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騰蛟,號蒼馳,齋名墨君堂、青雲館,當代廣西著名畫家。1952年12月20日生於北京,系現代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之孫,馬慧先與呂牧石之子。幼年開始隨祖父馬萬里習畫,1964年11歲隨母親馬慧先回到廣西,13歲喪父。之後長期在廣西文史研究館任職。現為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第二任 會長、藝海回瀾社社長 。其畫風承襲馬氏一門清新雅致、丰姿冶麗的特點,擅畫花鳥魚蟲、人物景觀。主要作品有《雙壽圖》、《蒼海晨讀》、《玉堂富貴》、《福上加福》、《荷塘躍鯉》、《李白醉酒》等。
馬騰蛟還是《萬里人生》 、《馬萬里畫集》 、《美麗廣西》 、《廣西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選·文史50周年》 、《廣西文史研究館建館五十五周年館員書畫選》 等大型出版物的主要編委。
藝術風格
馬騰蛟所作花卉翎毛明麗雋秀、生動有致;人物景觀古拙樸茂、靈秀灑脫。筆墨十分嚴謹,畫格清朗。既承家學淵源,設色妍雅、筆情超逸,又兼攬各家所長, 開新一派畫風。其書法瀟灑挺健、篤厚清逸,“真”“草”“隸”“篆”四體俱精,結字舒展、體式端正、捐讓得體。通曉詩詞格律,好詩文歌賦。其所作詩詞語言圓潤,清新綺麗,頗為可讀,題之於畫作上,尤與畫面相映諧美,意境優雅高遠。
馬騰蛟的藝術語言形式是多樣的,豐富的。他涉獵廣泛,善於汲取歷代中國繪畫當中的養份,滋養自己的筆墨修為。他也是當代難得的全能型畫家,創作題材遍及花卉蟲魚、翎毛走獸、山水景觀並人物,且不惟繪畫,對於書法創作亦頗有心得,精於楷、行、隸、草諸體。此外,受家學淵源的影響,其在語言文字學的研究與詩歌創作方面均展現了難得一見的才華。
深厚的文化涵養使得馬騰蛟在藝術創作上具有了更豐富、厚重的人文精神,喚起了人們對於當代全新小寫意創作形式的探索與思考。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自身數十年來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儘管注重筆墨技巧、構圖格局等外在的畫面表現形式,但其作品更透露出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契合了傳統的中國文化精神。
作品賞析
松壽圖
馬騰蛟擅畫松綬,縱觀其該類題材作品,筆觸細緻工整,注重渲染,形象逼真,富有立體感。雖古意盎然,卻不拘泥於傳統的雙鉤填色,吸收了嶺南畫派“折中中外, 融會古今”的創作理念,融入西畫透視及明暗的技巧,結合濃淡相宜的筆墨搭配,層次豐富,枝、葉、乾的安排錯落有致,布局經營十分巧妙。既展現了物象的傳神精準,同時不失寫意的氣韻與風骨。
在細節上,運枯筆略皴枝幹,又直接以濃墨或著色稍加點染,更突出了青松雄健蒼翠、拙而彌古的氣勢,而層層繁茂的松針則將鮮明的生命特徵、旺盛的活力寓於畫中,與松乾古樸、厚重、挺健的氣質相得益彰。而畫中的雙綬設色絢麗、纖巧秀美、靈動活潑,備極工致。作者將各種技法融會貫通,塑造出了生動立體的畫面效果。
作品兼工帶寫,朔古追今,中西交融,自成面貌。既根植於傳統又不畏突破創新,表現了傳統中國畫技巧新的生命力。筆墨工致秀潤,氣格古樸清逸,是為雅俗共賞的佳作。
蒼海晨讀
唐代張九齡以“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譽鶴在世間的尊崇地位,白居易亦曾對鶴的體貌有過“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的美喻。從古到今,詩詞歌賦中以鶴為題的不勝枚舉,足見鶴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分量。
古往今來,因鶴被視為祥瑞之物,文人雅士常常以其入畫。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畫中一改常規花鳥畫構圖的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尤為精妙, 圖中群鶴如雲似霧,姿態百變,無有同者。更為精彩之處,天空石青滿染,薄暈霞光,色澤鮮明,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頓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由此可見,畫鶴,更重氣韻和意境。
觀馬騰蛟所作松鶴,鑄古鎔今,氣韻淳和,似有古人之風。馬氏早年創作的《蒼海晨讀》尤為精妙,當為其代表作品之一。此畫作於1990年,騰蛟時年37歲。畫中十數隻鶴,形態各異,無一雷同。或振翅往來於松濤之間,或引頸高吭,或低頭撫羽,或佇立憩息,或相以長喙互理翼毛。其用筆細膩、設色淡雅,群鶴的清雅仙姿傲然風骨無不躍然紙上。畫中的松石更是一絕,勾、皴、擦、染、點等技法運用自如,精彩萬分,將萬壑松濤的氣象淵穆、蒼勁雄肆展現得淋漓盡致。雖未畫雲,卻似煙靄朦朧、雲深渺渺,鶴群置之其中,更顯高古清逸、形姿翩翩。
此作不僅師古,取法宋人,且一如既往的結合了西畫中的寫生技巧,形神兼備,獨具清俊瀟灑之格調。更以篆體題畫,尤顯畫境之古拙幽遠,“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當是此景。
翠羽爭輝
此幅《翠羽爭輝》創作於1998年,
是馬騰蛟較早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1998年,馬騰蛟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在這一年中,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繪畫作品。 畫中紅棉老乾雄強,僅以區區一枝,咫尺之景,突出其延綿不絕,漫山塞野、滿眼皆紅的紅火景象;淡墨寥寥幾筆,點染出棉林繁茂、遠近有序之境。 木棉花朵飽滿,艷而不俗,工而不板;盡從寫生中得來。花色層次及姿態變化極多,愈顯細節之精微,畫面豐富之感;枝間兩隻孔雀形姿俊美、設色華秀,置於一片火紅之中,尤顯清麗華貴。畫面整體的構圖突出了起伏之勢。
