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6歲入塾,16歲考中清末最後一科秀才。民國元年(1912年)畢業於福建高等巡警學堂,民國5年(1916)應北京高等文官考試及格。歷任長汀縣警務長、寧化縣公署科長、山西省政治觀察所所員、歸化縣知事、連崗國中校長、寧化縣保衛團團董、雲霄縣秘書、寧化縣警備聯隊副聯隊長、國民抗敵自衛團中校副司令、寧化縣參議會議長等職,系民國年間寧化紳士中的頭面人物。蘇區時期,其子馬樹敏在連崗國中讀書,與中共地下黨員徐赤生、張志農、王子謙等友善,徐等曾利用樹敏的宿舍作掩護,進行秘密活動。當時馬貽謙身為校長,明知而不過問。
主要經歷
民國19年(1930)春,被國民黨寧化縣黨部開除黨籍三年。民國36年(1947),寧化選舉“國大”代表,馬貽謙是國民黨圈定的候選人,與張樹庭競選失敗,官司一直打到國民政府。次年“國大”開會,張、馬兩人同赴南京,結果他因未獲代表資格,未能出席“國大”會議。1949年解放軍渡江南下後,馬貽謙逐步看清了形勢,令其子馬樹敏於10月21日率部起義,參與和平解放寧化城。從此定居寧化城關,曾作為特邀代表出席過寧化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1951年10月18日,馬貽謙被寧化人民法庭以“反革命罪”判處死刑,在安樂執行,時年65歲。1981年9月8日,中共寧化縣委落實起義、投誠人員政策,確認馬貽謙父子屬起義人員。1982年4月,經寧化人民法院複查糾錯,撤銷對馬貽謙、馬樹敏的判決,給予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