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石岐高家基國小的前身是廣智國民學校。校址設在花王巷(即現在太平路四七四、四七六、四七八號)並附設培根幼稚園,始辦於滿清光緒三十一年冬,即公元一九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接著又於民國四年,即一九一五年,在石岐太平路高家基購高氏大屋,開辦香山縣第一所女子學校,取名為世光女子高等學校,附設女子職業班,教授裁縫、刺繡、編織等。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後,從此兩校合併為廣智世光國小。抗日戰爭初期,中山淪陷才正式改名為石岐私立世光國小。解放後,該校又與石岐高家基明德國小合併為石岐市私立高家基國小。文化革命前後,這所學校曾改為石岐粵中船廠子弟國小、石岐反修國小、石岐第九國小。後復名為高家基國小。
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外受列強欺凌,內為清朝政府腐敗統治。熱愛祖國並曾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澳洲和美國華僑馬應彪、馬永燦、郭樂、郭泉、郭順、郭潮、郭葵、歐亮、歐昭、林敏良、杜澤文、歐鏡波、容子榮、阮勝康、鄭乾生等前輩懷著振興中華、興學育才的凌雲壯志,以“若論兒童,則國家之主人翁也,環觀強盛之國,必先培養健全之兒童,以厚國之元氣也”之遠見卓識,開辦了廣智世光學校。
由於辦學宗旨明確,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忠實助手留英法學博士伍廷芳先生的支持和讚揚,向學校書贈“勤樸敬愛”以示祝賀。學校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校訓,目的是教育學生養成“勤樸敬愛”之美德,成為眾人公朴,為中華民族鞠躬盡瘁。
世光國小歷屆校董會主席馬應彪、馬永燦、郭樂、郭泉、歐彬、鄭乾生、容子榮、陸鏡輝等。從選擇校址,興建校舍,添置教學設備,委任校長,聘請老師,制定教學計畫都一絲不苟。據老一輩校友回憶,當時辦學規模達到全縣先進水平。學制為“三三制”即初小三年,高小三年。學生三百餘人,教職員十六人。學校自開辦之日起,注意引進海外教學先進經驗,敢於擺脫舊中國八股式的私塾辦學方式,重視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注重校容、校風的養成,製成校旗、校徽、校服、校歌、校訓等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精神。建校以來,到一九四九年止歷任校長是孫志卿、黃杰安、譚天寶、黃錦容、黃學文、程佐潮、盧竹榮、容彼得等。校長之下設主任主理校務。在校任教之教師,均受過專門訓練,是有一定教育涵養的飽學之士。四十年來,他們為振興中華文化嘔心瀝血。在校學生學習用功,成績優良,所培養的人才散居國內和世界各地。不少在各階層中很有成就和擔負要職。所以學校在中山地區是一所較有良好聲譽的學校。
解放後,人民教育事業更得到發展,中國共產黨和中山縣人民政府一直都十分關心這所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老校長容彼得先生曾被選為中山縣人民代表。老教師源少強、黃信光、張炳楠、鄭桂生、阮愛德等被提拔到中山縣各中國小、幼稚園擔任行政領導,一批老教師多次被評為縣、鎮先進工作者。學校的教學環境也得到整頓,先後改建、擴建一批教室,擴大了學生活動場所。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特別在打倒“四人幫”以後,學校建設和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階段,全體老師步調一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禮義之邦”的文明古國優良傳統在學生中紮根,湧現出不畏強暴勇斗歹徒的小哥倆和拾獲巨款如數交還失主的動人事跡。教學質量平穩,畢業升學率,平均分和合格率持續多年超過石岐地區平均水平,尖子學生的培養成績突出。六十四年前的校友鄭淑嚴同學,榮獲中山縣石岐畢業生升中考試第二名,受到原中山縣長盧家驅頒發銀
校訓
勤 朴 敬 愛
校風
文明、勤奮、健美、進取
培養目標
學生的培養目標:樂學、勤學,做學習的小主人。
教師的培養目標:愛崗、敬業,做教育的有心人。
行政幹部守則
1、遵紀守法,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秉公辦事。
2、廉潔勤勉,公私分明,一切以學生和學校利益為重,當好本部門的帶頭人,敢於承擔責任。
3、行政領導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學校的一切重大決定必須經過行政、教師代表充分討論,凡是已經作出的集體決定,必須貫徹執行,有不同意見通過正當渠道反映,不得背後議論,更不許自行其是,影響團結和工作。
教職員工行為準則
1、遵紀守法,為人師表,團結協作。對學校集體的決定有不同的意見,應採取正當渠道反映,不應背後議論,搬弄是非,影響團結和工作。
2、穿戴整潔、文雅、端莊,舉止得體;上班時間不影響別人工作和學習。
3、接聽電話注意使用文明用語,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4、參加會議或學術活動時,不隨意進出會場;行動電話、尋呼機調至震機或關機,能不接聽的電話儘量不接聽,需要接聽的注意不要影響別人,特殊的到會場外接聽。
5、遵守請假制度:半天內(含半天)落級行政審批,半天以上由校長審批。遲到兩次扣除當月全勤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