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解讀

體檢報告解讀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做過幾次體檢,做完體檢拿到體檢報告後,很多指標和術語都看不懂,所以就需要用到體檢報告解讀了。體檢報告解讀是指,醫院多科室專家共同為體檢者的體檢報告中異常指標進行分析,對醫學影像檢測結果進行解讀,對體檢者給出一定的醫療和保養建議,對有需要進一步治療的體檢者給予治療建議方案的服務。

基本信息

方法

許多職工參加健康體檢後對體檢結果非常關心,但對體檢報告單上的各項指標及結果卻摸不著頭腦,為了方便職工更好地解讀體檢報告,做到心中有數,我們針對報告中常見的一些異常結果、大家諮詢較多的一些項目作一個簡明的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廣大職工看懂報告,正確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血壓

成人的理想血壓平均應在120/80㎜Hg,在安靜狀態下,不同時間,有二次測量血壓值等於或大於140/90㎜Hg時,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病。

實驗室檢查

1三大常規

⑴血常規其中主要看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

紅細胞:一般情況下測定血紅蛋白和紅細胞二者的意義基本相同,其減少往往提示有貧血,可見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一般標準是:血紅蛋白9-12克為輕度貧血、6-9克為中度貧血、3-6克為重度貧血、3克以下為極重度貧血。我們一般人體檢中常見的多為輕度貧血,多見是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增多則可見劇烈吐瀉、高熱大汗等導致脫水的情況下,還有就是長期缺氧的情況下。

白細胞:正常值是4000—10000。全身各部位的感染都可導致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增高;減少則可見病毒感染、放射線等所致。

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增高可見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見某些疾病的一個表現,如類風濕病活動期。減少可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有些生理現象如女性月經期。

如果三系(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明顯減少則提示有可能血液再生障礙。

尿常規尿常規是腎臟疾病檢查中最常見的項目之一,其中有重要意義的有紅細胞、白細胞及蛋白。正常人尿中可偶見紅細胞,鏡檢<3個/HP。若尿中出現多量紅細胞則可能由於泌尿系統結石、感染、腫瘤、急慢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癌、血友病等,也可見於女性經期或經後期留取標本污染;正常人尿中可有少數白細胞存在,鏡檢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5個。增高:見於急性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結核等。正常人尿檢蛋白陰性,如檢查為陽性,見於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多發性骨髓瘤、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腎移植術後等。此外,藥物中毒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也可見陽性,有時發熱的病人尿檢中可見少量蛋白。

2血脂、血糖、血尿酸檢查

血脂是否異常關鍵看4項血脂指標: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前三項中有一項升高,為血脂異常。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就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也使凝血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容易引起血壓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還可導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謝作用,並可將周圍組織細胞中的膽固醇運輸到肝臟,再由肝細胞將膽固醇轉化為膽酸排除體外。所以,常被稱為“好”膽固醇。

血糖空腹血糖檢測是最常見的體檢項目之一,但其主要反應的是當日此次檢查時的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主要反應的近三個月的平均水平,更能反應我們的血糖水平。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隨機二次)。如果血糖輕度升高,雖已超過正常範圍,但仍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時,即為一種過度狀態,稱之為糖耐量減低(IGT),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糖尿病的危險信號。及早重視,可防止其發展為糖尿病。

尿酸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產物,也是我們常規體檢的項目之一,是檢查痛風的一種主要方法。增高,可見痛風、多發性骨髓瘤、腎衰、惡性貧血、肝衰、紅細胞增多症、妊娠反應、劇烈活動及餐後等高脂肪。尿酸過高要限制高嘌呤飲食,儘量減少動物內臟、濃肉湯、老火湯、火鍋湯底等的攝入,尤其要禁食海鮮配啤酒,多飲水、多排尿。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大拇趾跖趾關節腫痛。3肝功能

谷丙轉氨酶的測定主要反應肝細胞的損害程度,增高可見於各種疾病所致的肝細胞損害肝臟疾病。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臟淤血,藥物影響等也可以引起增高。

穀草轉氨酶主要存在心肌細胞,其次在肝臟,增高見於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肝膽疾病急性胰腺炎、溶血性疾病、肌炎等,還有就是藥物的影響等。

總蛋白(TP):血清總蛋白增高見於各種原因脫水所致的血液濃縮;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清總蛋白降低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質丟失和攝入不足,如營養不良、消化吸收不良;水鈉瀦留可導致總蛋白濃度相對減少。

