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諾爾瑪》是國家大劇院首度製作的貝里尼歌劇作品,2014年9月11日進行了首演,並於2015年4月30日-5月3日再度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劇中匯聚了義大利女高音拉凱萊·斯坦尼西等國際一流的主演陣容,其中劇中諾爾瑪的角色就需要能夠掌握聲音,技巧和風格的義大利歌劇傳統美聲唱法,對演員具有一定表演要求。女高音歌唱家孫秀葦、莫華倫、女中音楊光等歌唱家也加盟該劇演出。 《諾爾瑪》 原為二幕正歌劇,由羅馬尼編劇,貝里尼作曲,1831年12月26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次公演,劇中當時的角色諾爾瑪是由帕斯塔扮演、阿達爾吉薩由格里西扮演、波利翁由唐譯利扮演。作品是一部英雄歌劇,被稱作以表現女主角為主的歌劇。

相關文獻

歷史背景

歌劇《諾爾瑪》的故事劇情發生在公元前50年,羅馬征服高盧人的過程之中。當時高盧人信奉德魯伊特教。“關於高盧人的歷史,特別是有關西元前1世紀中葉高盧被羅馬人征服以前的歷史(即所謂的“獨立”高盧時期)在很長時間內一直處於半隱半現少有人知的狀態,其原因在於獨立時期的高盧人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人們只能根據古代希臘、羅馬人的相關記載去粗略了解古代高盧人的生存狀態。隨著19世紀中葉考古學的興起,古代高盧人的面目才得以真實顯現,他們的文明程度比人們通常想像的要先進許多。”《諾爾瑪》劇中所描繪的正是凱撒入侵高盧時期高盧人的生活狀態——高盧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免遭異族踐踏,為了獲取民族獨立而奮勇抵抗。體現為劇中多處合唱曲,以粗俗狂躁的語言文字,和激越奮發的音樂語言淋漓盡致的展現出古代高盧人勇武好鬥的個性特徵與堅強不屈的可貴品質。

歌劇《諾爾瑪》,其腳本有羅馬尼根據根據法國劇作家亞歷山大·蘇梅的同名悲劇改編而來。講述了關於古代德魯伊特清教教徒的愛情、陰謀與背叛的悲劇故事。歌劇中祭司長諾爾瑪所屬的德魯伊特是包含在古代凱爾特人之中的一個階層。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上阿爾卑斯山以北最早興起的史前民族,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居住在今日法國、比利時、德意志西部與義大利北部的地區。在歷史上,他們雖從未形成自己的書面語言,未形成統一的民族,然而他們卻擁有著如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頑強不屈的反抗羅馬人的統治。凱撒在《高盧戰記》中提到:“全高盧中,凡是有一些地位和身份的人都分屬於兩個階層……一個是祭司階層,一個是騎士階層,前者專管有神靈方面的事情,主持公私祀典,以及解釋教義上的問題。有大批的年輕人,為了向他們學習,集中在他們周圍,他們在這圈子中很受尊重……這些祭司們每年有一個固定的日子,集中在卡爾努德斯——一般都認為它的領域是全高盧的中心——一塊聖地,舉行會議。”作為古代凱爾特人祭司,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職能:如負責主持祭祀,充當人與神之間的溝通中介,向神祈求賜福,同時傳達神的旨意,在教徒們心中他們是人與神的結合體。劇中祭司長諾爾瑪便充當著這一重要角色。德魯伊特教的祭祀一般是在橡樹林中進行,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儀式便是人祭。這些教義教規在《諾爾瑪》歌劇場景中都有真實的對照。如“聖地”對應劇中的場景即是聖林:第一幕諾爾瑪用金鐮割下聖樹上的槲寄生,並用純潔的白布包裹,進行莊嚴神聖的祈福,也是古代德魯伊特教的宗教儀式;在歌劇結尾處,諾爾瑪與波利翁紛紛跳入火堆赴死,便是德魯伊教活生生的人祭。

