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歷史
該病在我省發現於60年代初,以後北方各省相繼發現。根據我們調查,本病主要發生於驢懷騾,占84 .2腸;馬懷騾,占12.9腸;馬懷馬及驢懷驢極為個別。7一8力發病,占50腸;2一3胎髮病,占54腸;l一2類膘情發病,占93.8腸;日料驢1.5公斤以上,馬2.5公斤以上發病,占84.4%。馬、驢的妊娠毒血症是馬懷騾胎或驢懷騾胎的一種妊娠代謝病,多發生在產前的30d前後,死亡率較高。主要表現是自體中毒,病畜長時間的不吃不喝。在產前發病的越早,病程越長,死亡率也越高。
病症介紹
驢、馬妊娠末期由於營養負平衡導致的一種代謝疾病,以高脂血症、酮血症和低糖血症為特徵。有的學者稱之為高脂血症。主要發生於懷騾的母馬和母驢,以1~3 胎的母驢發病最多。懷馬駒的母馬也可發病,但罕見於懷驢駒的母驢。發病多在產前1月以內,以臨產前10天內占大多數。死亡率可高達70%左右。發病原因與飼養不當、運動不足有關。同時,騾駒因具有雜種優勢,胎兒體格較大,如母體懷孕末期胎兒生長迅速,飼養不良,不能滿足胎兒營養需要,便會消耗體內貯存的大量脂肪而引起機能障礙。但詳細機理還不清楚。症狀以臨產前食慾突然下降,或完全廢絕為特徵。口惡臭,下頜常左右擺動,呼吸短淺,心跳快而弱,有時節律不齊。馬有時伴有蹄葉炎。患畜難產較多,有時早產或胎兒產下後不久死亡。實驗室檢驗可發現血清總脂和 β-脂蛋白顯著升高,肝功受損(麝香草酚濃度、谷 -草轉氨酶活性和黃疸指數均明顯增高),血酮呈陽性反應。剖檢可見肝臟劇烈增大,肝、腎嚴重脂肪性病變。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以肌醇作驅脂藥為主,同時採用促進脂肪代謝、補糖和解毒療法。加強護理、更換飼料和適當活動有助於本病的痊癒。必要時注射PGF2α類似物或催產素進行人工引產。放牧常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