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高昌珍(1958- ),男,山西省臨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教授。1982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獲工學學位。2004年在山西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獲農機化碩士學位。
本科教學課程:
拖拉機修理學、機器維修工程學、摩擦磨損原理、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節水灌溉技術、農村能源與環境保護;新能源工程。
研究生教學課程:
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農業水文水利學、農業水土工程專題。
科研方向:
農業水土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1.波涌溝灌技術及設備研發(主持)
項目針對人工操作連續溝灌深層滲漏量大,欠灌和過量灌溉等問題,根據波涌灌溉理論,通過田間試驗,運用多目標函式最佳化方法,探討出了波涌溝灌可操作參數最佳組合方案的制定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發出了換向阻力較小的管道用波涌灌溉換向閥和計時驅動器,實現了自動換向。發表論文11篇。在研項目。
2.銅套鉸削新工藝開發研究(主持)
項目針對農村農機維修點維修機型多樣化、手工鉸削勞動強度大和鉸削精度低等問題,以市場銷售的手擁可調鉸刀為切削刀具,設計製作的自動鉸孔設備,經多點試驗,鉸削精度和鉸削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發表論文2篇。結題 。
3.旱井集雨微灌技術(主持)
項目經過廣泛深入調查研究,根據柳林縣地形地貌特徵和地表降雨徑流規律及特點,經多點試驗,提出在雨水匯集點和具有季節性山泉、小溪流等處興建旱井、水窯和水櫃,針對絲瓜、玉米、果樹、韭菜等不同的農作物,設計安裝了膜下滴灌、膜下溝灌、小管出流灌,微噴等配套的微灌設備,具有科學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促進了山區農業發展,在農民增收、保護生態方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發表論文2篇。該項目獲科技部科技扶貧服務獎。
4.2BSY-2型施水播種機(第二主持)
主要負責“施水播種條件下灌溉水入滲規律的模擬試驗研究”,通過多點次的室內、室外施水灌溉模擬實驗,運用土壤動力學原理建立了灌溉水入滲數學模型,為施水播種機的設計和田間作業奠定了理論基礎。發表論文2片。該項目山西省科技廳項目鑑定組評議,達國內領先水平。
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技術研究(第二主持)
主要負責“集雨灌溉工程規劃設計最佳化技術的研究”,項目以臨縣明旺塔試驗示範區為例,根據地形地貌、降雨規律和常規種植作物的需水規律和來用水平衡計算結果,提出了“以田間道路作為主要集雨場,田埂側坡和山頂水泥硬化面為輔助集雨場,旱井、水窯為主要集雨設施,淤地壩為輔助蓄水設施,施水播種和膜下溝畦灌為主,滴灌和為噴灌為輔”的集雨灌溉模式,完成了旱井、水窯布置及結構設計、管網設計等,為丘陵山區集雨蓄水節水灌溉工程提供了設計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發表論文3篇。該項目經山西省科技廳項目鑑定組評議,達國際先進水平。
6.WTX系列日光節能溫室綜合生態環境的自動化調控系統(第二主持)
主要負責的溫室空氣濕度和土壤水分調控研究,根據日光溫室結構特徵和種植特點,研發的加濕、排濕、灌溉裝置,通過信息接收感測器、信號放大處理器和驅動設備等實現了自動控制。控制精度達到了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基本要求,發表論文2篇。該研究成果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流域綜合治理與有限水分利用技術體系研究(參加)
主要負責“黃土殘垣區旱井集雨微灌技術研究”,該項目通過隰縣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和市場調查,結合當地農民的種植經驗,提出:以屋頂、院面、麥場、學校操場、村中街道以及大田和進村的道路等為集雨場,以旱井、水窯和水窖為主要蓄水設施,針對不同的農作物採取相應的節水灌溉措施,如飲水點播玉米,飲水條播小麥,膜下滴灌西瓜,膜下溝灌玉米,小管出流灌果樹,微噴蔬菜、花卉、藥材等。發表論文3篇。該項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論文著作:
教材教法研究發表論文5篇。副主編高等院校面向21世紀教材《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副主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參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節水灌溉新技術》;參編高等院校教材〈〈農業機械概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5月;主編《新編柴油機問答》,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5年10月;主編《農村用水科學》,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