社會背景

18世紀末,格魯克進行了歌劇改革,在他的作品《阿爾切斯特》的序文中,清楚地說明了他的歌劇改革的要點:音樂要從屬於戲劇;要壓制歌手們不顧內容的炫耀聲樂技巧合作娛樂性的表演;要除去與劇情和與台詞無關多餘的裝飾性花腔表演和無故穿插的音樂;要使序曲反應全劇的氣氛和情節的發展。他要求音樂儘量自然、樸素、真實地表現戲劇內容。格魯克的這一舉措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使得作曲家更加注重音樂與詩詞的緊密結合,同時也影響了聲樂演唱風格,去除矯揉造作的形式之風,追求自然純美與延綿悠長的音樂效果。貝里尼從前輩的歌劇改革中受益良多,格魯克音樂服從戲劇的核心宗旨與趨向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對貝里尼的歌劇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格魯克提升了宣敘調在歌劇中的地位,使其不再只作為詠嘆調的陪襯而存在。貝里尼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宣敘調配以旋律,更加富於歌唱性,同時仍保留其語言性特色。在《諾爾瑪》中貝里尼充分的運用樂隊與人聲去表現戲劇因素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旋律的精心雕琢可謂巧奪天工。不論是詠嘆調或是重唱,都能緊密結合唱詞,恰如其分的展示人物的情感世界,彰顯出貝里尼抒情戲劇的音樂主張。同時在音樂取材上,貝里尼摒棄了義大利喜歌劇常用的神話題材與傳奇故事,而採用了真實的歷史題材,也能體現出格魯克改革的趨向現實主義的創作新主張。

19世紀,歐洲社會整體上進入了資產階級革命階段,其中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崙專政為最重大、最有影響的事件,它突出的表現為世襲的封建貴族向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權利轉換。對這一事件做出第一反應的,是一向十分敏感和活躍的思想文化界。以華茲華斯、柯勒律治、濟慈、雪萊、拜倫、歌德、海涅、喬治桑、雨果等位代表的浪漫主義文學藝術風靡一時,他們的作品反對崇拜理性,追求個性解放,歌頌自然之美,體現民眾感情。浪漫主義思潮很快從思想文化領域蔓延到音樂藝術世界,不僅對浪漫主義音樂作品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為這類作品提供了文學基礎。長年處於奧地利帝國奴役之下的義大利人民,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激勵與鼓舞,民族獨立意識被喚醒,愛國熱情空前高漲。這一時期的歌劇創作題材多數與民族情感息息相關,鼓舞人民抗戰鬥志的英雄性歌劇層出不窮,紛紛表達出作曲家的政治態度與國家榮辱感。《諾爾瑪》在時代號召下,從浪漫主義的肥沃土壤中孕育而生,以其鮮明的浪漫主義創作特徵,擲地有聲的表達出作曲家貝里尼的愛國熱情和革命主張,並成為義大利浪漫派格局的開山之作。其中極具號召力的民眾合唱被義大利人民廣為傳唱,發展成為義大利愛國曲調。

關於作家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1831年,作曲家貝利尼在上一部歌劇《夢遊女》成功之後受到斯卡拉歌劇院的委託創作一部新的歌劇,於是貝利尼考慮將當時活躍於戲劇舞台的《諾爾瑪》搬上歌劇舞台。貝利尼和他同時代的多尼采蒂和羅西尼在創作速度上有所不同,他的歌劇精工細作。其作品的特點是自然流暢的旋律,他似乎不必依靠曲式或規範,在他的筆下旋律驚人的擁有了生命及靈魂,它綿延不斷如行雲流水,以自己的意志生長發展。其歌劇往往一氣呵成,直到結束才給人以喘息。在這方面,"鋼琴詩人"蕭邦及"指環"的作者華格納都十分欽佩他,而後來的斯特拉文斯基則把他與貝多芬相提並論。雖然貝利尼希望能夠在《諾爾瑪》上面畫較長的時間來打磨,但迫於無奈,這部《諾爾瑪》最後也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在這部歌劇中,貝里尼減弱了旋律中的裝飾部分,自然樸實卻扣人心弦。有時根據特殊需要,這部歌劇也作四幕演出。

關於主創

國家大劇院首度請來歐洲頂級導演皮耶阿里,該導演也同著名導演烏戈·德·安納相似,也是集各種工作於一身,如經常作為一部新製作的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等,確保所追求的和希望展現的藝術效果的完整性和合一性的最大化。本次邀請該藝術家作為國家大劇院製作《諾爾瑪》的導演和舞美設計,一定能夠在他所想給觀眾營造的作品意境給予充分的最佳的詮釋。

