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馬立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馬立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立武,甘肅鎮原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慶陽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行書委員會委員。

人物簡介

馬立武,筆名碧澤,齋號正居 ,1973年12月生,甘肅鎮原縣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慶陽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行書委員會委員 。

作品風格

馬立武書法 馬立武書法

楷書師法晉楷,作品簡靜雋永,婉而不媚,不溫不火,深得晉人三昧。在繼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貌。行草以二王書風為基調,風格多變,或清雅流美,或沉鬱激越,能化意入書,隨勢寫形,善於撲捉書寫的瞬間感覺,出於經典而不乏時風,作品頗有宋人風采。

學書經歷

馬立武書法 馬立武書法

師從張傳凱、王學嶺、胡立民等名家。學書有三十多年,三歲開始學書,從歐陽詢《九成宮》入手,轉學趙孟頫行書,年齡稍長在孫過庭《書譜》上下過十餘載功夫,2000年後受王鐸、傅山影響較大,強調作品的視角效果,現上溯二王。

書法認識

馬立武篆刻 馬立武篆刻

學習書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不但要下工夫,最主要的是要喜歡,要有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就會自覺地下功夫。在具體學習中,一定要入帖,學習古人的經典法帖,要從源頭上學,千萬不要學現代人的東西。變和創新要有依據,要從經典法帖中出來,要有根。這樣才能走的更深更遠。

人物成就

馬立武書法 馬立武書法

作品入展及獲獎情況(中書協主辦):

第一、二、四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

首屆“鍾繇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首屆“乾元杯”書法篆刻作品展

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首屆“沈延毅獎”書法篆刻作品展

首屆“四堂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二屆“趙孟頫杯”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金山嶺、長城杯”書法篆刻作品展

“絲綢之路”全國書法作品展

“朝聖敦煌”全國書法作品展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提名

“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大展獲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展三等獎等

作品曾發表於中國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書法教育報、甘肅日報、等刑物。

社會活動

馬立武小楷局部漢 馬立武小楷局部漢

由中國書協主辦、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承辦的《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中,馬立武、楊浩奇獲得入選提名。

馬立武與焦宏澤、董小寧等人書法作品入展第二屆西部書法篆刻展。

2013年9月,與張永琦、張波、董小寧四人在甘肅省藝術館舉辦“墨舞當歌”鎮原四人書法作品展。

人物評價

學善思 智性書寫——馬立武書法管窺

張建昕論青年書法家馬立武先生的書法狀態 張建昕論青年書法家馬立武先生的書法狀態

一次,我的一位和馬立武很熟的朋友這樣說,別 人是用經驗寫字,立武是用智慧寫字,此言一出,讓我咀嚼了很久,覺得有意思、有道理——確實如此。在中國書法發展到今天,入國展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馬立武將2013——2014年搞成了“馬立武年”——至少在慶陽或甘肅書壇是這樣的:2013年他入國展7次,2014年截止10月已經有9次入展,其中在“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大展中獲優秀獎。這樣突出的成績使他成為慶陽書壇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於是一些關注書法的人士和渴望成功的書界朋友,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的焦點對準了馬立武,想探究其中的奧秘與緣由,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出生在被譽為“中國書法之鄉”的甘肅鎮原,自幼耳濡目染,家父叔伯、鄉賢老師等各界人士的崇書之風,深深地影響著他,而聰穎好學的他小小年紀便比同齡的其他同學寫得一手好字,國小的牆報、板報成為他獨享的藝術舞台。年歲既長,他便流連於鄉邑的書畫交流場所與鄰人親友的藏品之間,眼愈高,手愈勤,十幾歲已經能提筆創作了。 現在在他的“正居”仍然留有他十四歲時的墨跡。

