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仁簡介
張國良《蘇州評話三國》里的虛構人物,在“ 第七回 洗馬口周倉得御璽 新野縣關平聚家兄”登場,周倉在洗馬口得到張介、王休打漁無意中打到的玉璽,關公見他忠義厚實,又年輕機敏,收為心腹副將,派其送玉璽往益州。
相關作品
首先應該把國寶送進西川,交給大哥,想必他和我也有同感。得到國寶實是漢室之幸,確是可喜,可劉家的天下被國賊污亂到了這般田地,又是多么可悲。決不能再等閒視之了。關羽想到這兒感慨萬分,嘆息不已。可是此刻命誰進川呢?攻伐樊城,戰將只少不多,文人又不堪此任,關公掃視了一遍,急呼道:“守仁聽令。”
此人姓高,名守仁,雲長鎮守荊州時,他十九歲投到軍前,至今已有六年,現年二十五歲,關公見他忠義厚實,又年輕機敏,收為心腹副將。看來此番送印之重任就落在他的身上。高守仁應聲而出:“末將在。”
“某命汝賁此玉印進川,面呈漢中王千歲。蜀中道路險阻,切須謹慎。”
“君侯,某在印在,決不負君侯之重託!”
關羽將掌中玉印放入金盒之中,蓋好封嚴,然後提筆鋪紙寫上四句:
國寶御璽,伏於深淵。卞璧有數,上獻漢王。
寫畢,按上討逆大都督的印信,用黃布將國寶盒和書信包在一處,親手交給高守仁,又為他備下足夠的乾糧和盤纏,吩咐他立即啟程。臨行時又千叮嚀、萬囑咐。高守仁背著黃布包裹,辭別了君侯,踏上了川路。誰知他川路不熟,走了不少冤枉路,等他送到川中,劉備已經得到了關雲長困走麥城的凶信了。此乃後話不提。
送走了高守仁,關羽這才召見兩個漁夫。卻說這兩個漁夫,被周倉稱作是老朋友以後,營前的漢軍竟然信以為真,將他倆團團圍住,問長問短,百般殷勤,就像來了兩個大貴人一樣,有討好的,也有捧場的,弄得兩個漁夫連嘴都插不上。當大家弄明白他們二人原是襄江打漁人時,這才止息了議論,忙又打聽起國寶盒的來厲。張介、王休被大家七嘴八舌問這問那,弄得無從答對
第十八回 盜國寶家賊生噁心 諫君主太傅開苦口
且不說孔明怎樣忙於漢中王登基之事,卻說關羽生前曾命副將高守仁護送玉璽印進川奉獻於漢中王。高守仁今年二十五歲,年輕力壯,奉了君侯之命,一路跋山涉水,倒是手足輕健,路上毫無阻隔,曉行夜宿,絲毫不敢懈怠,知道囊中之物,非同小可。只是長了這么大,從未進過蜀。非唯川路不熟,又兼蜀道難行,儘管行走迅速,卻是常走彎路,也不知走過了多少里冤枉路。更何況他身上挎著國寶,深恐被人看破,一則丟了玉璽,二則害了性命。因此捨棄大道不走,常兜抄小徑,以求早口趕到成都。然而川中道路崎嶇坎坷,貪近反而投遠。趕了一今月的路,方才到達白帝城。白帝城守將聽說他是荊州關君侯派他入川獻寶,不敢疏怠,殷勤款待,安置他好好地歇了一夜,備足路上的飲食,換了匹上好腳力的良馬,又命能幹心腹護送高守仁一同進川。從這兒到成都,本米一條道路暢行無阻,一出白帝城經白水關,過涪江抵涪關,再經雉城、綿竹、青城山等地,便到成都。這番有了白帝城的弟兄同道而行,高守仁便愈求速達,司他商議著走小道。這弟兄地理很熟,但對高守仁說,從這兒到成都,若走小道,可少走不少天,就是路途顛簸難行,是萬分疲憊的。高守仁說,只要有近路可走,吃力點倒沒什麼可計較的。兩人結伴而行,專揀小道穿行,果然是馬不停蹄,人不歇腳,越嶺翻山,渡水跨澗,備嘗艱辛。三天走下來,來到一座叫蒙山的地方,據說那兒是盛產茶葉的地方,素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之諺。這兒的人家都以種茶為生,所謂“靠山吃山”。這天已近傍晚,二人望著茫茫山野,聊無炊煙,數里地不見人家,便向晚歸的樵夫問路。那人遙指山間一樹林密處,高守仁便隨他指點處行去。果然行不多遠,來知一莊前。再一間訊,原來此處是馬家莊。這兒一莊人都姓馬,為首的一家大戶主人稱馬員外,七十多歲。高守仁便投宿這戶人家。馬員外問明了來人原是君侯的部屬,送國寶入川奉獻漢中王,不敢簡慢,接入莊內,將國寶置於案上,又殷勤招待了高守仁二人。