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博士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獎學金資助),1992-1994年。
博士--美國堪薩斯大學地理系,1992年5月17日。
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地質系,1987年3月15日。
碩士--中國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1982年3月20日。
導師名單:
George Kukla (博士後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質所)。
William Johnson (博士期間:美國堪薩斯大學地理系)。
Stephen Porter (碩士期間:美國華盛頓大學第四紀研究中心)。
李吉均(碩士期間:中國蘭州大學地理系)。
任職經歷
講師--中國蘭州大學,1982-1985年,並任研究室副主任。
助研--美國堪薩斯州地質局,1987-1991年。
助理教授--美國猶他大學地理系,1994-1996年。
助理教授--美國蒙特可萊大學地球環境系,1996-1999。
副教授--美國蒙特可萊大學地球環境系,1999---。
特聘教授(長江學者計畫)--中國蘭州大學地理系,2000----。
教授課目
1. 美國蒙特可萊大學地球環境系:
(1)地球環境系統; (2)地理信息系統I:概論;
(3)流域系統; (4)地理信息系統II:空間分析;
(5)地球系統科學; (6)地理信息系統III:環境模擬。
2. 美國猶他大學地理系:
(1)地球環境系統; (2)地理信息系統II:空間分析;
(3)全球環境變化; (4)地理信息系統與水文地貌模擬;
(5)地理信息系統與景觀生態模擬。
3. 中國蘭州大學地理系:
(1)地球環境系統(2000年); (2)第四季講座系列(2000年);
(3)GIS與空間分析(2000年); (4)地球系統科學(2004)
(5)GIS與環境模擬(2004年)。
與學術相關的社會活動
(1)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通訊評審(1997---);
(2)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地表水委員會組委(1995---);
(3) 美國地理學會會員(1994---);
(4) 美國地質學會會員(1988---);
(5) 美國科學進步協會(AAAS)會員(1998---)。
研究項目
1. 主要調查者:蒙古高原的全新是氣候與環境變化的高解析度重建研究(基金委重點基金,2004-2007)
2. 主要調查者:黃土高原大氣-生態-水文耦合過程的模擬研究(教育部重大基金,2004-2006)
3. 主要調查者:晚第四紀中東亞乾旱-半乾旱區環境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與回響 (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2001-2004)
4. 主要調查者: 黃土高原末次間冰期古土壤的氣候和年代意義 (教育部重點基金, 2001-2004)
5. 主要調查者: 黃土高原的流域水文和景觀生態的GIS模擬研究 (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 2001-2004)
6. 主要調查者: 黃土高原的流域水文和景觀生態的研究 (MOE, 2001-2003)
7. 主要調查者: 北方沙漠化過程與防治的研究(科技部973項目,2002-03)
8. 合作主要調查者:黃土高原的地貌演化和水土保持(NSFC,1985-1987)
9. 合作主要調查者:黃土高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MOE,1985-1987)
10. 參與調查者:青藏高原的環境演化與冰川過程(CAS,1980-1985)
11. 主要調查者: 蒙古高原過去10000年以來的環境變化(美國NGS,2004-2007)
12. 主要調查者: 中國黃土高原末次間冰期古土壤的地理分異 (美國NSF,2000-2003)
13. 主要調查者: 蒙古高原過去2000年以來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美國NGS,2002-2003)
14. 主要調查者:外蒙古的晚第四紀風成氣候與戈壁動態(美國NSF,1998-2000)
15. 合作主要調查者:外蒙古地學研究機會調查(美國自然科學基金,1996-1998)
16. 主要調查者: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科學中的套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1998-2000)
17. 合作主要調查者:全球變化的城市尺度-上海國際會議(美國NSF,2003-2004)
18. 合作主要調查者:美國-墨西哥邊界的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美國環保局,1994-96)
19. 主要調查者:地理信息系統與水文模擬(蒙特可萊大學基金,1997-1999)
20. 主要調查者:美國中西部風塵氣候歷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資助,1992-1994)
21. 參與調查者:美國大平原地區的地下水補給模擬(薩斯州地質局;1988-1991);
獲獎記錄
(1) 中國冰川凍土學會1985年優秀青年科學家獎
(2) 美國1988年在美大學國際學生領袖獎
(3) 美國猶他大學文學院1996優秀服務獎
(4) 美國蒙特可萊大學1999年科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