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美國電影]

《騙局》[美國電影]
《騙局》[美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個世紀70年代,名不見經傳的作家克利福德·艾爾文撒下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彌天大謊,並最終演變成一個膽大創新且無恥可惡的騙局,愚弄了美國大眾與全世界的媒體。

基本信息

內容

《騙局》《騙局》

上個世紀70年代,名不見經傳的作家克利福德·艾爾文撒下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彌天大謊,並最終演變成一個膽大創新且無恥可惡的騙局,愚弄了美國大眾與全世界的媒體。

1971年,一個人突然成了媒體爭先追逐報導的焦點人物,因為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呈半隱居狀態、擁有巨大權勢的超級巨星霍華德·休斯的一位密友,而且他已經被授權為霍華德·休斯撰寫回憶錄,披露這個電影界大亨最私密的記憶以及鮮為人知的生活……事實上,這是一個謊言。然而,艾爾文卻蒙蔽了所有媒體記者敏銳的觸覺,不但得到了大量的金錢,還成了國際名人。

克利福德·艾爾文怎么會打上霍華德·休斯的歪主意呢?事情源於野心勃勃的艾爾文一直在尋找一個好故事,想藉此一朝成名,卻一無所獲,所以他決定自己創造一個……最初的時候,這個想法只是一個有藝術頭腦的惡作劇而已,卻出奇不意地擊中了大眾的獵奇心理,這個想法最終發展成一個有始有終、有因有果的騙局。這裡似乎只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艾爾文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假的,他甚至從沒有見過真正的霍華德·休斯。不過,由於霍華德·休斯本人非常地避世,害怕在公眾場合露面,對任何質疑都不予以回應--艾爾文成功地抓住了這一點,在好友迪克·蘇斯堪德和畫家老婆的幫助下,製造了這個轟動一時的新聞,並成功地隱瞞了霍華德·休斯長達10年的時間。然而,艾爾文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巨大迷宮之中,他不得不製造更多的謊言,為了讓最初的騙局真實可信,結果謊言的雪球越滾越大,一場冒險一搏的戲弄玩樂,很快就變成了交織著偽造品、偷竊行為、吹牛說大話、詭計裝扮的迷宮陷阱。

這一切看起來既荒謬又可笑,但艾爾文卻成功了,就像變戲法一樣。其實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書商們瘋狂地想要尋找一個故事點子,讓其變成一本暢銷小說,艾爾文只是適時地出現在適當的地方而已。當艾爾文偶然發現霍華德·休斯可能與腐敗的政府部門有所關聯後,他小說中的噱頭就更足實了,艾爾文一下子被推到了世界輿論界的浪尖上……直到真正的霍華德·休斯滿臉不信地在公眾面前揭穿了艾爾文的謊言,這場歷時10之久的騙局才宣告結束,只是現在,就連艾爾文自己也陷在了由他編造的故事中,甚至分不清哪個是故事的結局,哪個又是現實的開始。

演員介紹

《騙局》男主角《騙局》男主角
理查·基爾 美國演員,80年代最具爆炸力的性感偶像,中學時代是音樂高手,不但會玩多種樂器還會作曲。就讀麻省大學時開始接觸戲劇表演,中途退學到倫敦擔任歌舞劇《火爆浪子》的主要角色,其後留在當地劇團演出莎劇。1974年返回美國踏入影壇,五年後以《美國舞男》一片風靡不少女性,1982年的《軍官與紳士》更樹立他的帥哥形象。他與超級模特兒辛迪·克勞馥的婚姻於1995年已宣告結束。
《騙局》《騙局》

朱麗·德爾比1969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巴黎,是家中的獨女,父母均為舞台劇演員,童年時期多半在後台的化妝室里渡過。5歲即隨父母演出舞台劇,1985年以戈達爾執導的《偵探》正式踏入影壇,其後以《壞痞子》及《孽海親情》連續兩年角逐凱撒獎最佳新人獎,成為法國備受關注的新星。1990年由朱麗主演的反法西斯名作《歐羅巴,歐羅巴》為她贏得了國際知名度,1992年以《玻璃玫瑰》成功打入好萊塢,其後片約不斷,活躍於歐美兩地,作品多以文藝片為主,包括《藍白紅三部曲之白》、《愛在黎明破曉時》等名作。2004年又主演了九年前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續片《愛在日落餘暉時》。1995年曾被美國的《人物》雜誌評為全球最漂亮的50位人物之一。

幕後製作

【局中局】

從捏造的小說到虛假的新聞故事,媒體騙局幾乎已經成了現代美國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這是獲得名望、財富以及尊敬的最迅速、最有誘惑力的方式。在媒體的世界裡,“獨家曝料”就是一切,甚至可以不惜代價、不擇手段。在所有這些不斷冒出來的醜聞所形成的潮流中,最壯觀的一個無疑就是本片所關注的克利福德·艾爾文與霍華德·休斯之間的迷局。

