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乾腐病

茄病鐮孢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

基本信息

馬鈴薯乾腐病病薯 馬鈴薯乾腐病病薯

病原中文名:茄病鐮孢,等9種

主要危害作物:馬鈴薯

主要為害部位:塊莖

為害症狀

茄病鐮孢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開始時薯塊表皮局部顏色發暗、變褐色,以後發病部略微凹陷,逐漸形成褶疊,呈同心環文狀皺縮;後期薯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最後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乾腐、變輕、變硬。剖開病薯可見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終致整個塊莖僵縮或乾腐,不堪食用。

病原種類

馬鈴薯乾腐病 馬鈴薯乾腐病

有9個種和變種。即Fusarium solani(Mart.)Sacc.稱茄病鐮孢、F.Solani var.Coeruleum(Sacc.)Booth稱茄病鐮孢藍色變種、F.Moniliforme Sheldon稱串珠鐮孢、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子選手Leggett稱串珠鐮孢中間變種、F.Moniliforme var.Zh哆fiange,zs如Wang&Chen稱串珠鐮孢浙江變種、F.Trichothecioides Wollenw.稱擬絲孢鐮孢、F.Sporotrichioides Sherb.稱擬枝孢鐮孢、F.Oxysporum Schlecht.稱尖孢鐮孢、F.Oxysporum var.Redolens(Wolle.)Gordon稱尖孢鐮孢芬芳變種,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其在浙江所占比率分別為28.57%、7.14%、21.43%、14.29%、3.57%、7.14%、7.14%、3.57%和3.57%,其中茄病鐮孢和串珠鐮孢是優勢種群且致病力強。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

發病條件

病菌在5~30℃條件下均能生長。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重要防治時期: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

(1)生長後期注意排水,收穫時避免傷口,收穫後充分晾乾再入窖,嚴防碰傷。

(2)窖內保持通風乾燥,窖溫控制在1~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馬鈴薯乾腐病 馬鈴薯乾腐病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