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中國著名女高音獨唱演員]

馬梅[中國著名女高音獨唱演員]

中國著名女高音獨唱演員,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曾獲國際“朱蒂喬治”大獎和中國“三八紅旗手”,先後在10餘部中外大歌劇中擔綱演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馬梅[中國著名女高音獨唱演員] 馬梅[中國著名女高音獨唱演員]

馬梅,一位來自長江之濱的女高音,自幼歌唱天賦過人,13歲便被安徽省藝術學校破格錄取。198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1988年畢業時進入中央歌劇院成為一名獨唱演員。長年嚴格的理論教育及豐富的藝術實踐造就了馬梅真實過硬的歌唱能力和精細多變的演唱技巧。1997年,她在第20屆美國邁阿密國際聲樂大獎賽上獲得第一名,摘取比賽的最高獎——朱蒂喬治大獎,成為賽事舉辦40年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2008年,馬梅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這是對她成績和價值的肯定。今天我們就走進這位歌唱家的生活,一起品味她成長的故事。 1992年參演春晚歌舞:《春天來了》。

在中國歌劇界,女高音歌唱家馬梅的藝術、藝德、藝風是有口皆碑的,觀眾愛戴、朋友喜歡、領導器重,同事敬羨 。師長稱她“ 馬梅 ”,圈內人稱呼她“梅子”,學弟、學妹稱她“梅姐”,晚輩的學生稱她“師姑”。從稱呼上看,幾乎沒有人會覺得她是個“腕兒”,尤其是“大腕兒”;從她聽從劇院安排,隨時走上舞台,不管是“開篇”,還是“壓軸”,都一樣面帶微笑,縱情歌唱,沒有人會覺得她是“星”,而且是一顆明亮的星;從她坦然面對藝術成功及自身歌唱不足而不停頓地學習、奮進的腳步中,沒有人會覺得她是劇院的“台柱子”,然而足跡早已遍步海內外……

演藝經歷

“梅子唱的都是咱百姓心中的歌”

馬梅自幼歌唱天賦過人。國小時,她就被選為家鄉和縣小紅花宣傳隊的小演員。13歲時,她憑著清唱了一首陝北民歌《翻身道情》而第一個錄取,陰差陽錯以聲樂演唱考上了省藝術學校的二胡演奏專業,由此踏上了藝術道路。

雖然她接受的是器樂訓練,但對歌唱的興趣似乎更大,平時除了上課學習,唯一讓她高興的事情,就是在操場上、樓道里、水房邊放聲歌唱。“這么好的嗓子為什麼不去唱歌?”於是聲樂老師王曉東自願輔導她進行歌唱練習,給她原來率性野唱的嗓子一些科學的訓練。在校僅學了一年的聲樂課,畢業時,她就被分配到淮南歌舞團,成了一名獨唱演員。

安徽淮南是一個礦區,馬梅經常要隨團到礦山、下礦井為煤礦工人演出,馬梅優美、自然,感情真摯的演唱,猶如天邊滑過一道彩虹,深深打動了工人們的心。從這些普通觀眾的眼神中馬梅讀到了他們對藝術喜愛、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未來的熱烈嚮往。她明確了自己發展的動力就是表現普通人的生活與情感,讓普通人喜歡和感動,為普通的大眾唱歌,唱大眾喜歡的歌。

“梅子的歌,不僅唱給中國人聽,也能唱給外國人聽”

在淮南歌舞團的4年,隨著藝術實踐的不斷擴展,馬梅意識到自己歌唱基礎知識和功力的不足,在團里的支持下,她被送往北京空政歌舞團進修了一年,之後,又正式報考中央音樂學院,她以專業第一的成績名列主課考生的榜首,但政治課的考分比錄取線低了1.5分。正當上上下下無不為之惋惜時,文化部負責院校招生的領導從她報考檔案中發現她曾榮獲“三八紅旗手”的稱號,認定馬梅政治上是“過硬”的,並按當時政策規定給予破格錄取,使馬梅邁進中央音樂學院這座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

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馬梅師從著名聲樂專家王秉銳教授,藝術指導是趙碧璇教授和趙萊青教授。在嚴師們的精心教育和嚴格訓練下,馬梅的聲樂水平迅速提高。在大學期間,她也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更高的目標:不僅要為中國人歌唱,也能為世界歌唱!