白蛋白:成人35~55g/L.增高:見於嚴重失水而致的血漿濃縮。

白蛋白濃度降低:1)營養不良: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2)消耗增加:多種慢性疾病,如結核、惡性腫瘤、甲亢;或蛋白丟失過多,如急性大出血、嚴重燒傷、慢性腎臟病變。3)合成障礙:主要是肝功能障礙。

4腎功能

血肌酐(Cr)是常用的了解腎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血肌酐的濃度主要取決於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所以其增高常見於原發性、繼發性腎臟損害。只有當60%-70%的腎單位受到損傷時,肌酐才會升高。因此,發現肌酐升高時,往往腎臟疾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些腎功能問題早期肌酐正常)。肌酐升高時要儘早到醫院複查,仍有問題則需到腎內科進一步診療。

血尿素氮(BUN)是檢查腎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正常值為3.2-7.1mmol/L(9-20mg/d1)。增高:各種原因引起脫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腎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種腎實質性病變,如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內占位性和破壞性病變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5腫瘤標誌物

AFP是原發性肝癌的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誌物。若AFP值偏高,有可能為肝癌或慢性肝炎。但胃癌、胰腺癌、畸胎瘤、睪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懷孕或急性肝炎時,AFP值也可能會偏高,因此必須結合臨床症狀再做判斷,且必須動態觀察

CEA一般情況下,CEA是由胎兒胃腸道上皮組織、胰和肝細胞所合成。為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卵巢等腫瘤的標誌物,腫瘤狀態時異常增高。在臨床上,當CEA大於60μg/L時,可見於結腸癌、胰腺癌、直腸癌、胃癌和肺癌。手術切除後6周,CEA恢復正常,否則,提示有殘存腫瘤。

6甲狀腺功能

促甲狀腺激素(TSH) 增高:原發性甲減,亞急性甲狀腺炎恢復期等。降低:繼發性甲減,第三性(下丘腦性)甲減等,

游離甲狀腺素(FT4)增高:甲亢,套用甲狀腺素治療時等。降低:甲減,套用T3治療時等。

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增高:甲亢。降低:甲減。

B超

1、腹部B超

脂肪肝脂肪肝雖然是一種臨床病變表現,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是肝臟脂代謝失調的產物,輕者無任何症狀,一但嚴重就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3、脂肪肝長期得不到治療會引起肝細胞缺血壞死,從而誘發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等多種嚴重肝病。有資料顯示脂肪肝患者並發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脂肪肝屬可逆性疾變,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主要是控制飲食(管住嘴),適量運動(邁開腿)、戒酒,定期檢查,健康生活

肝囊腫肝囊腫是一種良性疾病。通常患上肝囊腫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可能只是在體檢中,通過B超檢查發現。一般囊腫不會影響肝功能,應動態觀察,每年體檢時注意B超複查。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瘤體,因其多數無症狀無

不適感,一般均在體檢時發現。這種病主要是在胚胎髮育中血管發育異常所致,肝血管瘤生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男女發病沒有明顯差異。

膽囊息肉是一種多發病,患者早期一般沒有什麼症狀,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脅下不適,在體檢中B超檢查才被發現,治療需手術;較小的可定期觀察。

膽結石一般情況膽結石較小的,症狀起初不明顯,多不嚴重,對健康也無大礙,只是需要要期的去醫院做檢查。膽結石的症狀表現,可因結石的大小、位置、有無併發症等有不同的表現。從總體來看大多數膽結石患者常有腹脹、大便秘結、腹瀉、噁心、厭油膩、右上腹隱痛等症狀。對於一定大小的膽結石就有些嚴重了,這時的結石就不能採用自我療法來進行調理了。而是需要到醫院就診。膽結石的發生與生活習性有相當大的關係,其中飲食不當是罪魁禍首,我們最重要的是每天要吃旱餐。

腎臟超聲:可檢出有無腎結石、腎囊腫、多囊腎、腎細胞癌、錯構瘤、腎積水等疾病。

腎囊腫也與肝囊腫一樣是一種良性疾病。通常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常常B超檢查後發現。一般對身體不會影響,應動態觀察,每年體檢時注意B超複查。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無症狀,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症狀等。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子宮肌瘤好發於卵巢功能較旺盛的30~45歲的婦女,50歲以後,由於卵巢功能明顯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縮小。

