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赫福茲:
阿拉伯世界文學泰斗,埃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堪稱阿拉伯世界文學泰斗的馬赫福茲1988年以其名著《開羅三部曲》(又稱《宮間街》三部曲)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阿拉伯作家,同時是繼奈及利亞的索因卡之後第二位非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7月16日,馬赫福茲因跌倒傷及腦部而住進醫院治療,其間雖病情一度有所控制,但因年事已高,又患有多種疾病,最終醫治無效,歸真,享年94歲。
馬赫福茲與世長辭的訊息傳出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當天發表公告,高度評價馬赫福茲為阿拉伯以及世界文學作出的卓越貢獻,沉痛悼念這位為繁榮人類文明奉獻畢生才華的阿拉伯文壇巨匠。埃及和阿拉伯各國人民紛紛以各種形式緬懷這位家喻戶曉的“阿拉伯小說之父”。埃及將為馬赫福茲舉行隆重的軍葬。
馬赫福茲1911年12月出生於埃及首都開羅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從1929年開始創作小說。他的創作以長篇為主,生前共創作了31部中、長篇小說、17部短篇集以及600多篇散文及新聞專訪。社會正義是馬赫福茲作品的主題。他關注普通埃及人的命運,以自己生動流暢的文字表達他們所遭受的挫折、苦難、願望、夢想。三四十年代,馬赫福茲的早期作品主要是以古埃及為背景的浪漫故事。歷史三部曲《命運的嘲弄》、《拉杜比絲》和《底比斯之戰》是馬赫福茲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小說無情地嘲弄了封建王朝統治者,謳歌了百姓對國王的仇恨,鞭撻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敘述了生離死別、可歌可泣的愛情悲劇,以震撼阿拉伯世界的底比斯之戰爆發、十年後一個統一的埃及屹立在尼羅河畔為最後結局。
馬赫福茲在1988年獲諾貝爾獎時,已是從事文學創作近60年的76歲老人。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以阿拉伯語寫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馬赫福茲獲獎的代表作是其在50年代發表的著名家族小說《開羅三部曲》以及《道路》、《平民史詩》、《蓋貝拉威的孩子們》等作品,諾貝爾評選委員會認為這些作品刻畫入微,以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開羅三部曲》分為《宮間街》、《思宮街》和《甘露街》3部小說,馬赫福茲在作品中通過講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以地道的埃及幽默風格和妙趣橫生的文字描寫了開羅的傳統世界和人物的複雜心理。《開羅三部曲》的故事所發生的時代正是埃及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年代。小說對那些為改善自己的境遇而艱苦奮鬥的普通埃及人充滿了同情。馬赫福茲以阿拉伯語寫出的絕大多數作品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翻譯成其他語言。直到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這種情況才得以徹底改變。他的許多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目前,已有馬赫福茲的《開羅三部曲》、《歷史三部曲》、《始與末》等14部中長篇小說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發行。在《中華讀書報》評出的二十世紀百部文學經典中,馬赫福茲的《開羅三部曲》榜上有名。
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20世紀阿拉伯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家,馬赫福茲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普遍受到尊敬和愛戴。但馬赫福茲終生主張弘揚理性自由的思想,卻引起一些原教旨主義極端勢力的仇視。1994年10月的一個黃昏,一個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在開羅馬赫福茲住址附近的一條街道上襲擊了他。當時,82歲的馬赫福茲正從汽車上下來,兇手從花籃中抽出把一尖刀,刺傷了他的頸部和右臂,然後逃竄而去。經搶救,馬赫福茲脫離生命危險,但右臂癱瘓,從此再也無法執筆寫作。事發後不久,兇手落網,是個剛滿20歲卻深受極端思想影響的年輕人。問到他的行刺動機,他說是因為清真寺的伊瑪目認定馬赫福茲是個反叛伊斯蘭的作家,凡是反叛伊斯蘭的人都該殺,所以他對馬赫福茲下了手。這起對馬赫福茲刺殺的恐怖主義行為,激起了埃及全社會的震驚和憤怒,遭到了人們強烈的譴責。
社會活動
進入本世紀,年邁多病的馬赫福茲儘管已經很少公開參加社會活動,但仍然力所能及的堅持創作和關心社會的發展。令人難忘的是,2004年,來自阿拉伯世界30個國家的441家出版機構,200餘位作家,帶著3030種圖書,參加了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書展。開幕式上播放了時年93歲的馬赫福茲的錄音講話。他在講話中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人類文明就是其全部不可分離的文化之總和。阿拉伯文明過去給西方文明的影響之巨大,就如同今天西方文明影響他們一樣。他提出:“難道西方要感到安全受到威脅,才去重新發現伊斯蘭文明和阿拉伯文化嗎?”2005年,他發表了最後的文學創作《七重天》。
馬赫福茲給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留下了輝煌的文學遺產,也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