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驢找馬——讓子彈飛

騎驢找馬——讓子彈飛

騎驢找馬——讓子彈飛是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在2011年12月10日出版的文學作品,該書語言優美值得你去閱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信息圖書信息

“講故事的人”是《騎驢找馬》一書的靈魂章節,是姜文在極其自然放鬆不設防的狀態下的真實剖白,為本書獨家收錄。他不但“聊”透《讓子彈飛》誕生的前前後後,還聊到了自己的生活、夢想、成就、失意、誤解、委曲。

姜文說:“不會演戲的編劇不是好導演。”在他眼中,不參與編劇和剪接的導演便不是真正的導演。編劇是一個獨立的創作過程,劇本則是一部獨立於電影之外的作品。《讓子彈飛》的劇本是他迄今為止最為得意之作,筆筆斟酌,字字珠璣,極具可讀性。

96張照片由姜文親自選定,均是精品中的精品。姜文和劇組成員的系列生活照系首次公開。

編輯推薦

風高浮雲遠,

春短日子長。

簾外無花落,

心下有餘香。

——姜文

電影自傳《騎驢找馬》是2011年度姜文唯一的作品,歷時一年,精耕細作。乾淨,講究——姜氏風格滲透到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文學、哲學、美學,完美地融為一體。以書代影,完美收官。

專業書評

正如王朔在姜文新書序中所言:“有姜文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電影也不都是行活兒。”無論拍電影還是出書,姜文的作品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日前,被稱為電影《讓子彈飛》“紙上續集”的新書《騎驢找馬》部分內容曝光,讓人慨嘆姜文被稱為“天才導演”和“天才演員”都過於狹隘,他應是一個集哲學、美學思維於一身的天才的創作者。

作者簡介

姜文,中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導演。

目錄

講故事的人

A

安知非福?

產品·作品

兩個小時

借題發揮

臭味相投

B

人隨戲走

聽聲相面

無需外化

正在忘卻

比較荒誕

偏愛《太陽》

C

別不消停

還沒成精

我愛北京

必須靠譜

D

難在圈地

熟味

有詩為證

讀即誤讀

反對偽善

無關市場

E

化學反應

精神領袖

重建秩序

不加註解

序言

我看姜文和他的電影

張仁里(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導師,姜文大學時代班主任)

我特別喜歡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可惜拍出來之後觀眾反響不大,不過我感到姜文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一定在孕育著拍一部更有創意的電影。

有一次姜文來我家,在我們的聊天中,我問他將來準備拍一部什麼片子?他說正在準備拍一部娛樂片。娛樂片?!我沒有想到他怎么把注意力轉到了娛樂片上去了。雖然現在觀眾工作很緊張,到電影院裡看看娛樂片,放鬆一下,娛樂片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就我對姜文的了解,他一定在創作上有新的追求,只是在影片還沒有開拍之前,主創人員一般不願意去宣揚自己的創作追求,先自吹自擂一番,這是很虛浮的作風,姜文個性不是這樣的。我雖有些疑惑:是不是前面片子票房差,需要給投資人賺些錢?也就不好再深入細問了。不過,爭取高票房,在文化產業的濃烈氛圍中,對一個導演來說,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我帶著理解、帶著好奇等待著他的大作問世。

今天,看到了《讓子彈飛》的主創人員們的訪談,我才了解到主創人員在藝術思想、風格上的追求——怎樣把一個故事講好;又怎樣在故事中表達一個人成長中的責任及人生態度;以及展現正義戰勝邪惡的較量。而這些表達又如何能不落俗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觀眾的意料之外。——這確是發展文化產業所需要探索的創作之路。

一個藝術家在創作道路上需要不斷地有新追求,才能使創作生氣勃勃。從姜文的四部電影看,雖產量並不多,但每一部都有他對生活的獨特認識、感悟。《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學生們從課堂、書本上解放出來之後,無人管束的孩子們酣暢淋漓的個性展現。《鬼子來了》揭露出那種日本侵略者極端狡猾的本性,以及中國人民的樸實、憨厚。《太陽照常升起》則展現了人生的無奈和尷尬。

在姜文拍《鬼子來了》這部片子時,他曾對我說:“我看我們拍的許多抗日的片子裡表現的日本鬼子,都是我們從表面理解的日本鬼子,而不是真正的日本鬼子,兇狠有餘、狡猾不足。日本鬼子自己吹噓的‘效忠’也不全是真的,連他們剖腹自殺很多也是假的,只不過是‘紅燈記’里叛徒王連舉那樣的自殘而已。”可見,在當時觀眾看來姜文處理的鬼子很是與一般影片裡的鬼子不同,那種詭計多端的狡詐令人切齒痛恨、印象深刻。為此,他聘用了日本演員來扮演日本軍人,為的就是要找到他所要的日本侵略軍兇殘、狡猾的本性。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著名影劇導演,沒有一位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走出自己成就卓著道路來的,都是極力擺脫種種創作套路的束縛,踏上創新之路,反覆磨練,結出輝煌之果實。創新、突破是藝術創作的成功之道。姜文的成績中也透出這個原理。

