及ProductoftheYear
董事長高次軒先生榮獲第十四屆創業青年楷模

一九九二年
推出第一款企業級模組式機架型集線器(DE-5000)
推出第一套SNMP網路管理系統軟體(D-View)
推出首創自動設定(Jumperless)乙太網路卡(DE-220CT)

一九九三年
友訊科技榮獲第一屆「優良產業科技發展獎」
領先全球,第一個推出名片型乙太網路卡(PCMCIAEthernetAdapter),並獲園區頒贈「優良廠商創新產品形象獎」

一九九四年
成立法國、北歐(瑞典)、日本、新加坡及澳洲子公司
股票上市(代號2332),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網路公司
據Dataquest統計,友訊在一九九四年乙太網路集線器(UnmanagedEthernetHub)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全球第一

一九九五年
成立印度子公司
推出第一款100Mbps高速乙太網路卡(FastEthernetAdapter)
高速乙太網路集線器(DFE-812TX)榮獲美國Byte雜誌「BestofConnectivity」及「EditorChoice」獎賞
掌上型集線器(DE-805TP)榮獲德國Cebit最佳通訊產品獎及外貿協會「優良設計產品」
首度推出乙太網路交換器產品(DES-604/608)

一九九六年
首度推出路由器產品(DI-1150)
推出摸組化多功能高速乙太網路交換器(DES-3205)

一九九七年
以「BuildingNetworksforPeople」為友訊企業使命,致力於提供人人都會用的網路產品
推出首創的10/100Mbps自動偵測雙速集線器(Dual-SpeedHub)

一九九八年
成立義大利、南非、埃及、中東(杜拜)子公司
大陸東莞新建廠房,正式落成啟用

一九九九年
成立智利、蘇俄子公司
獲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二百家最佳小型企業

二○○○年
投資新台幣七‧二億元,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新廠落成啟用

二○○一年
成立巴西子公司
印度子公司在印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正式掛牌交易
推出第一款第三層10/100Mbps乙太網路交換器(DES-3326)
推出WiFi無線網路及藍芽產品
全球合併營收突破美金五億元($500Million)

二○○一年
成立巴西子公司
印度子公司在印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正式掛牌交易
推出第一款第三層10/100Mbps乙太網路交換器(DES-3326)
推出WiFi無線網路及藍芽產品
全球合併營收突破美金五億元($500Million)

二○○二年
獲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評選為全球一百大資訊科技公司之一
美國PCMagazine評選DI-604寬頻路由器為「EditorChoice」

二○○三年
成立土耳其、以色列子公司
無線網路基地台(DWL-6000AP)獲第十一屆國家產品形象金質獎
首創推出i2eye寬頻網路視訊電話產品(DVC-1000)並獲得Tech-Edge評為二○○三年最佳網路科技硬體之
EditorChoice及AeAHighTechAwards之創新產品/科技獎
分割代工部門,成立明泰科技,為友一○○%持股子公司

二○○四年
Synergy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D-Link在中小企業及消費性網路全球占有率第一,第四季的市占率高達二十五%
榮獲「台灣十大國際品牌」,品牌價值為新台幣七十二億元

二○○五年
友訊分割代工成立的明泰科技,成功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全球合併營收突破美金十億元
全球營運總部大樓在台北內湖正式啟用
董事長高次軒榮獲科技管理學會頒贈「科技管理獎」

二○○六年
榮獲中國時報主辦台灣企業獎之「國際成就獎」

2008年
(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2008年4月2日電)友訊科技(2332)董事長高次軒今天下午五時因病辭世於台北市信義之星自家住宅,享年五十八歲;友訊財務長暨發言人陳睿緒表示,目前人在香港出差,正與家屬進行了解狀況,並將盡速回國對外公開說明。
1950年出生的高次軒,是建國中學籃球校隊,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1986年自創D-Link品牌,主要產品為交換器、無線、寬頻以及數位產品,經過20多年,他所帶領D-Link在全球消費性網通產品市場的市占率第一。
高次軒高次軒

相關連結 

參看:企業家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