2006-2008年間作為德國德意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被稱為是繼朱塞佩·西諾波利之後唯一的義大利音樂總監,義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獲得者,指揮大師雷納托·帕倫波首次飛抵國家大劇院,為國內觀眾呈現保質保真的原味音樂。另外,服裝設計曾在歐洲各大重要的劇院和多部知名的歌劇中擔任服裝設計和設計助理,並且與導演皮耶·阿里合作過《卡門》和《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而燈光設計弗朗哥·馬里曾在國家大劇院與帕爾瑪皇家歌劇院聯合製作的《弄臣》中擔任過燈光設計,編舞亞歷山大·潘澤沃爾塔也在2013年國家大劇院製作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擔任編舞與助理導演,此次二人再度合作,為觀眾打造出一部精品之作。

劇情介紹

劇情梗概

NORMA NORMA

公元前50年,羅馬滅高盧,特洛伊教大祭司奧羅維索號召民眾奮起抗敵,其女諾爾瑪雖為祭司長,卻與羅馬總督波里翁相愛,並已生下兩個孩子。而波里翁此時已愛上了年輕的女祭司阿達爾吉薩,打算和她一起逃到羅馬。懷著負罪感的阿達爾吉薩向諾爾瑪懺悔,諾爾瑪憤怒至極,想把兩個孩子殺死又不忍心,於是讓阿達爾吉薩把孩子送給波里翁。阿達爾吉薩被諾爾瑪感動,表示一定拒絕波里翁。但波里翁卻一心愛著阿達爾吉薩,諾爾瑪再次被激怒,宣布奮起戰鬥。波里翁為救阿達爾吉薩被俘獲後,諾爾瑪向波里翁表示,只要放棄阿達爾吉薩,她寧死也會救他。波里翁卻寧願自己一死,也要求諾爾瑪寬恕阿達爾吉薩。諾爾瑪憤怒地宣布,一定要以阿達爾吉薩祭神。最終諾爾瑪宣判要以神的名義把一個背叛祖國的女人處以極刑,她竟說出這個女人就是她自己,勇敢地走向火刑台。波里翁終於被她的愛感動,一起走向死亡。

劇中人物

諾爾瑪(女高音):女祭司長

波利翁(男高音):羅馬總督

阿達爾吉薩(女中音): 青年女祭司

奧羅維索(男低音):德洛伊特族領袖

弗拉維奧(男高音): 羅馬軍隊軍官

克洛蒂爾達(女高音): 諾爾瑪的侍女

其他:德魯伊祭司、德魯伊戰士、諾爾瑪與波利翁所生的兩小孩。

分幕劇情

序曲:又稱為“交響曲”,開始以最強烈的和音嚴肅地奏出,使人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繼而是橫笛與豎笛吹出優美的主題,接著是《勇壯進行曲》及弦樂奏出的輕快旋律,暗示出全劇的內容。這是一首標題為交響曲的序曲,從前常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在貝利尼的序曲中是最廣為人知的曲目。

第一幕

諾爾瑪插圖 諾爾瑪插圖

第一場 德洛伊特的聖林中

在德洛伊特教徒們的森林中的聖域裡。德洛伊特教是高盧人崇信的宗教派別。在歷史上高盧人的領土是從庇里牛斯山脈跨過萊因河,包括今天的比利時、法國、以及德國和荷蘭的一部分,再加上瑞士的大部分土地。由於高盧戰爭的結果,他們被迫屈服於羅馬的統治之下。但他們的內心是反羅馬的,並不甘心受他們的統治,常常抓住時機進行反抗。 他們在森林的中央部分開闢了一塊聖域,在一顆伸展著枝條的碩大青岡櫟樹下,設有一個神聖的祭壇,旁邊有戰神和埃蘇斯的盾牌。

莊嚴的進行曲調的聲音越來越高昂,德洛伊特教的僧侶們,士兵們和教長奧羅維索等人,秘密地在半夜來到聖域。不久管弦樂聲弱了下來,奧羅維索以威嚴的語調宣布:“德洛伊特教徒們,登上那神聖的山岡!”。他們很久以來就苦於羅馬侵略軍駐紮在這裡,已經是忍無可忍了。他們祈求神能夠保護他們奮起戰鬥來打敗羅馬軍隊。他們將登上山岡,去等待新月初升,時刻一到,就敲打青銅的盾牌三下。奧羅維索告知大家,擔當敲信號任務的是諾爾瑪。這時大家唱起大合唱《〈靠神啟示的力量〉。這是一首類似進軍歌的曲子,奧羅維索也和大家同聲歌唱著走向山岡,漸漸地消失在森林之中。