《騙局》《騙局》

有關克利福德·艾爾文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實的?估計答案就連艾爾文自己都不確定,所以當編劇威廉·惠勒(William Wheeler)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時,連說“It's impossible!”(不可能)。這種真假莫辯的故事風格讓影片的拍攝變得更加複雜,所以惠勒和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 Hallstr?m)才會決定將這個由一系列的詭計和謊言組合而成的真實故事變得儘量戲劇化,用一種虛構的風格將其勾勒出來。惠勒表示:“這件事簡直太過荒謬了,我第一直覺就是,它不可能是真的……然後有人告訴我,雖然難以置信,但它確實發生過。”

故事的大致情形如下:1971年,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宣布已經得到當時價值百萬美元的霍華德·休斯回憶錄的發行著作權--在出版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霍華德·休斯是當時最流行的偶像符號,但是由於他本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所以每個人都迫切地想知道這個神秘且極具透惑力的億萬富翁的私生活。然而,這本回憶錄的作者並非某個著名的記者,而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知道的無名小作家,他的名字叫克利福德·艾爾文。雖然最後證明由他執筆的回憶錄沒一個字是真的,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卻一直堅稱這本回憶錄不但得到了霍華德·休斯本人的祝福,艾爾文還多次就回憶錄對霍華德·休斯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訪問……10年後,騙局被揭穿,艾爾文也為此付出了兩年牢獄生活的代價。出獄後,他創作了這本名叫《騙局》的自傳體小說,隨即被電影公司買走了改編著作權,艾爾文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陰差陽錯地又成了好萊塢電影中的男主角。

《騙局》《騙局》

【世界著名騙局一覽表】

加的夫巨人騙局

這是發生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個媒體騙局,“加的夫巨人騙局”開始於1869年,工人們在紐約州加的夫海港的一座農場挖井,挖出一座神秘的化石,其形狀是一個高達10英尺的巨人。當報紙對此進行了大篇幅報導之後,爭論戰就此打響,甚至還有一些“專家”推測這個“人類化石”應該來源於《聖經》中記載過的那段日子:巨人在地球上漫步。與此同時,農場主威廉·C·紐厄爾將自己的農場對外開放,允許別人買票來觀看這座巨石像,很快,他就以3萬美金的價錢將化石賣給了位於錫拉庫扎港口的一個大財團。兩個月之後,這座化石開始了巡展,騙局才被紐厄爾的一個遠房親戚喬治·赫爾揭穿,這位雪茄銷售商表示,他們聯手製造了這個騸局,只為了證明美國人是多么地容易上當受騙。如今,這座“加的夫巨石”保存在紐約州古珀鎮的一家農業博物館中。

皮爾丹人騙局

1912年,英格蘭的皮爾丹有一位業餘收藏家查爾斯·道森對外宣稱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那是一個頭蓋骨的化石,據說可以解開人猿向人類的進化謎團……整個世界都為此沸騰了,一些人類學家甚至將這個發現當成了自己畢業研究的事業。1953年,科學家才意識到這塊聞名於世界的頭蓋骨其實是偽造的,是用一塊地球上隨處可見的動物骨頭做成的。直到今天,這個騙局仍然被當作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欺騙行為之一。

維梅爾騙局

二戰之後,有人從納粹軍官赫爾曼·戈林的收藏中發現了一幅荷蘭大師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官方迅速追查到,這幅畫是由一位荷蘭畫家漢斯·范·梅赫倫賣給戈林的。梅赫倫以叛國罪被捕後,卻在法庭上語出驚人,原來他賣出去的畫是自己偽造的,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在監獄親手複製了維梅爾的另一幅畫。事實證明,梅赫倫是這個世界是最偉大的複製畫家之一,經過了仔細的鑑定,還發現了另外14幅假冒成維梅爾手筆的畫,梅赫倫從中獲利數百萬美元。他模仿的手段如此之高明,甚至在他公開表示了自己的作假行為之後,仍然有一些專家拿不準那些畫到底是不是真的。

石器時代的部落騙局

上世紀70年代,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在任期間的文化部長曼紐爾·伊利贊爾德向全世界宣告,他與一個在菲律賓新發現的部落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即塔桑代人,據說他們代表著人類遠古的過去--塔桑代人就像生活在石器時代一樣,住在山洞裡,全身赤裸,過著鑽木取火、使用石器或竹木工具、主要靠採集為生的生活。《國家地理》雜誌以及媒體的新聞網都有派記者過去,但是卻幾乎沒有人能夠找到他們。然而當馬科斯倒台之後,那些對塔桑代人進行研究的人卻發現,他們竟然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而且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工具。這個部落的成員隨後承認他們收取了伊利贊爾德的酬金,丟掉了他們的衣服,使用假的石器,在這裡過“原始”的生活。

波士頓馬拉松騙局

1980年,第一個在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中穿過終點線的女人震驚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審,不僅僅是因為她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同時,她在這個領域中可以說是完全沒什麼名氣。她的名字叫羅絲·魯茲,後來,調查機構和目擊證人都表示魯茲在穿越終點線之前,至少比別人少跑了0.5英里……儘管魯茲一再聲明這種指責毫無根據,然而評審會仍然取消了她第一名的成績,而第二個穿過終點的傑姬·加羅成了新的冠軍。

