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溪村

馬王溪村

馬王溪村位於湖南省瀘溪縣牡羊溪鄉,有5個村民小組,496戶2160人。自1998年來全村上下,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產發展、民風淳樸,村支兩委班子團結務實,該村正在昂首向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列邁進。

基本信息

馬王溪村發展

2005年撤鄉並村,原胡田村、雙溪村兩個村併入馬王溪村,村支兩委班子把民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作為第一目標和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為民眾想問題、辦事情,民眾習慣稱他為“貼心人”。帶頭修路通水通電,維修村小,架通電話,實現有線電視全覆蓋,無不關乎民生,貼近民心。2006年,5個組率先實現 “五通”,即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為了搞好胡田組通村公路建設,村支兩委班子入戶做工作,召開民眾會議10多場次,說服民眾自籌資金9.7萬元,積極到縣扶貧開發辦爭取項目資金5萬元。牡羊溪至王水坪段公路10.1公里,途經兩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寨,線長面廣路面管護極其複雜。所屬毛坪村地段,有近300米的路程是從寨子中通過,公路面自成溝狀,多處下陷,路兩邊住戶的生活用水徑直流入路面,常年積水,特別是雨季,路面泥濘,行車顛簸、行人難走。過來幾年,對這一段公路,在平日由專人進行養護的同時,每個季度集中開展一次“除草、清溝、鋪碎石、修邊坡”管護活動,由全村50多位黨員幹部分段定責集中時間進行管護,徹底解決了車難行人難走的狀況。村支兩委班子積極爭取,動員民眾主動籌資出力,進行全面硬化。通過多方協調,爭取縣工作隊支持改造公路資金40萬元,他立下軍令狀,村一級包括民眾自籌資金主動承擔20萬元。為了解決全村5個組村民的飲水問題。村支兩委班子多次到州縣跑資金、爭立項,爭取資金近50萬元,為推動雙溪組的人飲工程,他自己投工投勞30多個,並且在自家經濟拮据的情況下,出錢500多元購買自來水管,在他的帶動下,全組民眾紛紛投工出錢,使得該組人飲工程如期完工。另外,為維修改建村小校舍,2008年,孫支書積極向上面爭取資金10萬元,徹底改觀了教學條件和環境。

村支兩委班子以創建平安家庭為主題,全面深入推進平安村創建活動。制定按季度開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具體方案與制度。以戶為單位,定期登記、通報各戶履行“平安家庭”標準的情況。每年5月份,該村結合法制宣傳月活動,舉辦一次“與法同行,共建平安家庭”文藝宣傳匯演。通過宣傳動員,各家庭成員均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全村“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中來。70多歲的老大爺,主動要求擔任治安信息員,及時排查治安隱患,婦女小孩也積極參加到村裡的學法活動中來。通過開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村里家庭成員更加充滿活力,家庭更加和睦美滿,鄉村更加優美文明,社會環境更加平安和諧穩定。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4畝(其中:水田139畝,旱地75畝),人均耕地2.8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735畝,荒山荒地1824畝,其他面積16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全村有12戶通自來水,有1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67%和67%。

該村到鄉鎮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1.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8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9畝,有效灌溉率為65%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5萬元,占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1.45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頭,牛5頭);林業收入2.02萬元,占總收入的18%;第二、三產業收入0.78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0.22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82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8%),在省內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站橡膠、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戶,全村共鄉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33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26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哈尼族7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3人,參合率9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2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佛房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8公里,距離中學21.8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沒有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村財鄉管制度,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田水利滯後。科技含量低,農民生產方式粗放,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抓住糯扎渡移民搬遷為鍥機,發展沿湖經濟,大力發展養殖業、橡膠產業。

歷史名人

元末明初人楊宣二居老屋場雙溪口,與諸子以染匠貿易為業,大成家業。後遷一都四甲桐木沖(今永興場鄉三沖坪村一都陽),由此散枝開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