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高智慧,1960年月12月生,男,漢族,浙江紹興人。現任浙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浙江省生態學會理事、浙江省林學會理事、浙江省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林學院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營林技術與森林生態領域的研究工作,1996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1997年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林學院等單位進修1年,2003-2004年度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度國務院特殊冿貼獲得者,2007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9年度“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獲得者。
1982年以來,一直從事營林和森林生態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科技攻關、國家林業局“948”項目、省重大攻關等項目3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沿海防護林體系構建技術試驗示範”、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項目“沿海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推廣示範”等16項。出版專著3部,合著著作6部,在《林業科學》、《林業科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在國際學術討論會上交流論文3篇,其中1篇入選會議論文集正式出版。在沿海防護林和用材林生態經營技術等研究取得了較大成績,共獲科技進步獎10餘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三)、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 (排名第一)、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排名十二、十三),部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四項(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及時運用自身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率領課題組在沿海防護林、生態公益林、速豐林營造、針葉林闊葉化發展、生物肥料等方面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工作,近幾年累計推廣套用面積228萬畝,產生經濟效益8.976億元。
成就榮譽
共同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沿海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該成果對沿海防護林樹種的耐鹽、抗旱、抗風沙、耐鹽霧性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成功地解決了特殊困難地段造林關鍵技術,率先在海防林闡明了根徑≤1.0mm的細根在抗土壤沖刷、增加有機質含量等方面的固土機制與功能,為沿海防護林的經營管理和永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和配套技術,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為我國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主持完成了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計畫專題“沿海岩質海岸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及示範”。成果從25個樹種中,選擇出杜英、木荷、濕地松等10個抗鹽風耐乾旱及多用途多功能適生樹種;提出了濕地松×杜英等4種混交栽培模式;提出了防護林臨海一面坡空間配置,及造林配套技術,能確保困難立地大面積造林保存率達90%以上;揭示了杜英等11個樹種對鹽霧脅迫的反應及其生理特性;闡明了岩質海岸防護林防蝕固土效益;提出了一套從立地分類、樹種選擇、林分最佳化結構模式到林種配套布局、實驗林示範和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效益測定與評價的岩質海岸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獲2002年度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省林業廳科技興林一等獎(均排名第一)。為我省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