在《讓子彈飛》這部片子中主創人員很強調要把故事說好。的確,電影比較戲劇而言,有廣闊的觀眾群,要想方設法提高觀眾的觀賞興趣。尤其是“商業片”,首先要有一個好故事。不然,七個億的票房何從談起?但是,故事先是要做到讓觀眾看清楚、看明白,這是基礎;然後要讓觀眾看得有興趣、有滋味;三要努力做到精彩絕倫,讓觀眾走出影院後念念不忘。這不僅是一般藝術片;更是故事片需要的創新。姜文的幾部片子都滲透著他對該片反映出的生活感受和認識,因而,顯示出他獨有的創作個性。“獨特”也是一種新穎,是創作風格上的新穎。既然是“獨特”,當然是“獨有”的,這就極為寶貴。這是每一位藝術家成功的訣竅。

要做到創新、獨特,那就涉及創作者本人的生活修養和文化修養。否則,創新會扭曲成為奇異、怪誕。我看到的姜文是一位十分刻苦、用功的導演,他確實做到了于是之先生說的:“大學畢業了,課堂的功課結束了,但大學的課程還在繼續。把每一個戲都當做一堂課來上、來學,演《關漢卿》這齣戲,就研究元斷代史,研究元雜劇。演莎士比亞的戲就研究十六世紀的文化。”

在姜文拍《鬼子來了》的時候,我到他的駐地房間裡去過,房間裡顯眼地放了一排書架,書架上擺的全是關於抗日戰爭的歷史書與小說。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姜文還認真研究了靖國神社中供奉的侵華鬼子,要看看他們是怎么“效忠”的。為了拍好《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在郊區專門布置起當年獨有的大字報海洋,讓演員在這種氛圍中捕捉當年人物的感覺(當然還有報告、座談、學習等理解時代背景的學習活動)。

這次拍《讓子彈飛》之前,聽說姜文研究古詩詞入了魔。一天他突然給我寄來一首古詩,我不明就裡,只好打電話去問小尹,得到的回答是姜文正在學習古詩詞,還說要是我感興趣的話,可回復一首。我自知不如,哪敢在古詩上輕舉妄動。但聽說這是姜文正研究把《盜官記》改編為電影時的一種創作激動和預熱,是在準備張牧之這個人物時的一種體驗。這使我聯想起于是之先生在回應謝晉導演出演曹操一角時提出的兩個要求,一是練劍;一是練魏碑(書法)。為的是創造好曹操是一個軍事家,又是一個文學家的形象。

“創新”這兩個字很好說,但極不好做。“創新”不是隨意地玩兒一把,而是對藝術某種理念執著的成功追求。希望許多喜歡姜文和喜歡他的影片的初學者,能看到他刻苦、努力不斷學習的步伐,走出具有自己個性的創作道路來。古代有一位文學家趙翼在評詩時說得好:“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妙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要我寫電影書籍的序言,實在讓我作難,因為我沒有資格對電影做任何評判和論述。所以,我就用一段古人之言,作為我打住這番話的結語吧。

文摘

——王偉這位兄弟對我很重要。當時他給我的印象就是有錢,物質對他不重要,最好搞一個非物質的東西,能多非物質就多非物質,就怕你不能非物質。他也跟王朔認識很多年了,倆人一合計,說,那我們就找姜文這樣的人,少年得志,掙過錢,不為五斗米折腰⋯⋯忘了是哪位老先生說過,您就算折了腰,未必能得五斗米啊。所以我們乾脆不聊這個“五斗米”的事兒,直接聊“護腰”的事兒。拍《太陽》這個片子,腰絕對閃不著,拍。

——其實現在拍電影,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錢,你要想拍個精神產品,iPhone也能拍啊,對吧。就看大伙兒是不是要這么來對待創作。如果大家對待創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物質、收入,我看這個導演和這個演員也做不成,很困難。

——其實還是剛才那句話,我們不是為了看一個魚缸,不是為了看火車從A城市到B城市,我們是要看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要有背後“做手腳”的人,那就是編劇、導演、演員等各種主創人員。你們能在兩個小時裡做出什麼東西來,讓人又能看到爽,又能受“毒害”。

——甭管哪位大師你算算,黑澤明也好,萊昂內也好,庫布里克也好,你算算他一輩子拍過的這樣的片子能超過五根手指頭嗎?超不過。所以是靠一代一代人在不斷地講一代一代人的故事。我們如果把上一代、下一代都講完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就講我們這一代能講的故事,這一代能聽懂的故事,願意感受的故事。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美國電影好看,我觀察了一下,他們對觀眾有某種“調情”的心態,我不知道這是怎么形成的。什麼叫“調情”呢?不是不正經的意思,而是說他們不把觀眾當上帝,一把觀眾當上帝,這電影就沒法看了。他們首先得讓自己心情好,心情不好誰還調情呢?然後把自己調整到荷爾蒙比較充足,既不太小,也不太老,心力體力都比較充足的那么一種狀態,然後,跟觀眾展開一段隔著銀幕的互動。中國人拍電影就是經常把自己當糟糠,反正嫁你了,倆孩子了,臉也不洗頭也不梳了,什麼糟心聊什麼,弄得倆人都特沒面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