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馬鋪鎮又叫急公鎮。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屬陳國,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楚滅陳而又屬楚。清朝康熙、乾隆、光緒時的鹿邑縣誌均載:城北34里即馬丘鋪,又名急公鋪。
自民國21年後叫馬鋪至今。民國初年,馬鋪屬鹿邑東北鄉。1912年至1932年.開始實行縣區議會制,馬鋪設民團局。1935年至1938年實行區縣制,馬鋪為第二區,後改為五區。1946年至1947年初實行鎮長制,馬鋪改為“急公堡”。1947年春,馬鋪解放,為馬鋪區。1956年5月改為馬鋪中心鄉。1956年10月為馬鋪鄉。1958年4月改為馬鋪管理區,8月區改人民公社,1961年8月復為馬鋪管理區,1965年4月復為馬鋪人民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鄉。1990年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馬鋪鎮位於鹿邑縣北部15公里處,南到鹿邑縣城15公里。北到商丘市區40公里,東南到安徽省亳州市區22公里,南連鹿邑市渦北鎮,北接鹿邑市宋河鎮,西與鹿邑市賈灘鎮和商丘市柘城縣起台鎮為鄰,東與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交界。該鎮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0公里,總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132畝。S207省道幹線公路縱穿馬鋪鎮南北全境。
行政區劃
區劃
截止1997年低馬鋪管轄鎮北、鎮南、馬鋪大寺、丁路口4個居委會和李古同、代樓、黃樓、火王、小朱、軍吳、劉寨、韓老家、邵莊、聖堂、謝莊、段莊、張莊、蔡樓、張寨、謝老家、燕莊、大陳、劉瓦、完樓、後王等27多個行政村。115個自然村,222個村民組。人口約5萬人。
鄉鎮代碼
411628107:~001鎮北居委會 ~002鎮南居委會 ~003大寺居委會 ~004丁路口居委會 ~200李古同村 ~201代樓村 ~202黃樓村 ~203火王村 ~204小朱村 ~205軍吳村 ~206劉寨村 ~207韓老家村 ~208邵莊村 ~209聖堂村 ~210謝莊村 ~211段莊村 ~212張莊村 ~213蔡樓村 ~214張寨村 ~215謝老家村 ~216燕莊村 ~217大陳村 ~218劉瓦村 ~219完樓村 ~220後王村
經濟概況
農業
該鎮立足農業實際,以種植蔬菜、棉花、菸葉等經濟農作物為龍頭,以棉花生產和反季節蔬菜為特色,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全鎮以煙薯套種和菸葉胡蘿蔔套種為重點,建成了10000畝的菸葉優質高效生產線;以段莊50畝高效農業示範園為依託,建成了S207商沈公路兩側2000畝日光溫室棚菜生產線;以麥、棉、瓜、菜套種為重點,建成了15000畝雜交棉綜合開發生產線,形成了“西部煙、東部棉、中間夾個大菜園”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菸葉生產每年使農民增收近3000萬元,棚菜生產每年使農民增收2000萬元。僅此兩項就使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近1000元,連續位居全縣前列。
工業
該鎮通過抓調整、抓創新、抓品牌,壯大支柱產業,擴大工業經濟總量,重點扶持了清川棉業、高口冷庫等現有企業,支持做大做強。由清川棉業與江蘇興偉紡織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河南清川紡織有限公司,盤活了原陽春棉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社會發展
新農建設
新農村建設開創新局面。按照“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該鎮先後投資240萬元,對鎮黨委、鎮政府所在地的鎮區進行了改造和建設,對鎮區的道路進行了拓寬,並修建了綠化帶和下水道,安裝了路燈和護欄,實現了硬化、美化、亮化、綠化。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容、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潔”的要求,以沼氣建設為切入點,以“獻愛心、助別人、建設和諧健康生態家園”活動為載體,新建沼氣池400個,新設生態文明示範村2個,並先後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以“倡導社會新風”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雙實一爭”(為民眾辦實事,讓民眾得實惠,黨員幹部爭當“十佳公僕”)活動;以“提高服務質量,規範服務行為”為主要內容的“行業爭一流,崗位樹新風”活動;以“弘揚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雙百”(百名孝順兒子、百名孝順媳婦)評選活動。該鎮共有市級文明單位2個,縣級文明單位6個,評選“文明視窗(行業)”2個,評選“十佳公僕”10名。通過開展以上活動,不僅提高了幹部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增強了全鎮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思想意識。
平安創建
平安創建有新招。該鎮積極推行社會治安防範有償承包,把教育、防範、打擊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了社會穩定。他們首先加大了對綜合治理職能部門的投入力度,投資20萬元新建了馬鋪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綜合辦公樓;投資10萬元建成了3個高標準的警務室,並以基層派出所為依託,組建了10人為一組的專業巡邏隊。全部配備了警用機車和警用巡邏棒,大力開展巡邏治安。重點嚴查鬥毆、偷盜、賭博等社會不法現象,在全鎮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社會巡邏治安的防範網路。
馬鋪鎮通過開展各項工作,確保了穩定、發展了經濟、富裕了人民、和諧了家庭。一個和諧、發展、創新、的馬鋪鎮正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