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骨紅硃砂梅已有多年的栽培歷史,原產我國江西,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及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徑2.4-3CM,花蕾暗粉紅色,花重瓣,17-22枚,有芳香,花型工整,花瓣較厚,花期也比一般梅花略長。
生長環境
骨紅硃砂梅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較耐乾旱,不耐澇,壽命長,可達千年;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能耐- 25℃低溫外,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 5-7℃時開花,若遇低溫,開花期延後,若開花時遇低溫,則花期可延長。
分布範圍
骨紅硃砂梅系我國特產,原產於我國江西省等部分區域。
繁殖方法
骨紅硃砂梅栽植在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也可地栽,但在北方部分寒冷地區則應盆栽室內越冬。在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後的培養土。栽後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後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栽培技術
江西三農花木園林有限公司栽培的骨紅硃砂梅常見病害有白粉病、縮葉病、炭疽病等。
1、白粉病:此病常在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發生。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時,嫩芽和新葉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會出現很薄的白粉層,接著白粉層上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或黃色顆粒,後期葉片變黃而枯死。
2、縮葉病:可噴灑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亦可噴灑1%波爾多液,每隔一星期噴一次,3~4次即可治癒。
3、炭疽病。病發初期可噴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噴代森鋅600倍液防治。發現其他各種病時,噴灑上述兩種藥液亦可見效。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藥,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藥,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幹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保護現狀
梅花作為國內的鄉土品種,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目前在培育推廣的團體和企業非常少,其中江西三農花木園林有限公司就是專業研究梅花品種和培育的企事業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