立武自名其齋為正居,意為正大、正直、正義、正氣之意,是絢爛之後的方正,是險絕之後的平正,而絕非簡單的端正,寓做人與做書的道義追求於一體,很有深意。我與立武相識很久了,對這個小兄弟的為人十分敬佩,他熱情、精幹、睿智、有情趣,精力充沛,有一咱別樣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他的一副好嗓子也為他贏得了不少人氣,故而在西峰書壇人緣很好。他從90年代中期由鎮原徙至西峰習書經商,可以說至今已雙獲豐收,生意上興隆昌達,收益如意,藝術上漸入佳境,領先群倫,授徒傳藝也相當不錯,享有佳譽。他有兒有女,有房有車,有名有利,有情有義,可謂在功人士,幸福家庭。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立武習字從歐陽詢入手,先立構架,勤習既久,後入魏碑,取其方整爛漫之象,再於草書上下大功夫,費時十餘年,小草、章草、大草、狂草均有涉及,期間書風受被稱為“流行書風”的時風影響,樸拙、率稚、恣肆。2007年中國書協培訓中心在鎮原舉辦的臨摹與創作培訓班,對他產生了轉折性的影響。為期一周的培訓輔導轉變了他的理念,使他很快進入到全新的渠道。他毅然否定了之前的一切,包括已經取得的成績。他將書法學習和創作的重心轉移至行書領域和小楷方面,借鑑當代書法創作風尚和形式設計因素,潛心研究古代聖賢經典作品的全部信息,將字由大變小,融古帖和心得於一爐,大有所成,轉到了書法創作的高速公路。他善於經營字內空間,在幅度不大的範圍內窮極變化,將筆鋒的藏露、順逆、方圓與結字的大小、收放、奇正等巧妙結合,變換出千姿百態的字的個體,這些個體既有淵源出處,有著一種不同凡響的姿態和情趣。同時對於章法和整體設計,他也是有思想、有觀點、有辦法,善布白,善用印,善補空,既有遠觀的整體大感覺,又經得起仔細品味欣賞。這樣的作品,不入展那才叫怪哩。另外,我有一種感覺,他對篆刻的研究和創作,對他的書法,特別是對局部的空間經營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設險與救險,巧與拙,開與合,實與虛等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和表現力,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對比立武之些年前後的書法作品,也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定向或者定位。他自己講,不想先定一個調子把自己框起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在不斷的調整中體會書法的趣味,在不斷的變換中書寫自己的不同感覺和思想,所以我們看到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他說他有時候有意用不同的感覺書寫不同的作品,來檢驗自己的表現力是否滿意,比如在這一件作品中突出方意,在另一件作品中則強調圓意;此幅想著以隸書筆意來寫,彼幅計畫參入鍾繇的意韻等等。這樣一來,臨就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臨,創就是有意識有思想的創,自然就避免了一般化地重複和平庸。馬立武曾用過“意廬”為齋號,這個意字真是恰如其分,他說創作書法就是書寫思想,以此觀之,確實如此。這也體現了他的匠心獨具,或許恰恰就是立武的過人之處。寫到這裡,我聯想到自己在書法教學和創作過程中悟到的一個問題,即書法分離能力或者叫提純能力是一個高水平書法家的基本素質。就是說在創作中有意用甲時,乙、丙、丁就絕對不要跑出來;或者以甲為主,以乙為輔時,丙、丁也不能出現,乙也只能計畫控制量之內;反之亦然。而現實中比較多的情形是,控制不了,分離不清,導致作品面目混亂,特點不突出。馬立武的理念和作品則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清晰的參照對象。

值得羨慕的還有馬立武的書法狀態。他是個自由文化人,不受制於人,不受無意義的雜事干擾,不需要上班、開會、抄筆記,可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時間,這種自由的氣息自然而然地貫穿於他的書作之中。他曾言,在沒有其他事的時候,他就是寫字、讀書、教學生——點一支煙,泡一壺茶,放一首悅耳的曲子,在怡然輕鬆的狀態下任筆縱橫,那是一種多么愜意的情景!反正能幹的妻子已經把生意和家務打理地井井有條,這會兒他可以全然沉浸在藝術的美景里,與古人神會,和經典對話,優哉游哉!

馬立武書法新作 馬立武書法新作

2013年秋天,馬立武與同為70後的鎮原籍同道張永琦、張波、董小寧組成書法兄弟,在省城蘭州舉辦了四人書法聯展——“墨舞當歌”,取得了圓滿成功,廣受關注。兄弟四人不分伯仲,相得益彰,組團聯展,無論從策劃組織還是作品風格都給觀眾留下清新別致的印象,令人耳一新。既宣傳了鎮原,宣傳了慶陽,也將他們四人整體推向了甘肅書壇的前沿。這個活動本身的啟發意義尤其值得我們汲取。

我始終這樣認為,一個書家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追尋的過程,追尋適合自己的筆、墨、紙、帖、體、式,追尋並不斷調整自己的審美理想與審美標準,同時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向已定的目標前行。一個書家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心智、信念與境界的高下。在我們目所能及的範圍內被稱為書家的人是形形色色,懸殊甚巨,能被人景仰的人真是不多,立武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書法理念重點強調三個詞——線條、悟性、書寫。他說,線條是書法的基礎,悟性是修養的栽培,書記寫是才情的釋放。我們曾邀請馬立武為慶陽市書協書法大講堂開第一講,對大家極有裨益。在他的闡述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思想的獨特性和敏銳性,也看到了他的思維的高度以及他對當代國展態勢、風向、趣味的精確把握,然後回看他的作品,我由衷地說,的確,馬立武是在用智慧寫字!這種智慧不僅體現在小處、在細節上,更體現在大處、在巨觀上。

試問一下,我們能否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書法創作理念的幾個關鍵字呢?

——馬克新於2014年國慶節之際

作品欣賞

本詞條內所有圖片均為馬立武作品,請點擊欣賞。

欣賞馬立武更多精彩作品,請點擊下列圖冊。

馬立武大字書法作品集 馬立武大字書法作品集
馬立武小楷書法作品集 馬立武小楷書法作品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