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貴

高增貴

高增貴,字季良。臨澤縣平川鄉五里墩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

基本信息

生平

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86年)。少年在本村土地廟私塾讀書,聰明過人,孜孜好學,成績優異,後畢業於蘿泉高等學堂。子宣統元年(1909年)二十三歲時,考入甘肅礦業中學堂,後升入西北大學。民國九年(1920年)就讀於北京警官高等學校。警校畢業後,由北洋政府內務部以薦任官分配新疆任警察廳主任科員。他目睹北洋政府軍閥棍戰,政治腐敗,為謀私利置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於不顧,遂不願為其服務,堅辭不就,回歸故里。後被邀請為甘肅法政專門學校學監,民國12年( 1923年)又因家內無人料理,辭職回鄉,致力於地方教育事業。民國15年(1926年),他鑒於黑河北岸各鄉村學生因隔河到莎泉上學十分困難,就動員當地鄉紳集資擴建平川懷城國小為懷城完全國小,新任董事會主任兼校長。鬧後,他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多方延攬人才,聘請社會名流白映一、品學兼優的魯興福等人任教師,並主持制訂教育計畫,編寫課程安排,務求學習目的明確,希望學生將來都能成為社會上有用之才。為此,他為學校制訂了校訓,其辭是:“刻苦自立,好學力行”,以匾額書寫於學校大門之上。譜寫了懷城學校校歌,其詞是:“本校設於古懷城,帶河礪山夭然形,百年樹人在斯時,攀攀學子莫因循。

個人作風

格’遵校訓,鍛鍊身心,自強不息,發揚國風,精誠團結教民眾”。撰寫了“校舍宏開,發揚固有道德,諸生努力恢復民族精神”,“通天地人謂儒道成而上,合體德智並育業廣淮勤”,“成德達材山水精英生此輩,樂群敬業國家之氣在斯文”多“從誠正修齊大本頭培植人材端士習,綜聲光化電諸科目研究物質競文明,等楹聯,分別刻寫於禮堂及諸教室之門,以激勵學生上進之心。同時,他身體力行,狠抓校風校紀建設,不論教師、學生絕不讓沽染當時社會之不良習氣,否則就予以解聘或開除。由於校紀嚴明,一時教師認真垂範,學生刻苦自學,校風校紀大振,成績斐然。不僅吸引了板橋、四壩等地學生來此上學,就縣城蘿泉也有不少學生慕名前往求學。

所任職務

其間,他三次出任臨澤縣教育局長,在職期間不僅採取多種措施,督促各校提高教學質量,還舉辦師範傳習所、講習班,培養提高教師隊伍水平。並推廣學田、學糧、學租等多種形式,籌集教育基會,促進。了臨澤教育事業大普及,學校大發展。民國30年時,全縣五鄉一鎮共有中心國小四所,保國民學校六十五所,學生三千多人,為本縣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以致解放前縣內大多數知識分子都出其門檻,可以稱得上“桃李滿臨澤”。他自己刻苦好學,勤奮上進,沉默寡言,剛直不阿,淡泊明志,一言一行絕不苟合於舊社會的庸俗惡習之中,遵循“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行,非禮勿動”的儒家名言,成為他終身的座右銘。因此倍受社會各方面的崇敬。民國31年(1942年)被推舉為臨澤縣臨時參議會議長。在任職二年期間,他代表民意對監督縣致府工作,提了不少意見或建議,但絲毫不起任何作用。由此他看透了國民黨政府的一切言行都不過是作表面文章,欺騙蒙蔽民眾,已經積重難返,腐敗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於是在33年(].944年)縣參議會正式成立時,他不顧政府挽留,婉言謝絕,退出競選;回到家中,專任懷城中心學校校董會主任職務。以後他雖不代課,但每夭仍步行數里到學校,旁聽教師講課,抽查學生作業,並幫助校長處理疑難問題,從而把懷城中心學校辦成臨澤全縣聞名的國小,直到解放時為止。

所著作品

他歷史知識淵博,文學基礎功底深厚。於民國30年(1941)受縣長王存德之聘,任《創修臨澤縣誌》總纂。在他的精心組織下,繼承前人徵集到的資料,廣徵博採,多方考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了四卷共約二十萬字的專著,並經付印刊行。這部志書以目前標準衡量,雖從體例、內容上看,還有不完善、不充實的地方,觀點也不夠科學。但在當時歷史環境中,受種種條件的制約,已屬難能可貴。給喊P人房留下了一部研究臨澤歷史發展過程的珍貴資料。現國內許多圖書館都有保存,台灣出版界還曾影印發行。在這裡特別一提的是:該志成書於民國31年(1942年),正值西路紅軍過後五年,馬步芳的統治餘威尚在,國民黨的控制正加緊進行。如無頭腦的人主編,必然向國民黨政府邀寵,字裡行間定對紅軍大加斥貶。而他由於受紅西路軍政策及行動的良好影響,獨具匠心,在整個志書中始終未提西路軍一句一字,使人看後好像臨澤歷史上未曾發生過這件事似的,把功過留給後人評說。這既巧妙的避開了國民黨政府審查此書時的責難,也寄寓了他對紅西路軍好感的一片難言之隱。

後期信息

解放後,土地改革運動中,由於他思想開明,擁護黨的政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率先把土地貢獻出來,交土改組分郁,政府定為開明地主。所以在1952年冬,被政府邀請作為民主人士參觀團的一員,參觀了全縣土改複查工作。1953年又以開明地主身份,參加了臨澤縣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縣黨政領導坐在一起共同商討建設臨澤縣大計。是年冬,病故於家中,終年六十七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