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驊[原浙江省軍區武裝部長]

馬驊[原浙江省軍區武裝部長]

馬驊,字鳴岐。莒縣小店鎮呂家崮西村人。1929年秋入莒縣初級中學讀書,一年後考入濟南師範。1936年因撰文抨擊國民黨當局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被迫離校還鄉。到臨沂板泉鄉農學校分校任教。此後相繼任蘭陵鄉農學校指導員、嶧縣城區鄉農學校主任。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簡介

被分派到莒縣游擊隊十一中隊任指導員。不久,莒縣游擊隊編入國民黨六十九軍混成

旅,他改任三團二營副營長,並在戰士、軍官中發展了一批黨員,成立了中共支部,他兼任書記。

1939年,混成旅旅長許樹聲追隨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猖狂地進行反共活動。5月5日,馬驊

根據山東縱隊二支隊的指示,指揮部隊離開駐地陳家莊,進入抗日根據地。他們的部隊先後被編為八

路軍山縱二支隊駐莒獨立團、山東縱隊二旅六團。馬善久任團長,馬驊任六團一營營長。1942年3月,

馬驊先後調任莒縣縣大隊大隊長、莒縣獨立營營長。11月間,任莒縣縣長。1944年11月,莒縣偽保全

大隊莫正民部3500餘人起義,編為濱海獨立第二旅,馬驊調任該旅參謀長,對全旅官兵進行了細緻的

思想教育與軍隊改造工作。1945年9月,馬驊調到濱海軍區人武部,先後任副部長、部長。1946年8月,

馬驊再回莒縣任縣長。翌年5月,他帶領上萬名民工參加孟良崮戰役,向前方輸送糧草、彈藥,搶救

傷員。1949年馬驊隨軍南下浙江,被任命為台州軍分區副司令員。10個月中,他指揮剿除了這一地區

的數十股土匪和成千上萬的零星散匪,使當地的土地改革和政權建設得以順利開展。新中國建立後,

他先後擔任浙江省軍區武裝部長、浙江省金華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務。50年代在《人民前線》等軍事刊

物上發表過很多篇軍事方面的著述。在上海養病時,苦學俄語,進益很快,能夠直接閱讀俄文軍事書

籍。

履歷及成就

馬驊(1913.12—1958.12),原名鳳祥,字鳴岐,莒縣小店鎮呂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馬驊出生於一個殷實而忠厚的家庭,自幼養成了有正義感、勤勞樸素、做事認真的性格。“九·一八”事變時,馬驊積極參加反日活動,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不抵抗行為非常憤慨,對舊社會制度的黑暗齷齪極為不滿。他積極參加了國中地下黨支部領導的學潮和讀革命書籍等活動,經常閱讀一些進步書刊,接近進步同學,吸取教益,嚮往革命。國中畢業後,考入濟南師範,仍然勤奮讀書,從事進步活動。1936年秋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臨沂縣板泉鄉農學校分校任教。不久,又調蘭陵鄉農學校分校任指導員。1937年6月,調嶧縣城區鄉農學校分校任主任。每到一處,他都能克勤克儉,克盡厥職。

“七七”事變後,日軍瘋狂燒殺搶掠的野蠻暴行,激怒了每個愛國志士。馬驊積極投入到洶湧澎湃的抗日救亡洪流中,在家鄉和堂兄馬善久(後改名馬躍侖)發動組織抗日武裝,拉起了一支游擊隊,馬躍侖任隊長。時值第二次國共合作,1938年春,游擊隊被當時國民政府莒縣縣長許樹聲收編為“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第十一中隊”。次年春,莒縣游擊隊編為“山東暫編第一師第一旅”,許樹聲任旅長;第十一中隊隨之擴編為該旅三團二營,馬躍侖任營長,馬驊任副營長,徐飛任教導員。因該營連以上幹部除教導員和五連長外均為馬姓,戰鬥力強,風紀良好,所以當時不稱其番號,而稱為“馬營”。

1938年5月,馬驊到六十九軍新六師政治部和許樹聲在牛家莊聯合舉辦的莒縣戰地幹部訓練班學習。7月,由曹明樓(莒縣前坡子村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學習,馬驊對政治工作理論、軍事技術、統一戰線和民眾工作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奠定了他以後成長的基石。

馬驊返營後,鬥爭方向明確,以合法身份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秘密培養建黨對象,發展黨員。

