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建校初期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的前身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屬半工半讀性質,校址在原霍里園林場,1964年8月經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時任市委書記謝潼關、分管農業的書記陳禮寬、宣傳部長趙輝親臨開學典禮現場祝賀。學校開辦時僅有兩個班、91名學生、教師5人,第一任校長是梁毓志同志。當時學校的辦學條件極其簡陋,被果園包圍著的13間草房是學校的全部家當,“兩個車間當課堂,辦公住宿破草房。”“照明學習汽油燈,晴天一二一,雨天上自習。”是當時學校現狀的真實寫照。
1965年,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因故停辦,在五中校址(一段時間叫華東重型機械廠職業技校)上新辦第七中學。五中遷至江邊後,原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教職工和部分五中教師併入七中,當時的七中位於前中崗村和後中崗村之間。
文革期間,七中受到衝擊,學校停課鬧革命,各項工作陷入混亂。1968年,軍宣隊進駐學校,領導學校的革命工作。1969年3月,七中被整體下放,歸佳山公社管理。1972年,學校全體師生齊動手,填平校外徵用來的水稻田做操場,學校的面積有所擴大。1973年至1974年,先後建成了近400平方米的宿舍樓、樓前柏油路以及部分球場等設施。1974年底,七中回歸市教育局管理。1976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學校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改革發展
1980年1月至1983年12月的四年,是七中歷史上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及幹部、教師的頻繁調動,給學校的教育教學造成了不利影響。1984年馬鞍山市委、市政府對七中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當時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特色(馬鞍山市第七中學,馬鞍山市第三高級職業中學)。1986年7月,普通高中最後一屆學生畢業。1985年9月,正式招四個班的職業類學生,其中一個班是地方中專班。(1992年8月第三高級職業中學併入馬鞍山聯合大學馬鞍山高級職業學校。1994年7月,最後一屆職業類學生畢業)。1985年9月,靠師生自己動手建成的操場投入使用,並舉行了七中歷史上第一屆田徑運動會。85年、86年、87年的中考取得良好成績。1986年,學校召開了第一屆教代會,七中的民主管理由此拉開序幕。1993年2月24日,市教委在七中召開“學校治安綜合治理現場會”,學校在會上介紹了經驗。1994年,學校被評為“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爭創特色學校時期
1998年1月15日,七中第四屆教代會召開,學校首次提出建成省、市優秀水平的示範性國中的奮鬥目標,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創建歷程。11月,全市首次“最佳化課堂教學研究教學周”在七中舉行,隨後市“教學研究基地”正式掛牌。同年,學校整體發展規劃通過市教育局和市規劃局的審批。年底,學校榮獲市“園林化單位”稱號。1999年1月份,市教育局對該校申報“省示範國中”進行初步評估。年底,學校首次獲得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
2001年,學校的基本建設全面展開,市教育局撥出專款,支持學校完成整體綠化。2002年,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成就。中考成績創新高,有三位同學考取二中理科實驗班,孫波同學獲得中學生物理競賽全省第一名,陳宏景同學獲得國家級中學生創新發明一等獎。學校成為市文明單位標兵單位。科技樓竣工,天象館投入使用,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足球場正式使用,學校新大門建成。這一年,該校還承擔了省陶研會年會分會場的接待任務,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省電視台“金點子行動”活動。
2003年,學校先後配備了區域網路等現代教育設施,七中網站也正式開通。學校工會獲得“省模範教工之家”稱號。學校獲得“省青少年科學院二級分院稱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加速發展、打造品牌學校時期
2004年4月9日,市教育局在七中舉辦市中國小教學常規管理現場會。11月15日,省教育廳專家評估組來七中,對七中創建省特色國中進行評估驗收。評估組聽取了專題匯報,學校全方位接受評估。評估組對七中的申辦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意七中通過省特色示範國中的評估驗收。11月29日,省環保局、省教育廳專家組對該校申辦省綠色學校進行檢查驗收,專家組同意七中通過驗收。這一年,是七中建校四十周年,市委副書記鮑壽柏、副市長陳蘇漢等有關領導親臨該校祝賀,學校圍繞校慶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2005年8月學校被評為“省綠色學校”、“安徽省創建綠色學校先進集體”稱號。11月學校被評為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11月11日該校被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首批“安徽省特色國中”,並於12月5日在校運動場舉行揭牌儀式。
2004---2010上半年,學校各項工作再創新佳績,教育教學成果豐碩。2006屆畢業生有191名學生達省示範高中錄取線,其中卞雨晴同學以總分421分名列全市中考第一名;2007——2010年每年都有200多名學生達省示範高中(二中、紅星)錄取標準。學校先後被授予省“綠色學校”先進學校、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市首屆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連續四次獲中國小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在2007、2008年度全市中國小學校目標綜合考核中,該校均被評為“優秀單位”。學校科普特色教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校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培訓基地、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人才幼苗培養基地、省少年科學院二級分院,並多次獲得省科普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有多人次在國家、省科普活動中獲獎。
辦學條件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始建於1964年8月,占地面積3519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680平方米,現有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00餘人,在職教職工150餘人,高中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以上。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本科學歷達91.8%,高級教師43人,一級教師59人,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骨幹教師4人,區學科帶頭人2人,區骨幹教師8人,校骨幹教師40人,5人被聘為花山區兼職教研員。
辦學成果
成果綜述
科普特色教育廣泛開展,有力地促進了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學生畢業全科合格率逐年上升,05、06兩年保持為100%。省示範高中年平均達線率為30%,有7名同學考入省理科實驗班,1名同學獲全國國中物理競賽安徽省第1名。2006年初三畢業生卞雨睛同學獲市中考第1名。學校被確定為市首批教學研究基地,先後榮獲省推廣廠(事)務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檔案管理省一級先進單位、市首屆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連續四次獲市中國小校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
七中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正在向創建品牌學校的發展目標邁進。
教師成績
趙靜老師喜獲市國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第一名
所獲榮譽
七中於2005年11月被正式批准為安徽省特色國中,其辦學特色是科普教育。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課堂為本,活動延伸,興趣引導,分層推進”這一科普教育實踐模式,學校特色教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人才幼苗培養基地、省少年科學院二級分院、省科普教育先進集體、市科協系統2002-2006年度先進集體等榮譽,多人次在國家、省科普活動中獲獎,其中1名同學獲國家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文化傳統
校徽
校訓
求真求新
辦學理念
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辦學方針
以人為本,辦學為民,科普特色,發展創新。
校園環境
市第七中學體育館位於雨山東路,占地面積215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097.38平方米,計畫總投資約3800萬元,其中市教育局投資約1800萬元,花山區政府投資2000萬元。由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設計,地上一層為游泳館,地上二層為籃球館兼羽毛球館、桌球館等,設定1800座看台,可滿足近3000名學校師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這也是我市中國小校首個擁有游泳館的綜合性體育館。市第七中學體育館可面向社會開放。
學校領導
校長 | 沈申福 |
書記 | 姚成 |
副校長 | 王紅 |
副校長 | 尹才深 |
副校長 | 高平 |
工會主席 | 藺平貴 |
教導處主任 | 李建國 |
校長助理、總務處主任 | 徐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