藝術主張
馬騰蛟的繪畫作品極具藝術感染力,兼具了意象筆墨的表達能力、具象造型的塑造能力及厚重的人文情懷與修養。他反對沒有根基的自我創造和不講究技巧的純粹個人情感宣洩式的塗鴉 。對他來說,無視中國畫當中傳統的筆墨語言和數千年文化的積澱、藝術凝練,其實就是在否定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所以,他一向反對捨本逐末的唯心式藝術表達行為。他認為只有意象與物象和諧統一,以融合的方式呈現在繪畫載體上,才是適合當代中國畫創新的道路和方向。
相關人物
馬萬里
馬萬里(1904~1979),原名瑞圖,字允甫,又字萬里,別署曼廬,晚號大年。齋名天地廬、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蘇常州武進人,當代著名畫家馬騰蛟的祖父,是一位傑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早年曾於暨南大學、上海美專、中華藝術大學任教。 1935年與黃賓虹同赴廣西舉辦書畫聯展。抗日戰爭爆發後,於全國各地多次組織書畫義賣活動支援抗戰。1941年創建桂林美專。1944年離桂至重慶、成都、大理等處寫生及開辦畫展,並繼續從事美術教育活動。抗戰勝利後,協助雷沛鴻發展廣西地方教育事業。後移居北京。1960年應廣西政府邀請返桂,歷任廣西文史館副館長、廣西政協委員、廣西美協理事等。
馬萬里在詩詞、繪畫、書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花鳥畫作品聞名於世,是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藝術家。
呂牧石
呂牧石(1923—1966),原名呂英,號牧石,字子端,廣西桂林人,現代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之婿,當代著名畫家馬騰蛟的父親,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1944年畢業於桂林美專,為中華美術會湖南分會會員,師從馬萬里、徐悲鴻等學習中國畫、西洋畫,擅長畫飛禽走獸、山水人物,其作品獨具一格,無不精妙,曾在全國各地多次舉辦作品個展、聯展。1966年文革初期,由於受到迫害而不幸去世。代表作品有《黃山一線天》、《百代封侯》、《三峽棧道》、《刺破青天鍔未殘》、《萬松嶺上雲開時》等。
呂牧石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為人樸實忠厚、剛毅正直,自幼喜愛繪畫,因家貧10餘歲時即賣畫以助家用。1941年秋考入桂林美專國畫系第一期,從馬萬里學習中國畫。1944年桂林美專畢業後,即到永福中學任美術教師,1946年在桂林市平樂中學任美術教師,1948年為臨桂兩江潘山同志創辦國民中學籌募建校基金捐獻花鳥、人物、山水畫約四十餘幅,並在衡陽、長沙等地展出。同年秋到長沙與桂林美專同學唐道昌、湖南音專教授林雨禽、袁公亮等人籌辦“東方藝術專科學校”任籌備委員,並為籌募建校基金捐獻作品三十餘幅,1949年春在常德、漢壽等地展出,並加入“中華美術會湖南分會”。同年美術節畫展(3月25日)他畫的《雙孔雀》及與唐道昌合作的《望穿秋水》參加展出,在報上獲得好評。解放後在西江學院繪畫,1951年秋赴北京在中央美術學院西畫系學習素描,期間從徐悲鴻學習油畫。1952年秋在北京市石景山幻燈推廣站任美工。1953年至1958年在北京西城區新街口電影院任美工。1958年後蒙冤被管制3年,1960年6月北京市前門區法院撤消原判,宣告無罪。1962年回廣西賣畫為生,期間多次在區內舉辦個人畫展。1966年初因在文革運動當中遭受嚴重迫害而不幸離世。
呂牧石的山水作品雄姿壯闊、奇偉險峻,其筆法遒勁蒼健,運墨明暗相宜;其所作草木花果明麗清翠、活色生香;其所作人物走獸,形神俱到、靈動非常;其書法四體皆精,瀟灑勁健。
“(萬里)子婿呂英,生長山水奇麗之鄉,天稟既厚,又得名師指授,宜其所畫山水人物鳥獸之屬,頗有奇氣,迥異凡工,不幸逢多時艱,未得永其天年。” --摘自《馬萬里三代書畫選》虞逸夫序
呂牧石先後師從馬萬里、徐悲鴻兩位海派繪畫大師,但其作品卻與兩位導師的風格大不相同。他的山水作品多有北派山水的風格,這是由於他自小勤於臨摹百千家名家、大師的藝術作品,刻苦研習,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這其中,也融入了他自己剛正、耿直的性格及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的繪畫作品筆鋒蒼健、氣勢磅礴但又不失秀美,對細節的處理也很精準。
馬慧先
馬慧先(1929——),呂牧石之妻。別名佛慧,筆名天澈,號百花室主,祖籍江蘇武進,生於上海市,當代著名畫家馬騰蛟的母親。自幼隨父親現代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學習繪畫,擅畫花卉、仕女、草蟲走獸。曾任廣西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南寧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文化藝術委員會高級書畫師、學術委員,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文史研究館館員。1990年因“為我國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受到國家輕工業部嘉獎表彰。主要作品有《秋趣》、《天女散花》、《百花競艷》、《十分春色》等。
馬慧先畫風清麗雋秀,繼承其父萬里先生雅俗共賞的小寫意風格。其作品多為花鳥草木、走獸蟲魚,其中尤以紫藤、百花、葡萄、仕女題材最多。“其作品落墨潔淨、設色妍雅,有乃父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