2、頸動脈B超

臨床上通過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不是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正常IMT值應小於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間為內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間為斑塊形成,IMT大於1.4毫米為頸動脈狹窄。 如果體檢報告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形成,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出現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圍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症的危險。

心電圖

1、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些心電圖報告常用術語:、竇性心律:在人體右心房上有個叫做竇房結的特殊結構是心臟搏動的最高“司令部”,人體正常的心跳就是從這裡發出的,在醫學上稱為“竇性心律”。

2、左心室高電壓是個心電圖診斷的術語,代表心室除極時間增長,主要是由於心室壁增厚導致,臨床上以高血壓、冠心病病人多見。

3、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可見於無心臟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傳導阻滯者也不一定有廣泛的心肌損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質性心臟病,常無重要意義。

4、HR:即心率,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5、T波改變:①輕度升高一般無重要意義,如顯著增高→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鉀②低平/倒置:心肌損傷、心肌缺血、低血鉀等;③T波明顯倒置且兩支對稱,頂端居中(冠狀T波)→急性心梗、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6、ST段:心肌缺血/心肌損傷、急性心梗、急性滲出性心包炎、變異性心絞痛

胸片

肺紋理是X線診斷術語,表現從肺門向肺門外圍延伸的放射狀條紋陰影,隨著逐級分支,紋理逐漸變細。肺紋理重、增多、紊亂等是X線一個徵象,可能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是心肺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正常生理性的。一般說來,孤立地報告肺紋理異常,臨床價值不大。只有認真分析肺紋理增多的性質,並與其他x線表現和臨床情況

鈣化灶一般來說是結核或者其他炎症痊癒後遺留的病灶.這種情況下的鈣化就意味著病變已經是陳舊性的了.就好比皮膚創傷好了以後留下疤痕一樣。

如胸片報告:絮狀影、條索狀影、結節、團狀影等,提示肺部有病變,應儘快到醫院就診複查,以免延誤病情。

婦科檢查

宮頸炎症主要見於已婚婦女,宮頸刮片結果為I級則為正常細胞,II級則見有炎性細胞,III級則提示需到醫院複查。

血流變

1、全血粘度影響全血粘度和主要因素:全血粘度與紅細胞數量有關(壓積);與紅細胞變形性有關;與血漿蛋白成份含量有關(纖維蛋白原);與切變率有關。

2、血漿粘度血漿是牛頓流體,該流體不含有大顆粒分子物(紅細胞、白細胞),其粘度不隨切變率變化而變化。

3、切變率全血粘度隨切變率的升高而降低,反之升高。高切變率全血粘度的高低反映了紅細胞的變形性,越高變形性越差;低切變率全血粘度的高低反映了紅細胞的聚集性,越高紅細胞聚集性越強。

4、壓積壓積越高全血粘度越高,是影響全血粘度和主要因素之一。

測量紅細胞壓積的臨床意義:

A、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70%以上壓積增高。

B、紅細胞壓積增高是腦梗死的重要因素。

C、缺氧將引起紅細胞壓積代償性增高。

5、血沉即紅細胞在血液中的沉降速率,它與血漿粘度、紅細胞間的聚集性有關。

關於健康體檢的幾點建議:

第一點要正確的面對健康檢查,“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需要維護,沒病≠健康,健康不等於永遠健康,為此希望職工要積極參加健康體檢。

第二點體檢表內設定的檢查項目,既有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基本項目,也包括一些針對嚴重疾病和常見疾病的特殊檢查項目。有些檢查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有特殊意義。不應隨意放棄。

第三點體檢中很多人已經檢查出了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但不加以重視,繼續我行我素;也有很多人在看到體檢結果異常後極其緊張,其實也不必要,因為單憑一次體檢是不能確診的,還需要綜合其他檢查結果及本人病史,才能最終得出結論。

第四點體檢報告中提到的“複查”、“定期檢查”等術語,一定要認真對待。“複查”通常是某一項檢查指標此次出現異常,可能與檢查前飲食等因素有關,應在一周內進行第二次檢查。“定期複查”是指體檢的結果已有結論,需要3個月、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觀察其變化,如在體檢中發現膽囊息肉、肝(腎)囊腫等;“進一步檢查”是指在體檢中發現問題又不能確診,這樣就會建議你進一步檢查,需到醫院專科,主要是明確診斷。特殊異常結果在最短時間內通知,需要儘快就診治療,此時,千萬不要耽誤時間,應立即到醫院就醫。隨診即隨時就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