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琳[主持人]

馮琳[主持人]

馮琳,藝名海琳,籍貫為吉林盤石,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1996年入伍。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現為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軍事新聞部播音組組長、軍事專題部副主任,央視《軍事報導》欄目新聞主播、一級播音員,中校軍銜,曾獲得我軍首箇中國電視大眾金鷹獎優秀主持人獎。《解放軍報》2013年3月的報導稱,“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馮琳一直用真情報導軍事新聞。入伍前的3年裡,她就走過全軍300多個連隊。”2015年,馮琳請辭全國政協委員,原因不明。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馮琳馮琳

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馮琳一直用真情報導軍事新聞。入伍前的3年裡,她就走過全軍300多個連隊。從天寒地凍的北國邊陲,到風沙瀰漫的戈壁沙漠,從雲貴高原驚險曲折的盤山公路,到遠海大洋的驚濤駭浪,馮琳采編製作的一幕幕鮮活軍旅節目感動了觀眾。

馮琳大學畢業後作為軍事節目成立以來在廣播學院播音系直接招收的第一個大學生,分配至中央電視台軍事部,任大型文藝類專題欄目《走軍營》的主持人。

2001年,馮琳以良好的螢屏形象和輕鬆、自然的風格當選央視大型雜誌性節目《國防時空》主持人,節目一經播出就取得開門紅。

2000年主持了由總政治部主辦的首屆全軍小品大賽頒獎晚會(軍事頻道播出);

2001年主要主持CCTV走軍營系列文藝晚會,2002年主持了由共青團中央、總政治部、中央電視台合辦的“中越世代友好”大型文藝晚會(國際頻道播出);2002年主持了由總政治部、中央電視台合辦的首屆“全軍青年電視風采大賽”(軍事頻道、科教頻道播出)。

馮琳自然大方、輕鬆喜悅的主持風格和以反應敏捷的現場主持特長曾得到了原中央軍委委員原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的通報表揚,受到了廣大官兵的喜愛。

2006年,作為解放軍電視中心培養的優秀主持人,馮琳加盟軍事龍頭節目《軍事報導》,從一名節目主持人轉型為新聞主播。

2009年國慶閱兵盛典,馮琳作為軍事節目主播參加報導,和同事們一起精心采編製作的《軍事報導》節目創造了欄目開辦10多年來的最高收視率。

用深情的話筒傳播真情,用真情的腳步走進成功的聖殿。2010年11月10日,憑藉在國慶60周年閱兵報導中的優秀表現,馮琳獲得2010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一位評審在給她的評語中寫道: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強大的中國軍隊,馮琳作為軍事節目主持人向觀眾展示了一名中國軍人的風采。

職務任免

2015年全國兩會前夕,2月28日閉幕的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接受馮琳請辭全國政協委員的決定。

抗震救災主播

汶川地震,頃刻間山崩地裂、骨肉分離。在以分秒為單位搶救受災民眾的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官兵再次成為時代最可愛的人。

同樣作為一名軍人的馮琳,已經連續工作了數天沒有休息。作為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軍事報導》節目的主持人,馮琳這幾天過得確實不平靜。5月15日晚,播報完抗震救災新聞的她,終於有機會小睡一會兒。

這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地震來臨,樓房搖搖欲墜,頃刻倒塌。大家紛紛往外跑,馮琳也本能地跟著往外跑。突然,她想起了媽媽還在房子裡面。顧不得多想,她又急忙掉頭,往屋裡跑去。正在這時,驚慌的母親與她擦肩而過。那一瞬間,馮琳看到了母親,她即刻回頭,邁步飛奔伸手想去扶母親,卻沒扶住,母親突然摔倒了。馮琳急忙上去,抱住母親一個勁哭。

早上醒來時,她雙眼真的有淚,急忙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得知遠在大連的母親安好,馮琳終於徹底放心,知道昨晚的情景只不過是個夢。

但,現實生活中遠在四川的地震災難,讓她的心又揪起來,心痛。

軍人的光榮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連3000公里外的北京也感受到強烈的餘震。

當時,在北京鼓樓外大街的一座電視大樓里,馮琳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準備每晚的節目播報。樓房的搖晃讓馮琳一陣眩暈。她離開辦公室,發現同事們已經議論紛紛,好像是地震了。

很快,四川的特大地震訊息傳來。台里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要求動用一切力量,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新聞宣傳報導中來。作為軍事頻道最權威的一檔新聞節目,《軍事報導》的任務陡然加重了許多。作為這個節目的核心成員和骨幹力量,關鍵時刻,馮琳頂了上去。

