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柱

馮漢柱1911年生於廣州。富商馮柏燎次子。中學文化程度,畢業於香港有名的官立學校,加入利豐初期作見習生,後任辦公室助理。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馮漢柱
生卒:1911~1994
描述:香港實業家
籍貫:廣東省鶴山

個人概述

1911年生於廣州。富商馮柏燎次子。中學文化程度,畢業於香港有名的官立學校,加入利豐初期作見習生,後任辦公室助理。1931年參與其家族生意,1935年任利豐行經理,並被派往香港成立辦事處。他為人穩重,辦事果斷,有其父之風,故往港成立利豐分公司之重擔就落在他的肩上。他到港後初任副經理,註冊利豐有限公司後,即出任經理之職。

職業生涯

他不僅在港創辦了利豐公司,而且還為利豐購入首宗海濱物業,就是座落在乾諾道中18—20號樓宇。他籌謀有方,經營得法,開始時僅以10位職員,便建立起了香港利豐的貿易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空襲經常發生,防空燈火管制,手電筒在英最為暢銷。利豐把握時機,除向各大電筒廠大量訂貨外,還在香港開設域多利電筒製造有限公司,並取得港府發給的該貨輸英入口特惠稅證件。該廠規模頗大,日夜開工,但仍無法滿足英國買家的需求,因此業務蓬勃發展,奠定了利豐在香港的穩固基礎。 香港淪陷的三年又八個月中,是每個香港人難忘的艱辛日子。大部分商行陷於癱瘓,利豐也被迫停業。域多利電筒製造有限公司亦告結束,該廠全部設備為日寇所徵用。
1943年柏燎在廣州去世後,馮漢柱等留港親人藉口奔喪,才舉家遷離香港返穗。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馮漢柱立即返港重掌利豐產業。他租用中環公主行作寫字樓,把香港分行改為總行,而廣州總行改為分行,任利豐行董事長。在短時間內相繼復業。此時李道明願將利豐個人股權全部讓給馮氏家族,從此利豐有限公司就為馮家所獨有。馮慕英、馮漢柱同任常務董事長,馮麗華則任董事。擁有全公司的股權後,馮氏兄妹迅速恢復公司的全面運作,在經營上奮力開拓,銳意創新。他們首次把原子筆從美國輸入香港。該產品初時並無中文名稱,利豐命其名為原子筆,取當時“核子彈”代表先進科技的意思,因而該商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這批商品給利豐帶來可觀的利潤,為利豐的復興立下大功。 戰後利豐經營有101個貨品,包括手工藝品和陶瓷。但不久,他們便轉而經營成衣、玩具、電子製品、塑膠花、藤器、木器等受歡迎的貨品。利豐是塑膠花行業的先驅者之一,發展昌盛時為數以千計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進至五十年代,利豐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拓展,外貿數量和溢利逐年遞增,成為香港有名的商行,以高質貨品和優良服務享譽全球。從七十年代起,利豐已發展成為集團企業,在亞洲區內業務分為七個產品類別,分別提供專門經營、銷售及財務等服務。分公司遍及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及亞洲各國。利豐集團設董事局組織,初期董事局主席為馮幕英。慕英去世後,改為原董事長馮漢柱繼任。 為了把利豐由一間家族公司,成功地過渡為一家多元化、現代化的企業,1973年利豐股票決定上市。當時證券交易所門外,成千上萬的人排隊等候索取認購申請表格,超額認購達一百一十三倍之多,創下香港股票市場新股超購的最高紀錄。外界對利豐股票需求之殷切,反映了香港財經界對利豐充滿信心。
1957年馮漢柱把香港中環乾諾道中自置的三間舊屋改建為十二層之馮氏大廈。
1982年馮氏大廈又重建,成為一座二十二層的商業大廈。
1980年利豐又在德輔道中的環球大廈買下兩個商業單位作為總部,而其餘部門則於尖沙咀一幢出租樓宇中。公司的貨品就是從這裡以貨櫃運至世界各地市場的。
1975年任利豐集團主席。馮漢柱不僅為利豐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也為香港的繁榮和社會公益竭智盡力
個人榮譽

1952年任首總理、1953年任主席。還出任香港足球總會副會長、南華體育會主席暨會長。他曾任香港市政局、立法局議員,香港東華三院總理、首席總理、主席,聖約翰機構委員會委員、被解犯抗訴委員會委員、香港南華體育會會長、香港鶴山同鄉會會長、香港馮氏宗親會會長等職。

個人影響

1955年獲女皇加冕榮譽獎章,1960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1965年獲英廷頒贈英帝國官佐勛銜(OBE)。

人物評價

馮漢柱對家鄉鶴山也關懷備至,在故鄉大埠村捐建自來水工程及以其母命名的馮耀卿夫人紀念學校,並捐資設立教育基金會。在鶴華中學捐建教學大樓兩幢。在鶴山職業技術高級中學捐建科學大樓、體育活動中心等。馮漢柱及其太太馮李佩瑤女士造福桑梓的功德,邑人有口皆碑,鶴山市政府授予鶴山市榮譽市民稱號。馮漢柱於1994年8月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香港廣安醫院於睡眠中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三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