席間,高將軍方知這員外乃是蜀將馬忠的老父,肅然起敬。來日,馬員外早早備下酒菜,與他二人吃了,又命一個家人隨了高將軍同往成都,一則路上多個伴,也安全些,二來寄一封家信給馬忠。高守仁自然樂意,拱別了馬員外,一行三人與路同行。馬家莊上的這個家人自小賣到莊上,改姓馬,都叫他馬興,今年三十多歲。幼時見馬忠練武習功,身手不凡,他亦在旁偷偷學了些本領。後馬忠投到軍中,領兵打仗,威風一時。馬興暗中十分羨慕,指望有朝一日也能飛黃騰達,出人頭地。在馬家莊倒也老實巴結,深得主人的好感,常在員外身旁聽差使喚。今日聽說主人要他護送高守仁去成都,欣然應承。三人行了一天,向晚時投宿到一家客棧中。馬興便與高守仁道:“高將軍,小人去弄些好菜來下酒,走了一天,也該樂他一樂。”高守仁道:“小將身負重任,不敢造次。”馬興知道,章守仁手中的這塊黃布中包的是玉璽御印,乃是鎮國之寶,一旦得到了這件寶貝,高官厚祿,金山銀海,應有盡有,一世不愁。這家人出身低微,見識淺薄,想到這兒,便起不良之心。見高守仁這般小心在意,無法下手,便勸道:高將軍初時一人,如今三人同行,只管放心暢飲一杯。高守仁見馬興興致這么好,不想拂他的意,便道:“小將一向滴酒不沾,二人若有雅興,小將當在旁相伴。”馬興便出外去弄了些下酒萊,與白帝城的弟兄對酌起來。高守仁草草用過了飯,徹了一碗茶,在旁陪著。馬興原先在莊上空暇時常聚友飲酒,因而頗有些酒量。他一邊勸酒,一邊為高守仁倒水,話也漸漸多起來。那個弟兄在軍中很少飲酒,本來也是很勉強的飲幾口,今日幾杯一下肚,便覺臉上發燒,眼睛發花,被馬興一勸再勸,早已有了七八分酒意,說話舌頭也大了。高守仁在旁看得有趣,就喚那弟兄不要再飲,去床上歇息,免得誤了明天的路程。那個弟兄倒頭便呼呼地睡了去。馬興獨自又飲了幾杯,見高守仁喝了好幾碗茶。隨後就略為吃了兒口飯,喚店家收抬了一切,揉了揉眼睛,打了幾個呵欠,叫一聲“馬興倦了”。便側下身子睡在白帝城那弟兄的腳邊。高守仁見他們二人都睡了下去,趕了幾天的路,的確很乏。便站起身,將黃綢包在自己的枕邊暫放一下,往外去解溲。
馬興沒有睡著,他眯著眼見高守仁剛轉身出去,倏地從床上躥了起來,從懷中掏出一隻與黃綢包中大小相仿的盒子,走到高守仁的床邊,摸出了國寶盒,將那隻沉甸甸的假盒塞了進去,然後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床上,假裝又睡了去。馬興今天一路上已窺側到了寶盒的大小、份量,所以在他去弄下酒萊的時候,暗中己經準備好了。
高守仁解完溲,見房中並無動靜,他們二人仍然在呼呼地大睡,黃綢包仍在枕邊,並不疑心,寬衣解懷,熄了燈火,亦然睡下了。沒多大工夫,便已鼻息濃濃,進了夢鄉。
馬興聽得兩邊都是鼾聲如雷,故意重重地翻了幾下身,鼻息聲還是此起彼伏,但知他們二人都已睡死。便輕輕地下床登鞋,躡手躡足摸到門旁,屏息凝神打開了門,側著身體出了去,返身拉上,然後找店家開大門,說奉主人之命,有要事出去一趟。店家不便多間,開門牽馬送他出去。馬興到了外邊,便覺渾身輕鬆起來,躍馬而去。
睡到天明,高守仁醒來,抬頭見那邊鋪上少了馬興,起先並不在意,只當他上茅廁去了。待會兒,那弟兄亦起了身,不見了馬興,便去店中找他,可哪裡有他的影子。向店家,店家只說他半夜時奉主命出去了。那弟兄以為昨晚自己多喝了幾杯酒睡得太死,連馬興出去辦事也沒知道。回到房中一間高守仁,方知並沒這回事。這下兩人急得不得了,高守仁首先想到的就是枕達放著的御印,回身一摸,一顆心落了地,沉甸甸的一隻方盒仍在囊中。可是打開黃綢布一看,臉上頓時變了顏色,哪裡有什麼國寶盒,原來是一隻裝滿了沙石的鐵皮盒。那弟兄見高將軍這等緊張,知道國寶已被竊賊馬興盜走了,急得他跪倒在地上連連叩頭:“都是小人的不是,不該飲這奸賊之酒。”高守仁道:“叩頭又有什麼用呢?快些想辦法與我一同去追馬興。”高守仁急忙付了店錢,一路與白帝城弟兄商議道:“此盒中藏國寶,無價之寶,若然出售,必遭擒獲。此賊盜此御寶,定是出川投奔魏主。從此處出川,哪裡最近?”