1988年大學畢業後,她進入中央歌劇院成為一名歌劇演員。其間,又遠赴義大利和美國接受高級聲樂教育,受到國際大師的精心指點。

成就及榮譽

自1988年至2000年,馬梅先後在10餘部中外大歌劇中擔綱演出,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費加羅的婚禮》、《圖蘭朵》、《茶花女》、《奧賽羅》、《丑角》、《蝴蝶夫人》、《托斯卡》、《卡門》、《波希米亞人》、中國原創歌劇《馬可·波羅》等。

2001年6月,馬梅與王霞、麼紅中央歌劇院的三朵姊妹花在紫禁城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及卡雷拉斯同台演唱了“飲酒歌”,引起世界性轟動。

2002年2月,她又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為奧地利觀眾再現了《蝴蝶夫人》的悽美絕唱,征服了音樂之都的觀眾。隨後,她又成功地與歐洲著名指揮家Phillipe Entremonet 及古典吉他大師Jose Gallardo Delray合作演出了TOYOYA古典音樂2002世界巡演。此時馬梅的藝術足跡已遍及我國港澳台及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肯亞、韓國、泰國的各大舞台,她的歌聲飛出家鄉、飛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也飛出了國界,馬梅真正實現了她不僅要為中國人歌唱,也能為外國人歌唱的心愿!

在這一時期,馬梅還參加了許多國際性聲樂比賽,在相繼捧回第36屆法國圖盧茨國際聲樂比賽、馬賽國際歌劇比賽和朝鮮平壤國際藝術節的優勝獎、金獎後,又於1997年在第20屆美國邁阿密國際聲樂大獎賽上獲得第一名,摘取比賽的最高獎——朱蒂·喬治大獎,成為賽事舉辦40年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歌劇藝術家。經過近20年的歷練,如今的馬梅已從一個只會用家鄉語唱歌的小姑娘成為一個能操著義大利語、德語、法語等語言輕鬆自如地演唱西方原版古典歌劇和各種音樂會曲目的歌唱家。

社會評價

“用歌聲回報祖國,用真情擁抱社會”

馬梅在舞台上的魅力四射,極富激情的表演相比,在舞台下卻十分低調謙遜。她說“只有台下平實地生活,了解社會,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才會在台上激發觀眾的共鳴”。保持藝術家的本色,保持藝術的鮮活力,保持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獨特風格和與觀眾的血肉聯繫,是馬梅從一個個耀眼榮譽的取得,一串串閃光的足跡中不斷學習、更新、磨練過程中對藝術、對生活真諦獲得的深刻啟示。世界歌劇前輩蓓蒂·施瓦茲夫人評價她的歌劇表演風格時說:“馬梅擁有一種渾然一體的大家風範。”

在單位里,馬梅除了自己嚴格按照劇院要求完成演出任務外,有時為了應急,根據領導安排“頂缺”演出,額外不多加一分錢,甚至為此放棄自己在外邊的商業演出機會。她每年都要參加劇院“三下鄉”或到大學普及高雅藝術演出,收入不多,且長途勞頓,但她從未有過任何怨言。馬梅數年如一日地踐行著“用歌聲回報祖國,用真情擁報社會”的人生信條。

低調不等於沒有自我,謙和不等於沒有原則。梅子對自己鍾愛的歌劇事業寄予了太深的情感,以至於她發現或認為有什麼對歌劇發展不適宜的事,便會大怒,不講情面,甚至大發脾氣。 正是台上藝術不斷更新、台下生活不斷積累、修煉,使其完成音如其人,音人合一、德藝雙馨,多才多藝的生命色彩的演變。

願這支臘梅時節生長、開放的梅花,傲雪迎春,飄香萬里。

藝術之旅

一路有“貴人”相助

馬梅是安徽人,13歲便被安徽省藝術學校破格錄取,但開始學的不是聲樂而是二胡。那時的馬梅特別喜歡唱歌,走路的時候唱,打球的時候唱,洗衣服的時候也唱。藝校新分來的一位姓王的老師住在馬梅隔壁的單身宿舍,一次偶然聽見了馬梅在洗衣服時唱歌,覺得這個小女孩這么好的條件不學聲樂很可惜,就和學校商量讓馬梅轉讀聲樂。學校沒有同意,王老師索性自己教馬梅學聲樂。

和王老師學聲樂只有三個月,馬梅就畢業了;但就是這位只學了三個月聲樂的馬梅,卻進了淮南歌舞團唱歌。對於這段經歷,馬梅只是感嘆自己好運。馬梅在歌舞團呆到18歲的時候,老團長對馬梅說,如果想提高,就必須去深造,去北京深造!

