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馬菲星系群
太陽每二億五千萬年繞銀河系一圈,未來一億一千兩百萬年後,我們會繞至銀河系的另一端。大部分我們在2000年可以見到的星系會到達隱匿帶(Zone of Avoidance),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和更多的星系都會看不見;但另一方面,一個全新的銀河系正等著我們去發現,銀河系外的馬菲星系群到那時更容易被觀察。最清楚的星系大概是馬菲 1、馬菲 2、Dwingeloo 1和Dwingeloo 2了。成員
名稱 | 類型 | 和太陽的距離 (百萬光年) | 光度 | 是否為成員 | 附註 |
---|---|---|---|---|---|
IC 342 | SBcd | 10.7 | +10.5 | 是 | |
馬菲 1 | E5 | 9.82 | +17 | 是 | |
馬菲 2 | SBc | 9.1 | +16 | 是 | |
Dwingeloo 1 | SBbc | 9.1 | 是 | PGC 100170, 仙后座 2 | |
Dwingeloo 2 | dIAm | ~10 | +20.5 | 是 | PGC 101304 |
NGC 1560 | SAd | 11.3 | +12.1 | 可能 | 可能為本星系群一員 |
NGC 1569 | dIBm | +11.8 | 可能 | 可能為本星系群一員 | |
UGCA 92 | dIAm | +16.15 | 可能 | 可能為本星系群一員 | |
Camelopardalis A | dSph | 12.8 | 可能 | ||
Camelopardalis B | IAm | 10.9 | 可能 | KK 44 | |
Camelopardalis D | IAm | 可能 | KKH 34 | ||
Cassiopeia 1 | ~11 | 可能 | KK 19 | ||
Cassiopeia 3 | 可能 | KKH 5 | |||
KK 35 | 10.3 | 可能 | |||
MB1 | SAd? | ~10 | 可能 | KK 21 | |
MB2 | 可能 | ||||
MB3 | dSph | ~10 | 可能 | KK 22 | |
Perseus 1 | E | +12.48 | 可能 | KKH 11 | |
Perseus 2 | IAm | 可能 | KKH 12 | ||
UGCA 86 | dIAm | 10.2 | +14.2 | 可能 | 可能為本星系群一員 |
UGCA 105 | dIAm | 10.3 | +15.3 | 可能 | |
KKH 6 | 可能 | ||||
UGC 2773 | 可能 | KK 28 | |||
Mailyan 16 | 可能 | KKH 37 |
NGC 1560
NGC 1560是鹿豹座的一個漩渦星系。NGC 1569
NGC1569是在鹿豹座的一個矮不規則星系,早在1788年11月4日就被威廉·赫歇爾發現了。這個暗淡的星系不是業餘天文學家喜歡的目標,但卻是專業天文學家研究的對象,特別是研究星系內恆星形成歷史的有趣目標。這個星系的距離很近,因此,哈柏太空望遠鏡可以輕鬆的解析出在這個星系中的恆星。以前認為這個星系的距離只有240萬秒差距(780萬光年) 。但是,在2008年科學家研究來自哈柏太空望遠鏡的影像,計算出這個星系的距離是1,100萬光年,大約是比過去認為的遠了400萬光年。恆星形成
NGC 1569包含兩個顯著但有著不同歷史的超級恆星集團。 這兩個集團都經歷了插入式的恆星形成。超級恆星集團A,位於這個星系的東北方,形成的年代不超過500萬年前,包含年輕的恆星(包括沃夫-瑞葉星)和較老的紅色星。 超級恆星集團B,位於星系靠中心的位置,包含老年恆星族群的紅巨星和紅超巨星。 這兩個恆星集團擁有的質量都相當於銀河系的球狀星團,還確認有許多較小的,有著年輕恆星的集團。 此一結果,和大麥哲倫矮星系和NGC 1705的結果,顯示出矮星系內的恆星形成不會不斷的發生,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短暫的形成,類似突然的爆發。藍移
NGC 1569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光譜是藍移的,這意味著這個星系是朝向地球移動的。對照之下,因為宇宙在膨脹使得大多數的星系光譜呈現紅移。IC 342
IC 342是位於鹿豹座的一個中介螺旋星系,它的位置很接近銀河赤道,因此受到塵埃的遮蔽,無論業餘或專業的天文學家都難以觀測到它。IC 342是在馬菲星系群中最明亮的兩個星系之一,這是很靠近本星系團的一個星系團。這個星系是W.F.丹寧在1895年發現的。哈柏最早認為它是本星系團的成員,但稍後的證據顯示它是在本星系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