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狀
葉片染病,從靠近葉緣或葉尖處開始,初期形成綠褐色壞死斑點,後逐漸發展成近圓形至V字形灰褐色至紅褐色大型壞死斑,具不明顯輪紋,病斑外緣常褪綠黃化,最後致病葉壞死枯焦,有時可在病斑上產生少許暗褐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莖蔓染病,形成不定形灰褐色壞死斑,後期在病部可產生褐色小粒點。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廣生亞大莖點菌Macrophomina phaseoli (Maubl.) Ashby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或以菌絲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其他寄主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通過雨水把地面病菌反濺到葉片或莖蔓上引起初侵染,發病後病部產生菌核或分生孢子器藉助於雨水傳播進行多次重複侵染,致使病害擴展蔓延。溫暖高濕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防治要點
①選擇較肥沃的地塊種植,合理密植。②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適當配合施用磷、鉀肥。生長後期適時澆水和追肥,防止植株早衰。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懸浮劑1 2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