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黃土)組

馬蘭(黃土)組

馬蘭(黃土)組是岩石地層名稱,由安特生(安德遜)在1923年命名與北京西山和巴爾博於1930年介紹。馬蘭黃土為華北晚更新世黃土,典型的風力堆積物。淡灰黃色,疏鬆、無層理。底部見有基岩碎屑。其生成期較山西離石—午城黃土為晚,屬上更新統沉積物。

命名

馬蘭黃土(Loess of Malan),中國第四紀黃土分期名稱之一,標準剖面地點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川北山坡上,命名剖面在北京市齋堂對面清水河右岸二級階地。1962年劉東生、張宗祜等在對第四系黃土的研究中,以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馬欄階地而命名此類黃土為馬蘭黃土。馬欄階地高出河面30~40米,由鬆散黃土類物質及砂、礫石層組成,但馬欄階地上並無黃土沉積。

簡介

馬蘭黃土與下伏離石黃土的差別是更加疏鬆,多蟲孔和植物殘體。馬蘭黃土廣泛分布於燕山南麓、太行山東麓及山東泰山、魯山山麓和山東半島北側山麓與山間盆地中。1920年葉良輔著《北京西山地質志》對馬欄黃土予以研究。

特徵

黃土塬,梁,峁上土狀堆積頂部的黃土層。為淡黃-灰黃色亞砂土,質純,疏鬆,大孔隙,垂直節理髮育;近頂部夾一層灰褐色黑壚土型古土壤,下部夾一層棕褐色古土壤;邊坡地帶底部有時夾凸鏡狀,囊狀,層狀砂礫石或底礫層。含哺乳動物:Myospalax fontanieri;鳥類化石:Struthilithus sp.;孢粉:含大量Artemisia,Chenopodiaceae,Gramineae,還有較多的木本植物Pinus,Abies,Carpinus,Morus等。據熱釋光測年為80000~35000a;北京齋堂剖面馬蘭黃土中有一層古土壤用14C測定為(23000±1500)a。平行或斜披覆蓋於離石(黃土)組之上;頂部為全新統覆蓋。厚5-50米(秦嶺北翼厚為2-5米,陝北-甘東厚10米,蘭州一帶厚5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