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角牙雕

骨角牙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中國工藝美術領域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源起

舊石器時代開始出現了少量磨製的骨生產工具,新石器時代骨角牙器的出土,不僅數量大品種多,而且分布廣,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成為人們常用的生產生活工具和裝飾品。
新石器時代骨管

萌芽

夏商周時期,骨角牙器的使用更加廣泛,製作也更加規範、精美。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廣泛套用,逐步取代了骨角牙器在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骨角牙器從此以後僅僅保留了它的裝飾美化人們生活的功能。魯國故城出土的牙雕如意是戰國時期精美的牙雕工藝品,它也是以後廣為人們所喜愛的如意的雛形。

發展

中國的骨角牙雕經過了漢代的低迷、六朝的相對沉寂之後,到了南朝時期又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工匠們創造了象牙撥鏤技法。所謂撥鏤技法就是將象牙染成紅綠諳色,表面上再刻以花紋,更有甚者在刻紋上塗以其它色彩的,倍增華美和瑰麗。唐代流行的紅牙或綠牙撥鏤尺,就是用撥鏤的技法雕刻而成的。宋元時期牙雕工匠們創造出鬼斧神工的象牙套球工藝,在當時可以做出三重套球。

鼎盛

明清時期是中國象牙雕刻的空前繁榮時期。明清時期的象牙雕刻主要有供陳設觀賞的圓雕人物、文房用具和一些盒碗之類的使用性器物。另外現存的明代牙雕作品中,還有不少的官方製作和發放的具有實際憑證性質的牙牌,如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衍聖公曾經使用過的牙雕笏板和腰牌。清代的象牙雕刻以廣東和江南地區最為發達,北京“造辦處”的牙雕即“宮廷牙雕”更是代表了當時中國牙雕的最高水平那裡集中了全國各地最著名的牙雕工匠創造了無數不朽的牙雕佳作。

犀角雕刻

清 犀角杯
在中國的骨角牙雕領城裡面,犀角雕刻更是一朵瑰麗的奇葩。犀角以其清熱、解毒、定驚之功效,一直以來就是味名貴的中草藥。用犀角製成的雕刻品更是少之又少。唐宋時期的犀角製品,國內尚未見實物。從有關資料獲悉日本奈良正倉院收藏有一件我國唐代的犀角酒杯,這是現存最旱的犀角雕刻實物。國內收藏的最早的犀角雕刻品則是明代的遺物。明清兩代的犀角製品以犀角杯居多,這可能與犀角的藥用價值有關。明代的犀角杯裝飾分為素麵和有紋飾兩種,明代早期的犀角杯以素麵為主,明晚期到清前期這一段時期的裝飾紋飾以各種各樣的花卉螭虎為主,運用透雕、鏤雕、圓雕等各種技法製作成風格清新、格凋高雅的珍貴的藝術品。到了清中期,大量的仿古犀角製品湧現,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清代的仿古犀角器,一般採用陰刻和淺浮雕技法,刻意追求商周青銅器的裝飾效果,構圖講究疏密、繁簡、深淺、動靜的對比,使刻畫的形象更加生動活潑,主次分明。如今犀牛已列入世界珍稀野生功物保護品種,犀角雕刻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也會越來殊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