那個時候中央音樂學院一年只招幾個人,除了專業課,還要考文化課。馬梅沒有畏難,將老團長的話記在了心裡。一年多時間,她一個人在北京一邊補習文化課,一邊練專業功夫。一年中搬了8次家,沒有鋼琴,就自己買了個音笛;為了聲音,她坐公共汽車去景山,花錢買張門票,到山裡面找個沒人的地方練聲。功夫不負有心人,考試結果是馬梅專業課成績名列第一。

但命運總是會和人開玩笑。馬梅的專業課成績出類拔萃,但政治成績卻差了一分半,按照學院的規定,是不能錄取的。一下子,馬梅覺得沒了希望,回到住處痛哭。同屋一位也考音樂學院的東北女孩鼓勵她說:“不能認命,要去文化部找領導。”於是兩個大膽的女孩找到文化部教育司。教育司的副司長派人查了卷子,發現馬梅的專業課確實是第一名,就幫她想辦法。教育司的一位阿姨告訴馬梅,如果她曾經獲得過市級以上的獎勵,就能加分。馬梅想起自己前一年獲得了當地“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就立刻打電話回淮南歌舞團。團里馬上找人撬開她的箱子取出獎勵證書,又托鐵路上的熟人連夜帶到北京。音樂學院看到證書,立刻給馬梅加了10分,她毫無爭議地被錄取了。

“我恨不得立即飛到災區去!”

在藝術生涯中碰到了這么多好人,馬梅覺得很幸運,她說自己是“傻人有傻福”。也正因為如此,她在大學裡格外用功,每年都是第一名。她說:“最起碼我要對得起這些幫助過我的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獨唱音樂會現場,令觀眾動容的還有馬梅那關注四川地震災區的那份急切心情。

“當我在第一時間得知四川發生了超強地震了,我恨不得立即飛過去,和那些受災的人們在一起,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救災,哪怕用手刨土拔出一個是一個……”這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馬梅眼睛噙著淚水,充滿傷感說的一段話。當天的晚會,正是在她和主辦方的共同倡導下,一場商演成了現場募捐晚會。

5月12日,馬梅正在家裡準備第二天來深圳和樂隊合練的事宜。當地震的訊息傳來時,她懵了!心裡太壓抑,太難受了!馬梅說,結果那一天,她沒有邁出家門一步,就是盯著電視機,關注每一條有關地震的最新訊息。馬梅是安徽人,在四川只有幾個同學,地震發生後,她在第一時間和同學取得了聯繫,詢問情況。當5月13日到達深圳後,馬梅不是急著和樂隊合練,而是和主辦方商量,適當調整獨唱音樂會的主基調,加入更多的抗震救災元素,用音樂鼓勵人們支持災區,積極募捐,撫慰災區傷痛。馬梅告訴記者,在珠海的那場音樂會已為災區募捐到20多萬元。當天晚上的這場音樂會,她和主辦方不謀而合,要把它辦成一場現場募捐活動。為此,馬梅在節目及時作出調整,將原來以唱外國歌曲為主改成了以中國歌曲為主,突出民族精神,融入濃濃的思鄉思親人元素。

馬梅說,我不是專業救援人員,不是醫務工作者,不能到災區直接去救死扶傷,為他們重建家園;但我是一位音樂人,我可以用歌聲去喚起全社會對災區的關注,積極為災區募捐,同時用歌聲去鼓舞災區人們勇敢點,堅強點,為他們送去一濟心靈雞湯,減輕他們身心的痛楚。“回到北京後,我將參加一系列抗震救災義演活動,並要再次捐出自己的愛心。”臨近採訪結束時,馬梅如是說。

熱議

炮轟西單女孩

“一個在西單捷運通道里唱歌的女孩怎么就上春晚了。正規的藝術學校學生學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藝術家一輩子也上不去,但一個在西單捷運的女孩,只因為媒體的報導,就成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種走捷徑的做法。如果這樣大家都去西單唱歌好了,別去學校學習了。”西單女孩亮相春晚的訊息一出,即刻引來了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馬梅的強烈炮轟。

對於西單女孩任月麗這樣的草根能夠踏上春晚舞台,有媒體懷疑其背後有著多么強大的推手。任月麗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正在考慮的一件事情是將那把在春晚上抱著的吉他拍賣掉,所得的款項將捐給慈善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