為擴大抗日力量,增強人民軍隊的戰鬥力,當時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根據上級黨的指示,決定爭取“馬營”起義。1939年1月,山縱二支隊首先派馬醒悟(馬躍侖的叔父),後又派李自新、王漢東、張星五、肖道國、吳英、譚錫三、尹會民、李晉元等人打入“馬營”。馬醒悟任營供給處主任,李自新任營教導員,張星五任營部宣傳隊長,其他分別任政工或後勤幹部。

“馬營”營長馬躍侖,對八路軍派進去的幹部比較信任,能支持他們開展工作。所以,在該部的中共黨員幫“馬營”擴大隊伍,進行抗日宣傳,並建立了地下黨支部,由馬驊任支部書記。

1938年夏天,日軍對濱海區展開大“掃蕩”,許樹聲率部北逃至安丘躲避。在“馬營”工作的黨組織及時揭穿許逃跑避敵的陰謀,鼓勵官兵留下抗日,得到全營官兵的擁護,“馬營”在紀家坪停止行軍。許樹聲派人勸說,但因無法答覆給“馬營”每人發1支鋼槍、1套新軍裝的條件,只好讓“馬營”留下。

此時,許樹聲已經意識到“馬營”問題的嚴重,便千方百計試圖控制和削弱“馬營”。在“馬營”打了勝仗,獲日軍洋馬2匹、手錶19隻及槍枝彈藥等戰利品若干,要求補發彈藥時,許樹聲只給了每位官兵7粒子彈和一次空頭嘉獎。這更引起全營官兵的不滿。

許樹聲察覺到“馬營”有八路軍的人在活動,便命營長馬躍侖將其趕走。為便於工作,山縱二支隊讓已暴露身份的營教導員李自新等人撤出,其他人繼續留下工作,吸收班以上幹部和戰士中的骨幹入黨,擴大黨的力量,使“馬營”基本在共產黨的控制下。

1940年春,許樹聲突然命“馬營”偷襲西樓的八路軍,並派嫡系一個連督戰。馬驊搶先一步通知八路軍轉移,結果“馬營”撲了空。許樹聲陰謀沒有得逞,更斷定“馬營”內部有共產黨,多次試圖向“馬營”安插親信,都被頂了回去。許樹聲又打算到“馬營”“點名發餉”,藉此進行清洗和改編,都因“馬營”戰鬥力較強,官兵團結一致,一時未能得手。

鑒於以上情況,黨組織認為“馬營”起義時機已到。1940年4月,馬驊、馬醒悟從駐地陳家莊到日照糧山口向山縱二支隊司令劉涌匯報了情況,共同研究了起義行動方案。返回駐地後,由馬驊、馬醒悟主持,秘密召開了馬鳴久、孟慶友、莊守信、徐少泉等人參加的骨幹分子會議,對“馬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全營5個連1個特務排,其中一、四、五連和特務排基礎較好,馬鳴久、馬玉芬有把握把這部分人全拉出來;二、三連基礎差些,連幹部莊守信、譚錫三隻能拉出一部分人。起義的關鍵是營長馬躍侖,由馬驊、馬鳴久、徐少泉去做工作。當馬驊等人向馬躍侖分析了“馬營”當前的危險處境,只有起義是唯一出路,並說明了起義的具體計畫時,馬躍侖聽後不置可否。馬驊等人立即向二支隊政治部主任孫澤民匯報,為怕情況有變,決定4月5日立即起義。當晚一、四、五連及特務排拉出村去,然後副營長馬驊、教導員徐少泉兩人寫信給馬躍侖,陳述利害,曉以大義,勸其認清形勢,隨眾起義。馬躍侖接信後,立即與警衛員到二支隊司令部,表明了起義的決心。至此,“馬營”官兵全部起義,被編為八路軍山縱二支隊駐莒獨立團,馬躍侖任團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馬驊任過六團一營營長,莒中獨立營營長,兩任莒縣縣長,山東軍區獨立二旅參謀長,中共濱海區黨委人民武裝部副部長、部長,濱海軍分區參謀處長等職。建國後先後任浙江省台州軍分區副司令員、浙江省軍區武裝部長、浙江省金華軍分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後勤部長等職。

馬驊為革命付出了心血,數次負傷,忠於職守,勤奮努力,儘管積勞成疾,但他仍堅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在醫院治療期間,仍堅持學習和鍛鍊身體,還時常詢問部隊的情況,關心黨的工作。後終因病情劇發,搶救無效,於1958年12月11日病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