說起連日來的直播,馮琳不願意談自己。她說她最感動的是每次看到自己的戰友在現場奔跑、衝鋒的樣子。她說:“這是一種強勢的表現。在災難面前,人民解放軍要給人民以信心和希望,因此我們只有一個目的,衝上最前沿,抗震救災。每當看到在災區的斷壁殘垣間閃動的‘國防綠’,我心中就會涌動起一股澎湃的力量。這是一種軍人理解軍人的心靈碰撞,我為戰友驕傲。”

“信念,在平時也許有人會說是很大、很空的東西。但在災難面前,我們的戰友對信念的理解就很真實、很震撼。他們的收入也許是這個社會最少的,甚至有很多人是義務兵,他們也是人,也有父母。面對災難,他們選擇了什麼呢?你看到鏡頭裡他們的身影風塵僕僕卻鬥志昂揚;他們撅著屁股,趴在地上,用手在摳石塊和泥土;甚至渾身泥土、滿臉污垢地鑽進隨時再次倒塌的廢墟,他們為了什麼?記得有這樣一句歌詞: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危難之處顯身手,這是軍人的職責,也是‘軍人’這兩個字的光榮所在。”

“真的,我說的都是我心中最想說的話。我是一個女人,一個經常能被感動的女人。那天我看到溫總理握著一個小女孩的手,而那個小女孩無聲地哭著……我的心都碎了。她那黑白分明的眼眸,醒目地寫著對爺爺(溫總理)的依賴,一個孤兒對親人的信任,一個經歷災難重生的人對世界的期待;哀大莫過於無聲!這種眼光原本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身上。我看著看著,眼淚就止不住了”

這個滾動播出的新聞畫面,馮琳至少看了五遍,每次都是淚流滿面。

“有些畫面因為考慮到太過慘烈的原因,我們沒有播放。但讓我切記的,是在一片瓦礫堆下,伸出的那隻滿是泥土的小手,如同沾滿灰塵、過早凋零的花蕾,讓我的心一個勁地往下沉”

馮琳喜歡以這樣敏感和細膩的心靈去體會別人的苦難,去理解對方的感情。“理解別人的苦難,也會積累成自己的財富。”她覺得,那是一種情感的積累。

“感情需要積累,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表現可能完全不同。積累得多的人可能會泰然處之、舉重若輕、勝似閒庭信步,而那種沒有積累的人,可能一下子成了驚弓之鳥,草木皆兵、驚慌失措。所以,情感有時候是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

“抗雪救災時,我的感覺是‘冷’;抗震救災,我的感覺是‘痛’。這種痛是為亡者哀痛,是為戰友們義無反顧的衝鋒心痛。從災難發生開始,各大軍區、海軍陸戰隊等所有的解放軍官兵全力投入到救災當中。而我只能堅守崗位無法到達第一線,還必須在播報的時候克制自己的情感。因為我知道,我是一名軍人,這個時候要向全國人民傳達中央軍委和首長們的指示和關懷,要向全國人民及時報導最新的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我努力克制著。因為,人民子弟兵永遠是人民的希望和依靠。”

馮琳毫不隱諱自己的情感,只是她懂得作為軍人的她更應該傳遞什麼、做什麼。

深入骨髓的綠色
這些天,在給稿子配音時,念到悲慘處或感動時,馮琳常常特別激動,聲音哽咽,雙手顫抖。但一出畫面,面對觀眾,她又恢復了一貫的堅定和穩重。馮琳說,這是軍人的責任感和氣質要求她必須做到的。

“軍人是什麼?花好月圓的時候,大家很少會想到我們,但災難來臨時,軍人就是親人。這次面對新中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天災,我們軍人再次無所畏懼地衝到最前面,因為軍人的價值體現在每一個捍衛和平和安寧的戰場上,軍人生來就是為了打勝仗的,而我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同時也是軍人,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只能堅守自己的崗位,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我的戰友加油,為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而驕傲和自豪。”

這是馮琳對自己職業的理解。“在這次抗震救災的報導中,我不知多少次強忍悲痛和淚水。直播時主持人如果掉眼淚的話,觀眾或許也會理解,軍人也是人,也會有自己感情,但我覺得克制還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對感情的克制和隱忍不是冷漠無情,不是不為所動,而是對職業的一種尊重,對我而言,還意味著對軍人身份的擔當。”

對於馮琳,這種軍人氣質已經深入到她的骨髓。13年前,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後,她就到中央電視台軍事欄目工作至今。現在,用她的話說,“自己已經完全是綠色的了。”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大學時,學校的氛圍非常自由,馮琳更是同學們中的活躍分子,極度追求個性,平時穿衣服都要與眾不同,有時出門遭遇“撞衫”,她回去就立即把那件衣服扔進柜子不再穿,寧肯不吃飯,也要再花錢去買別的衣服。而來台里以後,一切都變了。

剛開始讓他們去打背包,馮琳特別不理解:為什麼我的背包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呢?與學校相比,這裡多不自由啊!

