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齊飢。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復,扶又反。先時齊國嘗飢,孟子勸王發棠邑之倉,以振貧窮。至此又飢,陳臻問言齊人望孟子復勸王發棠,而又自言恐其不可也。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東甌之人謂火為虎,其稱火與虎無別也。其國無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災,國人鹹苦之。海隅之賈人適晉,聞晉國有馮婦善搏虎,馮婦所在則其邑無虎,歸以語東甌君。東甌君大喜,以馬十駟、玉二珏、文錦十純,命賈人為行人,求馮婦於晉。馮婦至,東甌君命駕,虛左,迎之於國門外,共載而入館,於國中為上客。明日,市有火,國人奔告馮婦,馮婦攘臂從國人出,求虎弗得。火迫於宮肆,國人擁馮婦以趨火,灼而死。於是賈人以妄得罪,而馮婦死弗悟。
解釋
馮婦原來善於搏虎,後從事儒業,成為讀書人的師表。一次有人追逐老虎。遇到老虎靠著山角反抗,馮婦又捋袖下車,再次與虎相戰。後遂用“再作馮婦、一作馮婦、又做馮婦”等比喻重操舊業;用“馮婦”稱勇猛或兇狠的人;用“搏虎”指敢與兇猛的敵人拼搏;用“負隅頑抗”表示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譯文
齊國遭饑荒,陳臻對孟子說:“百姓都認為先生您會再次勸齊王打開糧倉來賑濟災民,大概您不會再這樣做了吧?”先前齊國曾經鬧饑荒,孟子勸齊王打開棠地的糧倉,來賑濟貧窮的災民。到這次又鬧饑荒,所以陳臻這樣詢問孟子說,齊國百姓盼望孟子再次勸齊王發放棠糧。但是陳臻自己也說恐怕不行了。孟子說:“再這樣做,我就成了馮婦了。晉國有個人叫馮婦的,善於打虎,後來成了善人,(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隻老虎。那老虎背靠著山勢險阻的地方抵抗,沒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遠遠望見馮婦來了,都跑過去迎接他。馮婦就又挽袖伸臂地走下車來(要去打虎)。大家都感到很高興,這種行為卻被有見識的士人們譏笑了。”東甌的人把“火”叫作“虎”,他們發“火”和“虎”的字音沒有區別。他們的國家沒有磚瓦,而蓋屋頂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災,國人都吃過它的苦頭。靠海邊的地方,有一個商人到了晉國,聽說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於同虎搏鬥,馮婦所到的地方就沒有老虎。商人回來把這件事告訴了東甌國君。東甌國君聽了高興,用馬四十匹、白玉兩雙、文錦十匹作禮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晉國聘請馮婦。馮婦應邀到來,東甌君命駕車,虛左(以左為貴),親自在國門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車進入賓館,把他當做國中的上賓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國人奔告馮婦,馮婦捋袖伸臂跟隨國人跑出來,找老虎搏鬥,卻沒有找到。這時大火迫向宮殿店鋪,國人簇擁著馮婦就奔向大火,馮婦被燒灼而死。於是那個商人因為說假話獲罪,但馮婦卻至死也沒搞清是怎么回事。
示例
【再作馮婦】魯迅《而已集·反“漫談”》:“曾經有一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再作馮婦的。”
【一作馮婦】蒲松齡《聊齋志異·某乙》:“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為懼,屢勸止之;乙遂翻然自改。居二三年,貧窶不能自堪,思欲一作馮婦而後已。”
【又做馮婦】《鏡花緣》第五一回:“愚姐久已心灰,何必又做馮婦?”
【馮婦】黃庭堅《乙未移舟出》詩:“劉郎弓石八,猛氣厭馮婦。”林昌彝《市價行》:“貧民如瘦羊,商賈如餓虎,和煢如馮婦,攘臂面如土。”
【搏虎】柳亞子《有懷章太炎鄒威丹兩先生獄中》詩:“泣麟悲鳳佯狂客,搏虎屠龍革命軍。”
【負隅頑抗】徐海東《“奠基禮”》:“最後牛元峰逃到鎮東頭的小寨里,指揮著一個多營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說明
這篇寓言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諷刺喻意味,但也告訴人們盲目的行為常會遭到某些人的嘲笑。
另外後世有寓言笑話也叫馮婦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