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馬英圖(1898-1956),愛國武術家,回族,河北滄州東南鄉楊石橋人,出身武術世家,職業武師。長期從軍,是中國近代八極劈掛門類武術的代表性人物,幼從兄馬鳳圖練習劈掛、八極。兄弟二人成為張拱辰先生的弟子,習八極拳內招“六大開”,“八大招”及六合大槍等,成為張之晚年入室第子,得師兄韓惠卿幫助,八極拳進步神速。1910年12歲時在天津中華武士會表演八極拳,得到“神槍”李書文的稱讚,李誇讚到:“這楞小子打出點頂拔勁來了,將來能是把好手”,後果真被李言中。馬英圖功力奇大,性如霹靂,喜較技,擅搏擊,出手快且狠,故有“閃電手”“馬狠子”之譽。
武林較技
民國初,從馬鳳圖、韓惠卿到東北,韓惠卿就任奉天警官學校教官,馬英圖就讀於奉天警官學校,期間從東北諸名家如郝鳴九、程東閣、胡奉三等習翻子、戳腳等藝,並在瀋陽幾家中國小兼授八極、劈掛等拳。 1920年從馬鳳圖在河南加入馮玉祥部隊,積功為上校參謀等職。民國十二年(1923),馮軍與奉系李景林部“廊坊大戰”,馬英圖受馮軍前敵總司令張之江之命率主要由滄縣武術健兒組成的敢死隊,持大刀短槍為全軍開路,攻克天津,受馮玉祥嘉獎。一武術教習不服氣,二人比刀。二人持木刀相距10米,教習頭戴護具,馮玉祥將軍讓以哨聲為令,裁判吹哨還沒停,英圖步法如閃電,早在教習頭上連擊三下,教習尚未反應過來,已被震昏於地。
駐紮天津時,因打抱不平,和幫會發生衝突。幫會百餘人圍攻馬,馬邊走邊打勝似閒庭信步,打得幫會打手紛紛跌出,從街一端打到另一端,無人能靠近,幫會服氣。因而有“馬二爺打了一條街”之說。
民國十六年(1927),張之江赴南京創辦中央國術研究館,馬以西北軍官身份同往,為武術館開創者之一。民國十七年(1928),中央國術館正式成立,馬任少林門長後來任一、二科長。隨即籌備第一次全國國術考試,為制定國考規則,內部舉行散手和長短器械對抗賽,馬連挫名手,被譽為國術館實力派之代表人物。
1928年國考中,馬英圖所向披靡,第二輪比賽後沒有繼續比賽,後來名列優等。閉幕式上,馬與河南劉丕顯等為出席大會之蔣介石、林森、戴季陶等表演扎槍、劈刺,獲好評。後來主要為國術館教授班學員教授八極、劈掛、苗刀、大槍等藝。
1928年國考,有名家萬某比武中手受傷,後來名列中等,國考後他又要比武,馬英圖對萬說:“擂台還沒拆,咱倆比比,三下打不倒你,我馬字倒著寫”。某素知馬狠子大名,遂未敢動手。
中央國術館創立之初,有名家二人稱“鐵頭”、“鐵手”來較技,國術館名家公推馬英圖出頭迎戰,馬戰而輕取之,維護了國術館尊嚴。
國術館中實力人物某等,對韓化臣、馬英圖在國術館地位高心中不服氣,認為是與三位將軍館長私交所至。一次國民政府要員視察國術館,建議觀看短兵對搏。馬持竹劍找人當對手,某說:“我陪馬科長走一走”,欲乘機戰勝馬。某頭戴護具,馬不戴,二人相距10餘米,以裁判哨聲為號。聲一響,馬快如閃電連劈之,某後退至牆未還出一手,被馬劈坐於地,再看馬手中竹劍,擊斷數截,手握僅尺許,某氣得直哭。從此某等心悅誠服,再不敢比試。
一俄國擊劍家,到中央國術館比試,馬應戰。俄劍一出,馬閃電的身形一轉,一個纏絲劍劈中對方手腕,俄人劍落,馬動作沒有停,早用竹劍在俄人頭上一擊,俄人被砸昏坐於地,遂服氣。
中央國術館任職
在中央國術館與郭長生先生換藝,並與郭長生、郝鴻昌組成披掛研究小組,開創中央國術館披掛套路系列。
