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馬連店村地處北京市昌平區東小口鎮西北部,並且與回龍觀鎮、沙河鎮相接壤,規劃中的捷運8號線北部末端深入轄區。地下水豐富,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馬連店村位於北京市中軸北延線方向,北距昌平18公里,南距德勝門15公里,距十三號線2公里,西距京昌高速公路5公里,東距立湯路、5號線5公里。公車753路、460路、461路總站均設在我村,交通十分便利。人口組成
馬連店村現有土地3100畝,常住人口:1619人,男:769人,女:850人。總戶數:795戶。現有流動人口14000人左右,本村姓氏以邵、王、劉為主,均為漢族。文化古蹟
馬連店村村委會大樓有一棵近三百年的檜柏,這棵柏樹見證了馬連店村的歷史,至今檜柏的樹身還掛著國家二級古樹標誌,樹號是11011400048,由於區鎮村三級政府近些年來對此樹備加保護,才得以柏樹參天至今。![](/img/2/ab0/nBnauM3XxATM3gzN3UDO2EzN2MTMxMzNwMDO3MTNwAzMxAzL1g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馬連店村原是飲馬店,過去村中有七口水井,井邊都設有飲馬用的大石槽子。北京有個平西王,平西王為他的兒子在平西府蓋了一個府院,稱平西王府(現在平西王府就在馬連店村東2公里處)。當時,村莊的北邊有一大片草地,稱為小草原(現在的馬連店村北七區)。小草原的西邊有個蓮花池,花池的周圍種了很多花草,平西王的兒子每天到蓮花池來遊玩、賞花,到此地飲馬、放馬、歇腳。由此而得名飲馬店,後來叫白了就改為馬連店了。村史榮譽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馬連店村老一輩積極支援前為八路軍、解放軍送糧、送藥、送情報,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功勳。1949年7月1日馬連店村建立了黨支部,邵志厚為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幾十年來,馬連店村廣大幹部民眾肩負著老一輩的重託,在社會主義事業上銳意改革,不斷創新,為社會主義建設再立新功,黨員隊伍在不斷壯大,村中現有正名,溫寶庫為現任黨支部書記。![馬連店村委會](/img/8/2c3/nBnauM3XzUTNwkDM4UDO2EzN2MTMxMzNwMDO3MTNwAzMxAzL1g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經濟狀況
近幾年來,馬連店村的經濟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村中有租賃企業69家,年收入650萬元,村民年均收入8000元,由於外來人口增多,房屋出租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福利: 本村農業戶口男60周歲以上,女5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領取6700元的養老金,其中包括:200元洗理費,500元過節費;18周歲以上農業戶口勞動力外出就業人員,每人每年可領取6500元的外出補助,其中包括500元過節費。 本村學齡前兒童免費入托;獎勵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每人每年500元;考入高中、中專學生每人一次性獎勵3000元;考入大專學生每人一次性獎勵5000元;考入大學每人一次性獎勵8000元。 為方便百姓生活,村中有專車專人免費為村民代換煤氣。 為去世人員家屬發放喪葬費。 村委會為減輕村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為全體村民辦理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排除了後顧之憂。 本村18周歲以下的獨生子女,每人每年可領取80元的獨生子父母獎勵費。 以前,接送小學生的班車因使用時間較長,需要經常維護和修理,從安全出發,又投資20萬元購置了2輛中巴學生班車。 為村民建身娛樂修建了2個設有各種健身機械的公共場所。 為使村民能收看到更多的電視節目,村里出資補助一部分有線電視初裝費,鼓勵村民安裝有線電視,實現有限電視戶戶通。![谷歌衛星地圖馬連店村](/img/3/c0a/nBnauM3XyUzN2UTM4UDO2EzN2MTMxMzNwMDO3MTNwAzMxAzL1g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