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究念佛

所謂體究念佛,說穿了即是參禪,話頭雖然不同,但本質卻是一樣,有人體究念佛始終不能成就,原因有二:

一、沒有憶佛的工夫,沒有一念相續、淨念相繼的工夫。

二、知見不夠,不知道自性彌陀究竟是指什麼?一直在相上轉,以為見自性彌陀,是見一個有形有像的阿彌陀佛,其實是錯了,所謂「自性彌陀」就是指真如佛性,所以在體究念佛前應該研究根本的教典,知道五蘊空、世界空、五蘊無常、世界無常、五蘊無我、世界無我、不可久住,那么有人就產生懷疑說:我們是大乘佛法,為什麼還要講南傳佛法?應該知道,南傳根本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礎,離開根本佛法要修大乘佛法,就像沒有地基要蓋一樓,沒有一樓,要蓋二樓一樣,所以經中說:「亦不可與聲聞而相違背」,就是這個道理。既然要去體究真如佛性,就應先了解色、受、想、行、識為什麼空?為什麼是虛幻?了解之後再來體究如何才是永恆的、究竟不滅的、真實的我?因此,先要研讀根本的教典,了解五蘊和世界虛幻無常的道理,了解以後,再來研讀大乘了義經典,譬如《大般若經》。如果《大般若經》600卷沒時間讀,可讀《金剛經、心經》以及《維摩詰居士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阿含部裡面的《央掘摩羅經》,也是了義的經典,《心經》和《金剛經》一樣,也是出自於《大般若經》,還有《大般涅盤經》、《法華經》等等,然後要深入思惟它所講的意思和道理,思惟透徹後再來體究念佛。

體究的過程之中,應該舍離一切的外緣。念佛到這個地步,有的人信心不足,就不敢體究。大多數的人,念佛到這個地步,信心十足,但是有時候會受到不相應善知識的影響而猶豫不定。所以要強調:念佛不能親見自性彌陀的話,至少也要修到這個層次。因為到了這個層次以後就能深解第一義諦而不畏懼,如果肯發菩薩大心及四弘誓願而真實的來體究念佛,雖然不見自性彌陀,也可以獲得上品中生。

在觀經裡面講,深解第一義經典而不畏懼,可以得上品中生,但是必需要發菩薩的大願,那就是諸佛的通願,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有了這個一念相續的功夫、發了菩薩大願並且深解第一義而不畏懼,這樣的人求願往生極樂世界可得上品中生。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他所證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勝;所以一切念佛人應當求這個境界;如果信心足夠,應當深入體究,切莫躊躇不前,應一路勇猛精進才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