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馬橋街道

駟馬橋街道

駟馬橋轄區是一個富含歷史文化底蘊的典型老城區,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是成都市北門出城重要通道,北抵沙河,與成華區青龍街道相鄰;南至府河,與青羊區草市街街道相鄰;東鄰府青路,與成華區府青路街道相鄰;西臨沙河排洪河,與荷花池街道相鄰。

基本信息

街道介紹

成昆鐵路、川陝公路、北新幹線、內環路、一環路、二環路等重要交通要道交匯於此,美麗的沙河和府河流經轄區,一代文豪司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年,成都三友竹編工藝有限公司(原成都竹編工藝廠)傳承並發展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瓷胎竹編)工藝技術,馬鞍東路社區的“粽子一條街”在成都坊間小有名氣。轄區面積2.79平方公里,轄8個社區,1個涉農高筍塘聯社,戶籍人口9.3萬人,流動人口約3萬餘人。

最新公開信息

加強環境整治

一、充分發動,在共建共享上下功夫。駟馬橋街道製作了200多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專欄,為轄區357個院落製作了宣傳標語,結合壩壩會等形式開展宣傳,發動民眾主動參與和維護整治成果;製作了發動商家參與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倡議書》和《告知書》,讓商家知曉城鄉環境綜合治中自己的職責,發動商家共建共享治理成果。

二、加強管理,在提高管理質量上下功夫。加強對環衛公司作業質量的管理,要求環境公司增加夜間清掃人員和清掃力度;對平福路菜市路口等重點路口、路段,以守點方式減少亂擺攤點;聯合交警二分局、派出所聯合執法,進一步規範秩序;大幅提高對社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目標考核的權重。

三、探索創新,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每個社區以探索低保人員造血功能、挖掘門衛潛能和聘請專職清掃人員等形式建立5-10人的清掃保潔隊伍,解決老舊院落缺少清掃保潔人員的難題;為每個社區撥付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工作經費,並以獎代補形式獎優罰劣。

召開動員大會

吹響“北改”戰鬥的號角

元月31日,駟馬橋街道召開了貫徹落實“北改”工程動員大會,正式吹響了轄區“北改”戰鬥的號角,街道全體幹部及社區書記參加了會議。會議傳達了全區“北改”工程動員大會精神,鼓勵全體工作人員珍惜這難得的歷史機遇,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充當“北改戰鬥員”,在歷史賦予的舞台中有所作為,街道結合轄區實際提出了下一步“北改”工作貫徹落實措施:

一、加大宣傳,形成推動“北改”工作合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的 “北改”宣傳,使轄區民眾了解“北改”、參與北改,支持北改,形成發展合力。

二、建立推進機制,確保“北改”工程順利推動。建立以街道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北改”工作領導小組和以項目為龍頭的推進工作組,為“北改”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針對轄區涉及10個重點項目,分別建立項目工作組,明確責任領導及人員、工作內容、工作措施及時間節點,確保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

三、堅持穩中快進,力爭實現“開門紅”一季度按照區級相關部門要求,努力做好稅收、招商、商貿、投資等各項經濟目標運行工作,其中實現稅收增幅30%、引進省外內資增幅30%、限上住宿餐飲銷售額增幅40%,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四、堅持產城相融,科學制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按照區委 “四軸八片”發展戰略,堅持產城相融的理念,科學規劃“一核集聚、兩翼支撐、三區輝映”的轄區產業空間布局和文化發展格局。

五、抓住重點,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一是儘快啟動“整治區”項目。開展曹家巷一二街坊自治搬遷入戶摸底調查,為下一步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和搬遷方案,模擬搬遷的科學制定打下堅實基礎。加強與對原市委黨校地塊有意向的中交集團等目標企業的溝通協調,促進原市委黨校片區項目儘快啟動。二是完善“最佳化區”規劃設計,梯度推進“四個一批”項目。以解放北路道路改造和風貌整治為契機,推進其沿線的郵區中心局、北星公交集團公司地塊、電子工器材公司地塊、瑞安等地塊(項目)的包裝、招商、實施,打造產城相融的北部產業軸和景觀軸。2012年重點推進加快建設項目2個(瑞安.城中匯項目、西御住宅樓項目)、促進開工項目1個(郵區中心局項目)、儲備項目1個(原市委黨校片區)。三是加大示範院落的整治力度。對全轄區院落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將不能納入舊城改造或特色街區建設改造的、且有一定居民自治基礎的院落納入“文明院落建設整治工程”,並以點帶面促進城市品質的提升。2012年重點打造馬鞍東路社區、樹蓓社區的15個院落,按照院落改造、道路整治、綠化提升、店招店牌美化的目標進行整體設計,高品質打造。

六、主動出擊,著力引進一批促進產城品質提升的大集團大企業。召開重點企業和相關職能部門“北改.規劃.招商.共贏”座談會,不遺餘力地搭建發展平台;召開“北改”項目招商推薦會,務實推進區域形象宣傳和行銷,有針對性地推薦轄區載體資源;以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走出去到沿海地區進行招商,引進實力雄厚的企業參與轄區“北改”建設。

七、創新機制,不斷提高隊伍執行力,為“北改”提供強力工作保障。一是積極探索舊城改造的新模式。以曹家巷片區、原市委黨校片區舊城改造為重點,探索民眾自主搬遷、產業項目撬動、投資建設土地一體化共享等新路子、新模式。加快低效用地二次開發。二是建立行政效能提升機制。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堅持“四講四比”風氣,倡導“奉獻、實幹、創新、團結”四種精神,建立重執行、求實效、真爬坡、敢破難的基層幹部隊伍,確保“北改”工作取得實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