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高地村位於莒溪鎮所在地莒市村東7.8公里處(指圖上距離)在莒溪到廈莊公路的大嶺頭往左行, 因這裡地勢較高(海拔1000多米)所以叫高地。 高地是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高山谷地,西高東底,一條小溪自西向東繞村而過,經小坪流往廈地。一條古道自西往東穿村而過,自古以來就是莒溪、朋口等地通往龍巖萬安、梅村主要道路之一,過去這裡每天過往的客商、挑夫、行人絡繹不絕。隨著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昔日的鄉村古道現已人跡罕見了;高地的東南面與廈地、曾屋自然村相鄰,南面與池屋、廈莊自然村相鄰。
高地村的體制像全國各地一樣經歷了許多變換,改革開放後,於1984年組建高地行政村,轄高地、小坪兩人個自然村,分五個村民小組,現有90多戶,567人。已在省城購房定居的有四戶,在縣城購房定居的有十餘戶,定居明溪的有五戶。桐耕寮修燦公後裔在民國時期搬遷到三明市陳大鎮碧溪村定居現已發到二十八世共20多人。高地村的開基祖是三郎公,後裔分布本鄉廈地、桐耕寮、白水坑、莒市、宅塘,朋口鎮的金龍、坪水,廟前鎮的珠地、大路下、大路背、店背、邱坑,城區的吳坊、水南尾以及賴源的邱家山等地。
古建築
高地村邱氏祖宗為了紀念開基祖三郎公,在高地村橫楮坪建起了獅形祖祠一座,甲山庚向,名曰:" 邱氏家廟",它是文革期間高地村幸免於難,保存得較完整的古建築物(門口的一副石桅桿和兩塊牌扁被毀)
祖祠的大門上方是斗拱牌樓,飛檐翹角、氣勢宏偉,牌樓上鑲嵌著九塊鏤空雕花板,上面刻著各種名花和鳳凰。牌樓左右兩邊柱子上掛著一副黑底貼金隸書對聯,上書“ 渭水源流遠,河南澤世長”,古樸大方,柱頂上有龍頭等各種雕刻裝飾,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大門板上描繪著一對全身的彩色武士鬥神,莊嚴威武,大門左右檐廊圍有木柵欄.大門左右兩邊各設定雙扇花格活動門,使用時可以御下來,供人多時出入.祠內分上下兩廳和左右兩廂房,中有天井.上廳為三開,中間是正廳,廳正中的神翕上供奉著高地邱氏歷代先祖的神位牌.左右兩間是保管室。
此祠經歷代多次修繕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有記載的較大規模重修,一次是清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是1992年,此次修繕不但把已壞了的屋角板、桁條、梁、柱等全部換上新的,而且還把所有木結構部分都漆上油漆,連地板也鋪上水泥,使祖祠煥然一新.此次修繕除本村的丘氏宗親積極捐資、獻工、獻料外,居住他鄉的三郎公後裔亦積極捐資相助.2015年春,牌樓和門外的壁板樑柱全部重新油漆過,紅光閃耀,金碧輝煌,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三郎公祠,自古以來就是高地村民開展民俗活動的主要場所。這裡地靈人傑,後裔移居連城十多個村莊,已繁衍至二十九代,人口3500多,占連城丘氏人口的三分之一。後裔人才輩出,大中專學生數以百計,國家幹部也不少,近三年已有四人升遷副處級職位.為祖宗爭得了榮耀!
全村耕地900多畝,山林22865畝,山多田地少。自古以來農業不發達,以手工造紙為主,鼎盛時期,全村有紙廠十六個,紙槽二十餘張。曾生產過毛邊紙、玉扣紙、京莊紙、改良毛邊及“漂白二0一”等品種。隨著國家現代化造紙業的迅速發展,手工造紙早已淘汰,現在村中的紙廠和造紙設備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生產 冬筍、春筍和毛竹;銷售毛竹及其產品是這裡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
高地的村頭水尾有遮天蔽日的柳杉林,這裡的柳杉枝繁葉茂,樹幹粗壯,要幾個從才能圍抱得過來,每棵樹都有壹百多年的樹齡。此外,村莊四周還可以看到被稱為 植物活化石的南方紅豆杉,以及枝幹遒勁直指蒼穹的古杉。這些古樹不僅是村裡的美麗景觀,也是村裡的寶貴財富。
高地村過去文化非常落後,初高中畢業生都很少,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大批大中專畢業生,現有大中專畢業生60多人。有國家幹部,教師,醫務人員20多人,其中處級幹部2人,科級幹部4人,營級軍官1人。
現在高地村已邁開建設美麗鄉村的步伐,十五年規劃已出爐,修復古建築、重建禮堂、開闢活動場、整修河道溝渠、景區鋪設小石路的工程已經完成,兩座八角亭已建好一座,高地村舊貌換新顏了; 高地村也是騎行的好地方,當地有親子生態互動體驗平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