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納斯魯峰

馬納斯魯峰

馬納斯魯峰,英文名Manaslu,海拔高度8156米,地理坐標為東經84.33°,北緯28.33°。它是世界第八高峰,位於尼泊爾境內,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西距安納普爾那峰30英里。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馬納斯魯峰適宜的攀登季節。

基本信息

簡介

馬納斯魯峰馬納斯魯峰

馬納斯魯峰又稱馬納斯盧I峰或庫湯格I峰,藏語意為平坦的地方,用以描述其寬大的頂部。馬納斯魯峰也被稱作“Kutan”,“tang”在西藏語中意思是“平台”,這是用來形容它的巨大的頂峰的。英文名Manaslu,是從梵語“Manasa”而來被尼泊爾人稱之為“崩傑”,意思是“堆起來的裝飾”,並視其為神山。

馬納斯魯峰海拔8156米,為世界第八高峰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東經84°33′,北緯28°33′,西距安納普爾那峰30英里。馬納斯魯峰周圍群峰林立,在它的周圍有3座7000多米的山峰和許多6000多米的山峰,在眾多山峰的簇擁下,他顯得更為巍峨雄壯。

自然條件

馬納斯魯峰峰體上終年覆蓋著冰雪,坡谷中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許多深淵般的巨大冰裂縫,冰崩、雪崩都十分頻繁。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間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地形。特別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懸崖峭壁以外,幾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

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馬納斯魯峰適宜的攀登季節。

地形地貌

山地行走途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應對岩石進行細緻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通過的路線。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間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地形。特別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懸崖峭壁以外,幾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身體稍向前傾,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萬勿過大過快。當坡度大於30度時,則較難用此法攀登。攀登此類岩石坡應採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線橫上斜進。攀登時,腿稍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通過草坡時,注意不要亂抓樹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斷使人摔倒。

自然氣候

峰體上終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許多深淵般的巨大冰裂縫,冰崩雪崩都十分頻繁。馬納斯魯峰海拔8156米,世界第八位!(馬卡魯山海拔8463米,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位於東經87.1°,北緯27.9°,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其西北直線距離24公里就是珠穆朗瑪峰)。沿西北山肯和東南山脊為界,其北側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南側屬尼泊爾王國。馬卡魯山有五條主要山脊,分別為西北山脊:西南山脊、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北山脊。北山脊上的衛峰名叫珠穆隆素峰,海拔高度為7816米。西北山脊的衛峰為馬卡魯2峰,海拔7640米。東南山脊的衛峰稍高,海拔8010米。這些峰體上都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鋸齒型的陡崖和裂縫,冰崩雪崩也十分頻繁

攀登季節

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馬納斯魯峰適宜的攀登季節。

攀登歷史

馬納斯魯峰馬納斯魯峰

1956年5月9日日本登山隊的兩名隊員和尼泊爾嚮導共4人沿北坡首次登頂馬納斯魯峰。

1971年5月9日,日本隊開闢西北坡新路線登頂。

1972年4月10日,韓國隊在對馬納斯魯峰東北坡進行攀登時遭遇雪崩,共有16名隊員遇難。

1972年4月25日澳大利亞人沿西南坡全新路線攀登馬納斯魯峰成功。

1974年,日本一支女子登山隊登頂該峰,成為第一支攀登該峰成功的女子登山隊。

1996年4月至5月,“中國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攀登馬納斯魯峰並成功。

1996年5月12日,墨西哥登山家卡索里奧(CarlosCarsolio)登頂該峰,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的攀登,用時10年。他是世界上第4位完成此項壯舉的登山家。他提倡用“阿爾卑斯風格”,即只有2至4人組成一支很小的登山團隊,不用固定繩索來進行山峰的攀登。截至2003年,一共也只有240人次成功登頂,但同時也有52位攀登者為此付出了生命。