馬英圖先生性格剛烈豪爽,他教導過的後學無不感念之。
馬擅八極、劈掛、翻子、戳腳等藝,器械善雙手刀、劍法及棍法,摔跤、舉重、劈刺,騎射亦客群人推崇。他最重實用技藝,長短拳法,剛柔勁道兼用,故戰多取勝。他授徒甚嚴,門徒有曹硯海、馬承智、李元智、何福生、牛僧華、韓俊元等。
1927年3月,張之江創辦中央國術館,馬英圖同往,為中央國術館開創者之一。1928年參加“國考”,名列優等。閉幕式上,馬英圖與河南劉丕顯等為出席大會的蔣介石、戴季陶等表演六合大槍、劈刺,獲好評。1928年“中央國術館”正式成立,馬英圖任少林門訓練科長。國術館內部舉行散手和長短器械對抗賽,馬英圖連挫名手,被譽為國術館最具實力派的代表人物。為國術館教授班學員教授八極拳、劈掛拳、雙手刀、大槍等藝,張文廣、何福生、溫敬銘、李元智等均為其學生。國術館創建之初,俄國擊劍家來國術館較技比武,馬英圖應戰。俄劍一擊,馬閃電般的身影一轉,一個纏絲劍劈中對方手腕。俄人劍落,馬動作沒有停,早用竹劍在俄人頭上一擊,俄人被砸昏坐地,隨後服氣。
抗戰勳績
抗戰時期,馬英圖在宋哲元部任武術教官。他在軍隊排、連、營等編制中組成各級大刀隊,使用特別的大刀進行練習。其刀比一般單刀長二尺,柄上有一鐵環,上面系有紅、綠綢帶。使用時,雙手握柄,既可當刀劈,又可當槍挑、撥,也可當棍打。西北軍的武器裝備較差,重兵器數量甚少,但在馬英圖的訓練下,士兵普遍熟練掌握“大刀劈殺”的實戰技術,因此打仗時手持大刀衝鋒陷陣,就成了西北軍一大突出特點。
1937年後,日軍侵華,馬在西北軍舊部劉汝明、宋哲元部任軍職或武術教官,培養的大刀隊殺得日本侵略軍膽戰心驚,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一定貢獻。
1937年的長城抗戰中,二十九軍在長城各口守護,後增援喜峰口。在冰天雪地里,面對日軍猛烈轟擊,憑藉大刀和手榴彈,沉著應戰,拚死肉搏,使喜峰口陣地失而復得。第二天,日軍用炮火配合步兵群向二十九軍發起猛烈衝鋒。將士們立即與衝進陣地的日軍展開白刃格鬥。他們發揮了大刀的作用,在敵群中左劈右砍,使得素以善於拼刺著稱的日軍難以招架。後馬英圖率大刀隊勇士500人,夜襲日軍特種兵宿營區。不可一世的日軍萬萬沒有想到二十九軍竟然夜襲營地,還沒從夢中醒來,就上了西天。這次夜襲作戰,擊斃日軍3000多人,給日本關東軍當頭一棒。喜峰口之戰,二十九軍大刀隊戰果輝煌,中外震驚,給氣焰囂張的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被迫全部撤退。
上海青年音樂家麥新受到這一鼓舞,創作出《大刀進行曲》, 成為唱遍全國響震海外的抗戰名歌。它最初發表時有副題:“獻給二十九軍大刀隊”,其歌詞原來也是“二十九軍兄弟們”,後來因為傳唱全國,才改為“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身後之事
1949年隨傅作義部於北京起義後離開部隊,長期呆在武林不免得罪人,他身邊又沒徒弟守護,就潛隱在甘肅省涇川縣務農。
馬英圖性格剛烈豪爽,他教過的學生無不感念。他是八極拳中期闖天下的代表人物,對民國軍隊武術貢獻很大。八極拳、劈掛拳成為中央國術館必修正科,是馬先生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