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真止

體真止

體真止佛教用語 “體”是體會,“真”是真如。靜坐的人,細細體會心中所念的一切事事物物,全是虛妄,了無實在。明白了這個理由,就無所取著,妄想顛倒,自然止息,用不著以妄制妄,這就叫做體真止。這個方法,比較制心止又更微細。制心止可破系緣止,而體真止又可破制心止。

修習體真止的方法

體真止 體真止

在靜坐的時候,首先返觀自身,自幼而壯而老而死,刻刻變遷,剎那剎那,不得停住。不得停住的東西,當然不是實在,足見色身完全是因緣假合。次返觀己心,念念遷流,過去的念 已謝,現在的念不停,未來的念未至,究竟可執著那一念為我的妄心呢?如是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周遍尋找這顆心,了不可得,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人們常常覺得自己有妄心生滅,無非是虛妄顛倒,以致造成這一大迷惑,好像病眼見空花,空中那有什麼花呢?「體」是體會,「真」是真如。靜坐的人細細體會心中所念的一切事事物物,全是虛妄,明白其中道理,心無執著、沒有妄想顛倒,自然止息散亂的心念,就叫「體真止」。

對治粗亂心的系緣守境止與制心止,從事相上可以直接在打坐上運用。但「體真止」是從心念所起的一切諸法(現象),觀其因緣所生,沒有自性,使心不執取,妄念自然止息,較「制心止」又更微細。

修習體真止的方法,必須先了知諸法實相,再從實相中,知心念的生滅虛妄,而破除妄想,使心安住在正念中。

了知諸法實相的方法

一、從世間人事物的生滅無常,可以知道。如天災、人禍、社會變遷、政治輪替等等,沒有一項是永恆不變的、是快樂的;難怪佛經要形容世間是五濁惡世,也不難明白為什麼念佛的人,要念佛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體真止 體真止

二、從人的因緣際遇、生老病死、善惡果報,可以了解。健康、美貌、財富、權 勢、生死,也是不可求的;甚至於人的因緣際遇,也是難以預料。我要健康,不一定能順從我意,生病亂投醫,肯定對健康有害;我要美貌,經過美容,也許後遺症更多;我有財富,也可能有被騙、被盜、被搶的危機;我怕死,就不會死嗎?!我愛權勢,常常不如意的比較多啦;不知道我們那一項可以真正擁有?

三、從四大、五蘊的變化中可了知。四大的假合之身,常因生活習慣、飲食不調而生病;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也常因我們對六塵境的感受、想像、行為、分別,遷流不息,不斷執取、煩惱、束縛,使身心不得自在,我能抓到什麼呢?

四、從人的心念,剎那不停中了知。我們返觀過去的念頭已謝,現在的念頭念念不住,未來的念頭還沒生,究竟要執著那一個是我的妄心呢?如是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尋找這顆心,了不可得,妄心自然止息。如《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相關名著書籍

1.《起信論》中言:「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又說:「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分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我們修學止觀的人,要以幻化的正念,來對治幻化的妄念,最後,念而無念,止無所止,無止之止,名體真止也。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三者、體真止。所謂心所念一切諸法。悉知從因緣生。無有自性。則心不取。若心不取。則妄念心息。故名為止。如經中說云:一切諸法中。因緣空無主。息心達本源。 故號為沙門。

行者於初坐禪時。隨心所念一切諸法。念念不住。雖用如上體真止。而妄念不息。當反觀所起之心。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至。三際窮之。了不可得。不可得法。則無有心。若無有心。則一切法皆無。行者雖觀心不住。皆無所有。而非無剎那任運覺知念起。又觀此心念。以內有六根。外有六塵。根塵相對故有識生。根塵未對。識本無生。觀生如是。觀滅亦然。生滅名字。但是假立。生滅心滅。寂滅現前。了無所得。是所謂涅盤空寂之理。其心自止。

起信論云:若心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謂初心修學未便得住。抑之令住。往往發狂。如學射法。久習方中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