相關事件

2012年9月23日上午,馬納斯魯峰發生雪崩,造成至少9名登山者遇難,4人失蹤,另外12人獲救。

全球8000米以上的山峰

全球8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4座,其中當屬珠穆朗瑪峰,最為壯觀。

全球8000米級山峰

名稱高度簡介地理位置首次登頂時間
1、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 Everest)8848.13米喜馬拉雅山脈主峰,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藏語意為女神第三。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西藏定日縣與尼泊爾交界,東經86°55′31″, 北緯27°59′ 17″
1953年英國登山隊首次從南坡登頂。
2、喬戈里峰(Qogir)8611米塔吉克語,意為“高大雄偉”,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國外又稱K2峰。位於喀拉崑崙山脈中國新疆和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界峰,東經76°30′51″,北緯35°52′55″。 1954年義大利登山隊首次登頂。
3、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8586米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山麓據說是“雪人”頻繁出沒的地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和錫金的邊界線上,東經88°09′01″,北緯27°42’09″。
1955年英國登山隊首次登頂。
4、洛子峰(Lhotse)8516米藏語稱之為“丁結協桑瑪”,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世界第四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西藏定日縣與尼泊爾交界,東經86°56′10″,北緯27°57′43″。 1955年瑞士登山隊首次登頂。
5、馬卡魯峰(Makalu)8463米馬卡魯峰有五條主要山脊,分別為西北山脊、西南山脊、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北山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西藏定日縣與尼泊爾交界,東經87°05′20″,北緯27°53′23″。 1955年法國登山隊首次登頂。
6、卓奧友峰(Cho Oyu)8201米“卓奧友”藏語意為“大尊師”。 卓奧友峰有五條主山脊,峰體常年積雪,四周雪峰林立,層巒峰迭,十分壯觀。位於東經 86°39'38.61"E,北緯 28° 5'42.98"N的中尼邊界上,山峰以東北山脊和西南山脊為界,北側在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南側屬尼泊爾王國。1954年l0月19日,奧地利登山隊基希、依約里里爾和夏爾巴人潘辛格、盤沙達瓦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頂。
7、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
8172米“道拉吉里”在尼泊爾語中的意思為“白色的山”,梵語直譯為“達哈瓦拉.吉里”,它有著喜瑪拉雅山系中更經典的技術風格線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東經83°29′43″,北緯28°41′46″。1960年瑞士、波蘭、美國聯合登山隊首次登頂。
8、馬納斯魯峰(Manaslu)8156米 被尼泊爾人稱之為“崩傑”,意思是“堆起來的裝飾”,並視其為神山。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東經84°33′43″,北緯28°33′00″1956年日本登山隊首次登頂。
9、南迦帕爾巴特峰(Nanga Parbat)8125米克什米爾人稱之為“山中之王”。在登山界它卻被稱之為“殺人的山”。″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巴基斯坦境內,東經E 74°3′16.19″,北緯 35°14′18.13 1953年西德和奧地利聯合登山隊首次登頂。
10、安納普爾納峰(Annapurna)
8091米世界十大高峰中最先被征服的一座,從此聞名於世。安納普爾納山脈高峰林立,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7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尼泊爾境內,東經83°49′20″,北緯28°35′45″。
1950年法國登山隊首次登頂。
11、加舒爾布魯木峰(Gasherbrum Ⅰ)8068米喀喇崑崙山脈的第二高峰。位於喀拉崑崙山脈中國新疆和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界峰,東經76°41′48″,北緯35°43′30″。 1958年美國登山隊首次登頂。
12、布洛阿特峰(Broad)8051米喀喇崑崙山的第三高峰。 位於喀拉崑崙山脈中國新疆和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界峰,東經76°34′25,北緯35°48′35。1957年奧地利登山隊首次登頂。
13、加舒爾布魯木Ⅱ峰(Gasherbrum Ⅱ)8034米座落在喀喇崑崙山脈的主脊線上。是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界峰。位於喀拉崑崙山脈中國新疆和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界峰,東經76°39′15″,北緯35°45′31″。1956年奧地利登山隊首登頂。
14、希夏邦馬峰(Xixabangma)8012米 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東經
85°46′55″,北緯28°21′07″
1964年中國登山隊10人首次登頂,這是人類征服的最後一座8000以上的山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