那個弟兄仔細盤算了一下,說道:“此處向西便是霞萌關,穿過陽平關往北,反是斜谷道,那邊出川最近。”
高守仁聽得他這樣說,立即打定主意,上馬揚鞭,往西疾馳而去。一路並無它事,這且不提。
卻說霞萌關守將傅彤,自從投到了劉備的手下,一直守在這裡,前後八年,太平無事。前番君侯北伐,其弟傅士仁叛漢投吳,傅彤深恨在心,他一心要忠於漢室,而他的兄弟竟是這樣不爭氣,反而壞他的美名。兄弟叛亂,闖下彌天大渦,傅彤深感惶驚,唯恐罪責落到他的頭上。儘管在建安十六年傅士仁行刺劉備時,傅彤就割斷了弟兄之情,要劉備以軍法治之,但兄弟作亂,兄長豈無過錯?因此傅彤早就想親自到成都面君請罪了,只為邊關要緊,不敢擅離,所以前番寫了一封書信到成都,請漢中王議畢發落,命良將守護霞萌關。
劉備深為傅彤這種嚴於責己的品格所感動,在這件事上,你沒有參與此事,而且早與叛賊割斷關係,沒有理由拿你問罪。再說,守衛邊塞這許多年,功勞非小,理當表彰,怎么可以輕易替換良將。因此,下一道旨意:免傅彤無罪。
傅彤得了這道旨意,更加感激漢中王的恩德。聞得劉備近來親下校場操兵,不日便將伐吳,便欲共往東吳。今日帶著弟兄在關外巡哨。忽有弟兄來報:關外有一人沿城郊偷偷躍馬而過。傅彤一向警惕,急令弟兄四面包抄上去,只要抓活的。弟兄們一擁而上,傅彤見那人神色慌張,大喝道:“前面馬上之人,速速停下!”
前面的人正是盜寶賊馬興。那日夜間,池偷得國寶,竊喜在心,盤算著路程,打算從霞萌關出去,趕往洛陽,獻與魏王。心想,一世在馬家莊沒有出息,要是將此物送到魏王手中,榮華富貴,一世享受不盡,官兒一定不會比主人馬忠小。所以也想到了這條道上來。不料趕到霞萌關,見各處搜查盤問都很緊,很難矇混過去,便從關外兜了過去。誰知又碰上了巡哨,馬興心一慌,便圈轉馬頭循原路逃了回去。
傅彤見他行跡可疑,只恐他是魏軍的好細,緊催幾鞭隨後追了上去,要想弄個水落石出。直追到太陽當頂時分,方才追近。心想,這賊川路十分熟悉,專揀小道而行,不知是何等人物。正要上前,又見前面來了兩騎,行色匆匆,東張西望,好像失落了什麼在尋找。當他們的目光投到這兒來時,快馬加鞭棄徑直奔自己而來。傅彤不明白來者是誰,為的何事這般慌張。
來的就是被竊國寶的高守仁,他們出了客棧,時而一分為二,時而合二為一,一路仔細搜尋馬興而來。眼看離霞萌關不遠了,還沒追上馬興,高守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吃不香,睡不著,又怕自己追錯了方向。今日趕到這兒,忽見森森林木中有人影在閃動,注目一打量,前面逃的正是馬興,後面是一隊漢軍,便知馬興遭到了守關將士的搜查,便拍馬趕了過來。
馬興見前面有高守仁,後面有守關將,軍士從四面八方圍聚攏來,料知已難逃走,便暗將國寶拋於雜草叢中。可是已經晚了,傅彤策馬趕到,見一閃光之物落地,命手下撿起,遂掣弓箭在手,略一瞄準,射中了馬興的坐騎。戰馬受箭,一個驚慌,將馬興甩下了馬背。漢軍四面擁來,把馬興團團圍住。
就在此時,高守仁一馬趕到。向傅彤行禮道:“將軍何人?小將乃關君侯帳前副將高守仁,奉命送寶入川,遇此竊賊。多蒙將軍相助,受小將一禮。”
傅彤聽說他是君侯帳前副將,忙作揖道:“原是高將軍,失敬,失敬!霞萌關守關將傅彤在此有禮。”
高守仁便將一路上的遭遇敘述了一遍,狠狠地瞪了馬興一眼,啐道:“大膽竊賊,看汝有何面目見汝家主人!”
