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1965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
1965年8月至1971年3月任清華大學教師;
1971年4月至1984年11月,在第二汽車製造廠發動機廠歷任秘書、技術員、副科長、副廠長、廠長;
1984年12月至一九九二年八月,任第二汽車製造廠常務副廠長;
1992年9月,第二汽車製造廠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1992年9月至1999年3月,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兼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9年4月起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
馬躍話“東風史”
對於“東風汽車”的上市,他說——“現在東風公司總的淨資產140億,拿其中10個億的資產來上市, 這是成長性最好的。”
馬躍先生說:這10個億主要包括東風下屬的輕型車廠、柴油發動機廠、鑄造三廠、與輕型車柴油發動機的生產相關的優質資產。他將這一優質資產比喻為“中學生”,拿中學生上市,如同旭日東升,朝氣蓬勃。
當然,東風上市的目的,不僅僅是融資,他說,要進一步發展,新的機制尤其重要。輕卡上市後,要建立一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有法人治理結構的新企業。馬躍津津樂道的還是東風汽車公司。他說,東風汽車公司是東風股份公司的強有力的後盾。
早些時候,公司不叫東風,叫二汽。要追溯老二汽,得從53年開始,當時蘇聯要援助中國建兩個汽車廠,一汽做大一點,二汽做小一點。廠址定在武漢青山。但後來,中蘇關係惡化,蘇方停止了所有的合作。直到63年,全國經濟開始恢復了,提出是不是要建二汽,是否自力更生建設。為什麼要建在十堰這個地方,因為當時中央確定了三線建設精神,長春一汽在一線,打仗肯定倒霉。它是蘇方援建的,人家對裡面裝備的情況都知道,一顆炸彈全完了。所以要在中部的南方建設。這個地方不該有城市,不該有工廠,這是由戰爭經濟決定的。
當時全國人民支援二汽,作為中央的一個重要工程,十萬人民白手起家,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武當山下建起一座40萬人口的城市。三線建設能成功,二汽是個奇蹟。馬總說,這主要得益於東風公司較早地從軍工轉向民用,並提出重視產品質量,抓企業管理,抓基礎工作。
79年,“英雄車”讓東風名氣大噪。自衛反擊戰開始後,從二汽調了2000輛車,到前方去打仗,這一打,發現凡是用東風車的連隊,都立了功,都是三等功以上,所以被稱作“功臣車、英雄車”。名氣打開了,自此每年訂量增加一萬輛以上。
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交通成了阻隔二汽第二次創業的最大障礙。一定要出山,而整體出山是不可能的,家當太大。只有把新項目放到外面去。
所以,東風推出的戰略是,鞏固提高十堰基地,加快建設襄樊基地,努力開拓武漢基地。第二次大發展時,公司抓緊了襄樊基地的建設。襄樊是焦枝鐵路、襄渝鐵路、漢江的交匯處。京廣鐵路沒開通以前,自古來是南來北往運糧的重要通道,西可到四川、西北可到陝西,北可以到河南、南連湖北,是一個戰略要地。去四川有兩個出口,一個是寶成線,一個是襄渝線,交通非常方便。所以我們在襄樊規劃 1萬畝地,主要搞發動機和輕型卡車,而十堰主要搞重型卡車。
到了90年代以後,進入第三次創業。這一階段進一步建設襄樊基地,努力開拓武漢轎車基地,且轎車的動力也放在襄樊。東風以卡車起家,按照規模講,東風在世界上是第三位。有人問, 中國加入 WTO以後,汽車是不是面臨著滅頂之災。對此,馬躍認為不會。因為東風卡車, 價格比國際市場低得多,而且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之中。在中國,兩輛卡車換一輛桑塔那轎車,在國外,兩台桑塔那轎車換一台東風這樣的卡車。
現在,東風卡車每年出口3000多輛,主要出口到東南亞、中東,最近又打算出口歐洲。東風的價格絕對有競爭力,關鍵是排放,他們的法規定得很嚴。我們對卡車非常有信心。現在新開發的3T卡車,在國內是領先的,1.5T的,在換檔、方向、乘坐舒適性的設計上,都朝轎車方向發展。公司從95年開始生產輕型車,速度每年翻番。3T車在東北非常俏銷,被譽為“3T王”。
現在,公司在全國各地隆重推出1噸輕卡,主會場在廣州。一輛車的銷售利潤大概是5000-6000元錢。卡車,是一種規模經濟產品,一旦過了盈虧點, 就幾億幾十億地賺。你乾不乾,人都在這兒,固定費用是少不了的,包括銀行貸款利息。現在1噸車的盈虧點還沒到,暫時叫計畫性虧損。但康明斯發動機是全國這一類發動機中最好的,美國技術。
東風的富康車只有1.3—1.6L,與東風的其它車種相比,競爭力不大, 且還沒形成生產能力。公司與本田合作,成立東風本田發動機公司,在廣州做轎車。東風負責最難的部分,即發動機、底盤、變速箱,整車裝配由原來的廣標負責。投產後肯定會賣得好。
整個東風公司的發展,就是從十堰發展到襄樊,從襄樊發展到武漢,一個個擴大。總的說來,就是沿漢水順流而下,上中下游分別是重中型卡車、輕型卡車、轎車,三足鼎立,依託湖北,面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