毒癮騙局

這是發生在1980年最能打擊新聞業的醜聞之一。那一年,《華盛頓郵報》的黑人女記者珍妮特·庫克被授予普利茲獎,因為她報導得那篇感人、心碎的關於一個名叫吉米的8歲男孩染上毒癮的故事。當政府要求庫克公開男孩的真實身份,好給予他適當的救助時,她卻拒絕了,並聲稱這種做法會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連續的壓力之下,庫克最終只好承認“吉米”是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

希特勒日記騙局

發生在1983年最大的新聞故事之一,德國的《明星》周刊表示收藏了一本阿道夫·希特勒1932-1945年的日記本。日記本是在一架墜毀的飛機中找到的,並被一名東德的將軍保存了幾十年。在經歷了一場爭奪著作權的風波之後,《明星》表示這些日記百分之百是真的。然而,當專家最終有機會看到這些日記時,他們發現日記不但是偽造的,而且手法還非常拙劣。後來,《明星》只好承認自己被一名西德的收藏家給騙了,這些日記都是那個人自己寫的。

米力瓦利合唱團騙局

德國的米力瓦利合唱團是上世紀80年代末樂壇上的一記重型炮彈,同時還贏得了1989年的葛萊美獎。然而,後來卻曝出讓所有的歌迷都崩潰的醜聞,原來這個二重唱組合併沒有什麼音樂天分,只是通過對口型造假……米力瓦利合唱團被剝奪了葛萊美獎,即使他們曾嘗試著發行自己的專輯來恢復人氣,可惜他們的醜聞對於歌迷的傷害實在是太深了。

花絮

·克利福德·艾爾文喜歡冒充名人。被他惡搞的電影界名流,除霍華德·休斯外,還有巨匠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庫布里克拍攝生涯的遺作《大開眼戒》期間,艾爾文在倫敦謊稱自己是庫布里克,招搖過市、收益頗豐。以該事件為題材拍攝的影片《成為庫布里克》,已於2005年在歐洲公映。

影片評論

《騙局》《騙局》
雖然艾爾文事件的轟動效應遠遠超過影片自身,但作為對一樁真實事件的改編,如何處理好尊重歷史和進行藝術化加工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當這個真實事件本身就處於現實與虛幻、誠信與欺騙的困惑當中時,電影創作就愈加複雜和困難。影片中,導演和編劇通過黑白影像中霍華德·休斯本人年輕時的真實片斷,以及七十年代艾爾文事件發生時的一些社會運動的錄像,來把握故事發生的真實性基調,但又不時藉助特效將理查·基爾和他的搭檔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安插其中,以構成故事內部的一種或真實或虛假的存在;同時,運用一些揭示真相的閃回與艾爾文得寸進尺的造假和撒謊行為進行對比,一方面幫助戲外的觀眾理解影片的思路,另一方面,又使得戲內的艾爾文由於成天“假戲真做”,而日益陷入一種不自覺的分不清真假、認不清自己是誰的人格與精神的分裂之中。
當艾爾文的騙局被揭穿,妻子伊迪絲又因其與情人尼娜藕斷絲連而幾欲離開他時,艾爾文向妻子真誠懺悔,道出了與尼娜私會的經過,然而就在妻子原諒他,兩人悔恨交加地擁抱時,艾爾文卻驚詫地發現他所講的所謂事實居然只是他的一些零散思維片段的拼湊,他由此徹底陷入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構的泥潭。片中另一個突出表現艾爾文從自己所做的一切醒悟過來的場景,發生在他的書稿出版,上台接客群人褒揚的時刻。他身後掛著一幅休斯本人的特寫照片,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在鏡頭變焦之際,我們從艾爾文的表情中發現他似乎終於明白了什麼。這個場景像極了《公民凱恩》中凱恩發表演說的那個經典鏡頭,頗有致敬的意味。
應該說,導演和編劇在這個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中分寸把握得較為成功,對於與政治可能發生關係的敏感部分也只是略微帶過,他們並沒有只是如是呈現可知的事實,而是將自己作為現代人、作為電影作者的視角投入其中,審視意味不言自明。不過,相對於導演在訪談中所認為的“艾爾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一種快樂,是一種藝術”的見解,筆者認為其在影片中體現不多,理查·基爾塑造的艾爾文顯得有些刻板而不夠浪漫。

精彩劇照

《騙局》 《騙局》
《騙局》 《騙局》
《騙局》 《騙局》

希區柯克懸疑係列

希區柯克懸疑片,片中常能用情節引起觀眾在看的時候一邊思考,而片尾處謎底的揭露又往往讓人意想不到。希區柯克的足智多謀的拍攝手法、不可思議的男女角色關係、戲劇性的真相、明亮鮮明的色彩、內斂的玩笑戲弄、機制風趣的象徵符號、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懸疑配樂。這些元素,成就了“希區柯克”這個與懸疑緊張劃上等號的代名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