馬興滿面愧色,叩頭懇求道:“將軍饒命!”
傅彤吩咐軍士將他綁了,來日押往成都,聽候軍師發落。這才命軍士將寶盒遞到高守仁手中,高守仁驗看無誤,跟著傅彤一同來到霞萌關。傅彤敬仰關羽的為人,將高守仁敬若上賓,先將御寶供在案上,而後治酒款待。席間說道:“小將本欲親往成都,並無機會。既高將軍有此要事,某當與將軍共往,以防不測。”
高守仁想,國寶失而復得,已是大幸之事,倘有大將保護同往,便是萬無一失之事。“傅將軍同往,小將感恩不淺。”
二人邊飲邊敘,盡歡而散。來日,傅彤召集守關文武官員,將守關要領一一安排,又將白帝城的弟兄厚賞遣回,便與高守仁二人離了霞萌關,投成都而去,身後三千軍士,押著馬興,沿著大道逶迤而行。
再說成都中,孔明為了劉備稱帝的事情,忙到了現在,一些主要的宮殿、府第都已修建完工,一切準備工作都到了尾聲。今天,傅彤和高守仁已經趕到了成都,首先來報軍師。孔明正與眾臣議事:再隔個把月,就可以舉行漢中王受璽大典了。忽有手下來報:“傅彤、高守仁護送國寶御璽抵達成都,在府外求見軍師。”
孔明與眾文武聽了,驚喜萬狀。任憑小奸曹丕怎樣篡漢,這顆玉璽仍然落到了漢中王的手中。說明漢中王有帝王之福,漢業仍將復興。孔明立即率眾文武出接,將傅彤和高守仁迎入府中。問了高守仁途中的情況,方才得知從襄江到此。一路辛勞,輾轉反覆,孔明表彭了高守仁和傅彤護送國寶之功。傅彤道:“擒得竊賊在此,請軍師定奪!”
孔明聞後大怒,說道:“本當立斬此賊,因漢中王即將身登大寶,暫將馬興收監,以觀後效。”又吩咐眾官道:不必在漢中王面前提及馬興此人,以免連累了馬忠大將軍。隨即備下一頂牙鑲大轎,請高守仁捧了國寶登轎,遂帶著文武來到漢中王府前。孔明命高守仁在府前等候王旨,與文武一起上殿請出了漢中王。
劉備聞說關羽部將送印來,連忙整頓衣帽,出殿將高守仁接上正殿。手下接過黃綢包裹,將寶盒呈了上去。劉備不知是悲哀,還是激動,顫巍巍地用手打開了寶盒,見上面覆蓋著一層寫著字的紙,將紙小心翼翼地揭開,黃燦燦的一顆印章。劉備取紙在手,蓋上寶盒,展紙一看,上面寫著十六個字:“國寶御璽,伏於深淵。卞璧有數,上獻漢王”。不用猜想,只要一看這筆跡,就知道是二弟雲長的親書。見物思人,劉備不由得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孔明知道劉備又在悲悼雲長了,忙上前勸慰說:“鎮國神器傳於大王手中,正是天大之喜。君侯早有此意,故命守仁納印至此。大王稱帝,乃是君侯所願,亦臣等之願。”
前番劉備同意即帝位還被看作是很勉強的事情,比及御寶到了手中,反覺稱帝有些迫不及待,一則果然有這個責任和必要,二則亦為順從民心,三則遂了雲長在生之願。又忙碌了一個多月,萬事俱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中王登壇致祭。讀罷祭文,孔明率眾官恭上玉璽。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道:“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
孔明奏道:“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眾官聽了,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吳夫人為皇后,長子劉禪為太子,封諸葛亮為丞相,高守仁為值殿大將軍。大小宮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無不欣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