後來時間長了,她還是慢慢適應並喜歡上了這裡。“當時把我選到這兒,領導對我有一種期望。漸漸地,我在心裡也對自己產生了潛意識的界定和期待,有了一種熱血和衝動性的東西,責任感也油然而生,這是只有在部隊才會有的感覺。”

但實際上,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在超越了這些表象之後,她理解了更多。“什麼叫‘服從命令、聽黨指揮’呢?在三軍將士整齊劃一的步履背後,由崇高事業鑄就的堅定信念是一個方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在時刻提醒和強化著軍人這種職業的特性和要求。雖然軍人看起來似乎喪失了很多自由,但是當服從成為一種習慣,當服從是為了一項崇高的使命,實際上,他們贏得了一種尊重。”

13年來,從曾經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到如今的知性美麗女主播,馮琳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她下部隊的次數難以計算,接觸的軍人上至部隊首長,下到最底層的新兵。正是從他們那裡,馮琳的軍人氣質慢慢深入骨髓。

在電視工作者和軍人的雙重身份里,軍人成為她生命里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13年來,看著自己的同班同學像李湘等人,活躍在娛樂的最前線,馮琳只是淡然地觀望。她和他們已經完全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她已經變成“綠色”了。

最喜歡樸素
沒想到,這個時尚漂亮的女主播最喜歡的詞卻是“樸素”。

“對!就是樸素。這種樸素不是說你的衣著和外在裝扮很潦草,完全不講究,而是一種更內在的情感,是讓自己的心靈真正地沉下去,真正地去理解社會最底層、最普通的人們,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就像這次抗震救災的新聞播報,作為一個電視主播,外面的人看我們覺得很光鮮,但實際上,在我的心靈深處,我也會和那些站在最前線的人們一樣,看到傷亡的訊息會感到悲痛,看到災民的眼淚會覺得心酸,看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兒,就真的想上前去擁抱他們,保護他們。”

源於這份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善良,無論走到哪裡,馮琳的人緣都很好。每逢下部隊採訪,戰士們給予她的歡呼聲常常遠遠超過其他一些知名主持人。“當一聽到海琳(馮琳的藝名)的名字時,戰士們如海般的歡呼和掌聲,是對我最大的禮讚。”那時,她就是戰士們心目中最閃亮的明星。

但這反而也成為一種壓力。自小家境優越的馮琳,工作生活各方面也很舒適。換上便裝出去,她完全可以和大街上那些時尚優雅的女性相媲美。但優越的物質條件並不能改變馮琳對軍隊的感情,不能改變她內心那份很樸素的情感,她已經把自己和軍營這種截然不同的職業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做電視這一行,身處浮華,充滿誘惑。曾經,馮琳的應酬很多,但慢慢地,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那些,在家靜靜看完一本書所獲得的內心的滿足和愉悅,遠遠大於和很多人的聚會和狂歡。於是,馮琳漸漸學會了取捨。

“乾我們這一行,它的服務性特彆強,標誌性也特彆強,不能飄,不能輕,不能把這兒當成名利場,一定要用很樸素的情懷來對待目前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把這身軍裝襯得特別樸實,穿得特別踏實。”

工作上,馮琳喜歡觀察自己的同行,從他們的節目中,體悟他們的個性和才華,尋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央視,她欣賞柴靜身上那種新聞人的深度的責任感、敏銳和一種強烈的悲天憫人的氣質;她喜歡崔永元的幽默和情懷,“他用黑色幽默表達著對生命最深刻的理解並且與人為善”;她也佩服白岩松的深邃和犀利,佩服他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滔滔不絕的口才。

“我必須去感受,去理解,去學習,去經歷。因為也許今天我做播音工作,而以後或許會做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承擔著傳遞人跟人情感溝通的工作。如果我的經歷是空白的,如果我是淺薄的、是狹窄的,肯定就無法勝任那份工作。”馮琳樸素的內心,蘊含著一股不斷追求和上進的力量。

現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災後重建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感人故事在繼續,還有很多人在抗震救災一線奮戰著,馮琳也同樣奮戰在她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她說:“今天我讀了一首由一位武警作家寫的《高貴的爬行》的詩,我再次被震撼、被感動得一塌糊塗。在廢墟中用爬行的方式救人,這是在和平時期,對人民子弟兵最好的詮釋。如果可以,我願意。”

“真的,我很榮幸是一名軍人。”馮琳鍾情這樸素的“綠色”,她永遠本色不改。

人物成就

2010年11月10日,憑藉在國慶60周年閱兵報導中的優秀表現,馮琳獲得2010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人物評價

一位評審在給她的評語中寫道: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強大的中國軍隊,馮琳作為軍事節目主持人向觀眾展示了一名中國軍人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