接著管弦樂奏出模仿自遠至近的足步聲,舞台上出現了羅馬總督波利翁與軍官弗拉維奧。弗拉維奧警告諾爾瑪不準族人走近聖地,違者格殺勿論。當提到諾爾瑪的名字時,波利翁的臉上出現了非常奇怪的困窘表情,這使弗拉維奧感到驚訝。就問他為何聽到這個女人的名字時感到如此為難呢? 這時波利翁唱出了扣人心弦的戀歌:《在維納斯祭壇之下》。

波利翁告訴他說:“諾爾瑪為了我而破壞了她純潔的誓言,並且生出了兩個孩子。但是現在我的心已經離開諾爾瑪,被年輕美貌的阿達爾吉薩吸引去了”。他開始唱“在維納斯的祭壇下”。他在歌中告訴弗拉維奧,有一天他朦朧地感到和阿達爾吉薩正在羅馬幸福地攜手嬉戲時,忽然濃霧籠罩了祭壇,當重見陽光時再也看不到她的蹤影,耳邊只能聽到呻吟的聲音,而在半睡半醒中卻看到諾爾瑪前來復仇,令人十分恐怖。

這時敲過一陣銅鑼和銅鼓後又吹起了喇叭,在進行曲聲中感到有人在集合的跡象。弗拉維奧叫波利翁趕快逃跑,而波利翁卻說要把對方打敗,還逞強地說;“新的愛情一定能保護我”。但結果二人還是一塊躲藏起來了。

僧侶、修女和士兵們上場。他們莊嚴有力地合唱著“諾爾瑪來了”,分給身邊的女人們後就結束了祭禮儀式,然後和大家一塊退場。

大家退場後阿達爾吉薩提心弔膽地走近祭壇,她為愛情和恐懼的心情而苦惱著撲倒在壇前,輕輕地悲嘆著唱著:《求神給予保護》。這時波利翁上場,他喊著:“可愛的人兒”,並想和她擁抱,但她卻畏懼地躲開了。波利翁說:“去吧,殘酷的人兒”,就這樣在他們二人之間開始了戲劇性的對話。波利翁希望她到羅馬去,表示願意和她在一起長久地過幸福的生活。她終於為波利翁的熱情所打動,斬釘截鐵地向他發誓說不管遭遇什麼風險,也要和他在一起。二人約定明天還在這裡相會,然後一起逃跑。

第二場 開幕時場上是諾爾瑪的房間

她與波利翁所生的兩個孩子,就養育在這個黑暗洞穴的隱匿處。牆上掛著熊皮,椅子上鋪的也是獸皮。諾爾瑪擔心波利翁回羅馬國時會拋棄自己和孩子,所以情緒很激動。她悲哀地感到如果那一天來臨時,自己將會發狂。管弦樂表現出她煩躁的心情。

過了一會兒好象有人來到這裡,諾爾瑪就叫孩子們和克洛蒂爾達一起退下去。來訪的人是阿達爾吉薩,她在為愛情和信仰間所發生的矛盾而煩惱,她向諾爾瑪坦白說自己想放棄信仰“一個人悄悄地離開寺院”為愛情出走。這觸動了諾爾瑪本人所經歷的悲傷,所以對她很同情,親切地把她摟在懷裡唱了很長一段美麗的二重唱。其中“請擁抱我”那一段,炫耀了裝飾性的技巧,是很美妙動聽的。她二人各自唱出陶醉於自己的愛情回憶的歌聲,這歌聲不久就溶合在一起,美麗的餘音繚繞不絕。

諾爾瑪問那個男人是誰?阿達爾吉薩回答說他是羅馬人,這時波利翁突然上場。諾爾瑪說:“要沉住氣,不要發抖”。當她得知阿達爾吉薩的情人是波利翁時,非常震怒並當面痛罵這個犯了雙重罪行的人,她激動地喊道:“噢,你這個畜牲!”波利翁想把阿達爾吉薩帶走,但她並不想跟他走。憤怒的諾爾瑪命令波利翁趕快滾開,這時聽到人們在尋找諾爾瑪的聲音,也聽到戰神在呼叫她的聲音。她和阿達爾吉薩一起離去,波利翁也抱頭退場。

