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醴泉街道辦事處

高密市醴泉街道成立於2001 年3月,位於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家鄉-高密,2007年9月鎮街行政區劃調整後,地域面積達到146 平方公里,人口12萬,版圖面積146平方公里,轄69個村居,其中城區居委會14個,農村村莊55個,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並存的複合型街道。

簡介

2007年高密市鎮街行政區劃調整,原康莊鎮55個行政村整體劃並醴泉街道,使醴泉在此前城市、工業“雙輪驅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農業農村的新元素。新的醴泉街道成立後,黨工委、辦事處堅持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主線,按照“以路為軸、跨河西進,東部帶動、中部振興、西部突破,五區、五路、五河組團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以強扶弱,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長遠發展目標,著力做好城市建設、工業經濟、城鄉統籌三篇文章,實現了城鄉有機融合,農村社區步入了快速發展、文明和諧的“康莊大道”。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底的6128元增長到2011年底的10055元。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先後被授予 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衛生鄉鎮、全省消防安全先進單位、濰坊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主要成就

1、各項經濟指標實現翻番

從2007年底到2011年底,全街道規模以上工業從58家增加到93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4.62億元增長到25.08億元;財政總收入從9900萬元增長到2.2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從5110萬元增長到1.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6128元增長到10055元;全街道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8.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49億元、利潤10.2億元,利稅14.1億元。

2、城市建設“大拆促大建”始終把城市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環境的重要途徑。按照高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街道實施,啟動了小康河綜合改造、“兩街三路”綜合改造、17個重點片區改造、夷安大道綜合改造等30多個項目,五年來累計總動遷面積65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26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15萬平方米,回遷居民1900多戶。同步完成了四個城市社區建設和20個新建城市住宅小區管委會、黨支部設定,實現了城市管理與服務的全覆蓋。

3、工業經濟上檔升級

堅持醴泉工業園經濟與小城鎮經濟並重發展,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和園區的轉型升級改造。醴泉大街綜合改造完成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實施了路燈更換、弱電下地、人行道鋪設、街頭花園建設等系列工程;採取“騰籠換鳥、兼併重組”等方式,陸續推行了19家存量企業的整合提升。以市城北工業園區建設為契機,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了10家過億元企業集聚的“新項目區”,有效提升了園區整體外觀形象,增強了綜合承載力。五年來,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1.2億元,引進過億元項目25個,規劃建設了用地40萬平方米、核心區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電子產業園、投資5.2億元的汽車配件產業園,形成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木器家具、電子產品等六大產業集群。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與賽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25億元全鋼、半鋼子午胎項目於3月正式落戶醴泉工業園。

4、統籌城鄉異彩紛呈合作的

鎮街區劃調整以來五年多的時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沒有弱化康莊、蔡站的發展,最大努力地實現城鄉均衡發展,保持兩大社區的持續繁榮。按照“一園一場一區”的要求,早在08年底街道就初步規劃康莊大街以南、西環路以東、引峽濟高路以北、躍進路以西土地面積1500畝、規劃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的集中居住區。目前街道正在規劃建設的集中居住區6個,其中康莊新村一期3萬平方米、400戶樓房已竣工;即將實施整村搬遷的3個,另有4個村正在制定方案。為破解城鄉統籌的瓶頸制約,四年來修復或硬化高康莊、康蔡路等主幹道80公里、50個村莊建成“村村通”道路100多公里,實現了城鄉環境的融合、道路交通的對接,湧現出今年換屆選舉後“三個月實現村容村貌巨變”的“永豐莊現象”。加大投入,保證康莊、蔡站兩大社區的持續發展,小城鎮承載能力和集聚功能大為增強。緊抓城西都市生態示範園建設的機遇,構建了“兩方三園四基地”的現代農業新格局,較好地實現了環境最佳化、農民增收、民眾受益的“多贏”,為城鄉統籌發展奠定了產業基礎,提供了持續動力。

5、黨的建設創新發展

不斷推行“村居聯建”“村企聯建”“社區聯建”等模式,建立起西關與後毛、交通與北志屯等聯合黨支部15個,較好地達到了以城帶鄉、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了村居班子日常考核、民情檔案評比等機制,實施“培養示範村、幫扶薄弱村、提升中間村”的村居發展規劃,切實解決好後進班子、村級班子人選難等問題。採取重點約談、民主測評、選賢任能等措施,調整充實了14個村居班子人選,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鮮明,換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有效解決了“無人管事、無力辦事”的問題。

6、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堅持把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創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定期開展“大排查、大接訪、大調解、大防控”活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校園安全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採取多種籌資方式,啟動了倪家庵國小、蔡站國小、北關國小等6所學校的整體改造,在建面積8000多平方米。堅持“一票否決”不動搖,採取大宣傳、強基礎、優服務、嚴考核四項措施,計生工作在全市人口目標責任書兌現中榮獲一等獎。夯實“三基”,落實“三防”,先後開展了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等8項專項治理活動,街道安全生產工作成效明顯。青年、婦女、武裝、文化、衛生、教育、民政等各項事業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