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出處:梁羽生小說
出場:《江湖三女俠》、《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
身份:「無極派」掌門、「江湖三女俠」之一(其他兩個是馮瑛和呂四娘)
門派:天山派、無極派
生活朝代: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祖父:武師馮廣潮
外祖父:河南汝州的名武師鄺璉
父親:馮英奇
母親:鄺練霞
孿生姐姐:馮瑛
姐夫:唐曉瀾
師父:鍾萬堂
師兄:年羹堯
丈夫:天山派白髮魔女一支傳人李治
兒子:李青蓮
女兒:李沁梅
女婿:鍾展
外甥:唐經天
外甥媳:桂冰娥
外孫:鍾靈
外孫女:鍾秀
好友:呂四娘
師伯:王陵
追求者:年羹堯、王尊一(雍正)
暗器:奪命神刀
武功:「貓鷹撲擊」之術、「反天山劍法」、「飛花摘葉」、「無極劍法」、「流雲飛袖」、「陸地飛騰」、擅長以柔克剛
性情:喜歡扮俏,討厭別人說她老,愛開玩笑、做惡作劇,但心地純良
姐妹區別:姐姐的酒渦生在左邊,妹妹的酒渦生在右邊。
出場描寫
這兩個女嬰粉雕玉琢,兩對大眼睛四處滴溜溜的轉,在母親懷裡牙牙學語,神氣非常。而且相貌完全一樣,笑時同笑,哭時同哭,竟像就連心思也是一樣的!鍾萬堂看得出神,贊道:「老弟呀,王母娘娘、觀音菩薩都把她們座下的玉女送給你啦,還不把你樂死了!瞧你笑得這個模樣!」馮廣潮止住了笑道:「我是笑你為老不尊,嘻皮笑臉,像我孫女一樣。」停了一停,又說道:「這兩個女嬰好是好極了,就是有一樣不好!」鄺練霞急忙問道:「公公,是哪一樣不好?」馮廣潮拈鬚笑道:「她們出生一年了,我還是分辨不出那個是姐姐,那個是妹妹。喂,你跟我說說看,那個是瑛兒,那個是琳兒。」這對孿生女兒,大的取名馮瑛,小的取名馮琳。可是做祖父的分辨不出,平日只是「喂!喂!」的亂叫。
——《江湖三女俠》第一回 贈寶收徒 孿生憐玉女 飛頭滴血 一劍探知交
最後出場
旁人見他們兩個嘴唇開合,說話無聲,神情瞬息百變,一會兒似是在爭吵什麼,一會兒又似是蜜意輕憐,互訴曲衷。眾人看得十分納罕,都在竊竊私議。馮琳低聲對她姐姐說道:「金世遺果然不是個好東西,幸虧沁兒沒有嫁他。」江南也在低聲對他妻子說道:「瞧這模樣,倒像是小兩口子拌嘴,唉,我只擔心金大俠給這妖女迷了!」
——《雲海玉弓緣》第五十二回 佳偶竟然成冤偶 多情卻似反無情
人物評論
一生我行我素、率性而為。其實在她少年時就是如此啊,「為什麼要嫁人?我也不知道,但女孩子需要一個丈夫,大約是一定的咯。那我該選年羹堯還是這個有點傻氣的李治?」哈,婚姻大事也如此輕描淡寫又理直氣壯,琳兒大概是梁書第一人了吧?古靈精怪中透出玉雪可愛!
——節選自 羽靈 《數字飈榜——梁羽生筆下十大天真少女》七
神采飛揚俏馮琳
瑛兒琳兒,難分軒輊,一樣喜歡,可能是性格中混合了姐姐的矜持和妹妹的好玩兒,這兩姊妹恰恰代表了自己的兩個方面?琳兒叫我清晰記得的是,湖上泛舟,微微一笑,梨渦隱現,俏臉生春的一剎,心中已是忍不住喜悅,期待這女孩子日後的神采飛揚。相對姐姐的固執,琳兒是一切大而化之,隨心所欲得叫人只想與她一起快意天下。萬馬軍前,大人般的語氣驚傻了一班彪悍兒郎;轉盼嬌嗔,一代梟雄年羹堯也束手無策;虎狼窩中,一句:我不管別人喜歡不喜歡,我根本不去理,只要我想要的就算它是天上的星星月亮,我也要架個天梯拿下來。這話年少輕狂時,誰都可以說,卻不一定誰都能做到,琳兒卻是不僅說到了,也身體力行的去作。一部《江湖》,除了在端莊的姐姐面前,口是心非的唯唯,扭頭自作主張外,其他人等誰放到了眼裡?就連女孩子最期待、最恐懼、最具美好想像,最怕難以自主的愛情婚姻,琳兒也是隨意揮灑,絕不拖泥帶水。果敢忘掉兒時漣漪,找了對自己最實在的如意郎君。如意么?琳兒的狡黠只怕唯有李治的憨厚,才相映成趣的吧?就算人到中年,沁梅一句道破天機:“我爹爹最怕我媽,我媽又最怕我,”哈,再玩味一下李治的名字,是不是另有玄機?早注定了琳兒女王一般的生活?
——節選自 羽靈 《誰解女兒柔腸轉?閒拈飛絮伴清顏》三
琳兒之於梁書,宛如湘雲之於紅樓。不同之處,湘雲以魏晉風流作理論,正如寶釵所說:凡事用書本提著,方不落於俗套。雖是自我調侃,卻隱約透出一份清高在上。如此一來,同為貴族小姐的湘雲,自然也要為自己的“放誕”找個冠冕堂皇的帽子:是真名士自風流。出身草莽的琳兒,固然也在四皇子的府邸度過了童年,身份卻是有著本質差別。決定了她的不拘小節,不是源於對文化偶像的效仿,而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依舊是我行我素,比空空兒的眼高於頂,多出了女兒家特有的可愛俏皮。琳兒就像一個不按排理出牌的“野丫頭”,純粹的孩童兒思維,好耍愛玩兒。身邊瑣事,是非恩怨,統統的大而化之。用匪夷所思的手段,給人一個哭笑不得的答案。你可以說她心狠手辣,卻在咬牙狠罵之時,依舊忍不住為她的淺笑顧盼自失開懷。乍一眼,被這個女娃子的純真容顏吸引,我見猶憐。卻為她下一步的舉止大跌眼鏡,那些心懷惡念之輩,甚至於會死得很難看。琳兒啊,不虧欠他人,也不虧欠自己,後者是前者的底線。傾其一生,過的恣意之極。
入選理由:平生不吃虧的歡樂精靈。
——節選自 羽靈 《梁書拉風男女排排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