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昌

1978年調入撫順市話劇團任編劇,創作了大型話劇《青山常在》、《中間階層》、《黃植誠少校》、《樹高千尺》、《林海螢火》等。 1982年被調入撫順市文聯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和編輯出版全國發行的文學雜誌《五月》、《作家搖籃》以及《文學舟》,曾任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編、執行主編等職。 長篇作品有:長篇小說《關東魂》、《原始森林裡的女大亨》、《關東大血戰》;長篇報告文學《搏擊者的足跡》。

生平

高其昌,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淄川縣牟村。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35年農曆5月16日出生於吉林省集安縣城鎮。出生後不久,即隨被日寇追捕的原任張學良東北軍鴨綠江巡守使兼通化、輯安、臨江、長白、撫松五縣聯防司令,時任抗日自衛軍第十八路軍司令的父親高德隆逃往山東省淄川縣政治避難。因父親在山東繼續抗日,1942年被日寇燒毀房宅追捕,又隨父親潛回集安縣懷寶信子,自幼深受戰亂之苦。“八·一五”祖國光復才重見天日。歷時三個朝代讀完國小。因出生官宦、書香門第,家教極嚴,讀書刻苦,儘管那時升學政審有偏見,五、六十年代先後畢業於遼寧省林業學校、北京林學院。先後在遼寧省林業廳、國家林業部森林調查設計局第二勘測大隊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足跡遍布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汗水灑遍遼寧大地。
經中國作家協會駐會作家、《北方文學》雜誌主編逯斐女士啟蒙走上文學創作道路,首創處女作小說《蜿蜒的小路》。196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在公社大道上》。同年被調入撫順市文化局從事戲劇專業創作。此間為撫順市豫劇團移植了革命現代戲《瓊花》、《山鄉風雲》、《天天向上》、《游鄉》、《補鍋》等,並創作了大型豫劇《焦裕祿》、大型歌舞劇《紅燈照》。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政治迫害,很快平反。文化大革命後,在撫順市文化局創作辦公室從事專業文藝創作和編輯輔導工作,先後編輯《文藝創作彙編》、《詩傳單》、《撫順文藝》、《撫順故事》、《撫順演唱》等多種文藝雜誌。1978年調入撫順市話劇團任編劇,創作了大型話劇《青山常在》、《中間階層》、《黃植誠少校》、《樹高千尺》、《林海螢火》等。
1982年被調入撫順市文聯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和編輯出版全國發行的文學雜誌《五月》、《作家搖籃》以及《文學舟》,曾任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編、執行主編等職。通過刊物和創作筆會發現和培訓了千餘名作者,其中有的已獲全國大獎成為著名作家。因而榮獲撫順市人民政府“人梯獎”、中國作家協會與國家煤炭部頒發的“烏金獎”。累計出版和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特寫、戲劇、演唱等文藝作品百餘部(篇)。1991年7月應前蘇聯《星火》雜誌H·K格奧爾基主編邀請,赴前蘇聯考察訪問,回國後創作了散文集《我看到的最後蘇聯》(《美文天地》高其昌卷)。
2001年-2008年從撫順市文聯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擔任高灣經濟區顧問,為高灣經濟區的發展和宣傳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作品和獲獎

各種體裁的短、中篇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說《水珠》、《姐夫郎舅》、《中間階層》等;中篇小說《原始森林裡的人、狗、狼》、《田中奏摺》、《霧散林海》等;散文《林海紀行》、《與溥傑先生一席談》、《五女山遠眺》等;報告文學《騎馬上天的人》、《天下第一村》、《丈義人間事》等;特寫《松翠鳥鳴》、《總經理出山》、《不忘故鄉育美情》等。長篇作品有:長篇小說《關東魂》、《原始森林裡的女大亨》、《關東大血戰》;長篇報告文學《搏擊者的足跡》。其中長篇小說《關東魂》,獲撫順市人民政府“文學騰飛”一等獎,以其改編的,由雷蕾作曲,韋唯演唱主題歌、李娜演唱插曲的十四集同名電視連續劇《關東魂》和長篇評書《關東魂》獲撫順市、遼寧省、東北三省(“金虎獎”、“東北風獎”)和全國大獎。全國204家電視台播映了電視劇《關東魂》,並發行到海外。199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中央電視台舉辦抗日故事片展播月,將《關東魂》與老舍的《四世同堂》、《郁達夫之死》一起,在黃金時間展播(重播);全國千餘家廣播電台(站)播放了長篇評書《關東魂》。

曾任或現任職務

高其昌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遼寧分會常務理事、撫順市作家協會主席、遼寧省人大代表、中國民主同盟遼寧省委委員,副編審職稱。傳記辭條編入《中國編輯大辭典》、《中國藝術界名人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