第二幕

諾爾瑪插圖二 諾爾瑪插圖二

第一場景 諾爾瑪的居所

在堅決的和弦音之後,強有力地奏出了表現諾爾瑪不幸的旋律,隨後轉入飄蕩著一縷哀愁的安靜曲調。在這段前奏聲中開幕。手持短刀的諾爾瑪,在燈光下凝視著孩子們。她下決心要把孩子殺掉,管弦樂給人一種恐怖感。她看著天真入睡的孩子,內心深有感觸地唱道:“兩個寶寶睡著了”。她不忍心自己動手殺死天真入睡的孩子,於是命令侍女克洛蒂爾達把阿達爾吉薩叫來。

決心一死了之的諾爾瑪,拜託阿達爾吉薩把孩子給波利翁送去。阿達爾吉薩為了阻止諾爾瑪想要殉情而死的念頭,就向她發誓說自己一定拒絕那個男人,一定回來和她一起留在寺廟裡。這裡有一段清澈絕妙的二重唱:《目不轉睛地看著吧,諾爾瑪》。諾爾瑪為阿達爾吉薩的友好誠意所感動,精神又恢復起來,兩個人一起唱起二重唱:《直到最後》,共同歌頌永遠不渝的友情。

第二景場 面又改在森林中的聖域裡

奏出莊嚴的前奏後,士兵們集合起來,對羅馬軍隊的動向作著種種的議論。奧羅維索說接替波利翁的將是一個更加冷酷的總督,他高喊:“不要強權政治”。大家要求辨明諾爾瑪有無起來戰鬥的意向。奧羅維索說我們要假作平靜,待時機一到就一口氣打敗敵人。大家應和著他,在戲劇性的合唱聲中結束了這一場。

第三場景森林中的聖伊敏斯爾寺院廣場廣場中央有祭壇

諾爾瑪惦念著阿達爾吉薩此行的結果,在等待她的歸來。與她的期待相反,克洛蒂爾達前來報告說波利翁對阿達爾吉薩不死心,不想叫她回到諾爾瑪的身邊。諾爾瑪被這個訊息觸怒,就很激憤地走近盾牌,把它敲擊了三下。這是通知準備戰鬥的信號,在告急的音樂和雄壯的曲調聲中,很多男女僧人和士兵們,從四面八方匯集起來。諾爾瑪宣布是奮起戰鬥的時候了。諾爾瑪宣告起義。在雄壯的音樂聲中,異口同聲的呼唱著“打仗、打仗”“血債!血債”“殺!殺”,呼聲四起。此時管弦樂奏出不安的音樂,克洛蒂爾達慌忙跑出來,說寺院內被羅馬人沾污了。不久從裡面捉出羅馬總督波利翁,他為了約會阿達爾吉薩被捕。大家認為這位俘虜正是祭獻戰神最好的祭品。奧羅維索首長於是拔出腰間短刀,走近祭壇前。諾爾瑪忽然上前搶起父親手中的短刀,想親自刺進波利翁的胸腔,可是忽然她又停住了手。大家很詫異諾爾瑪這一行為。諾爾瑪說一定有人在背後指使他來到寺院,主張要仔細查問。於是奧羅維索及眾人退出,只留下他們二人。諾爾瑪唱著:《如今你落在我手中》,她們又展開了激昂的二重唱。

諾爾瑪說“現在只有我可以救你的命,只要你不接近阿達爾吉薩,就是為了孩子們我也要救你”。但是波利翁說我不能做那樣卑怯的人”,拒絕了她的要求。諾爾瑪說“我曾想殺死孩子後自己也死去”,所以勸他還是放棄阿達爾吉薩為好。但是波利翁還是拒絕,而且堅決地要求叫她乾脆把自己刺死。憤慨萬分的諾爾瑪遂宣稱要處阿達爾吉薩死刑。波利翁再三的哀求萬萬不可殺害她,但是被妒火燃燒的諾爾瑪,決定將阿達爾吉薩處死在他眼前祭獻給神。

波利翁說“這全是我的過錯”,請她寬恕,希望能饒阿達爾吉薩一命。諾爾瑪燃燒起嫉妒的怒火。宣布一定在他的面前,把她當作祭神的犧牲品殺掉。

諾爾瑪把人們召集來,宣布要把侵犯了神威的一個修女,作為祭神的犧牲品殺掉。她說必須把破壞純潔、背判祖國、不知廉恥的修女,用神的名義處以極刑。人們問這個女人是誰? 波利翁十分擔心諾爾瑪將要說出阿達爾吉薩的名字。

但是很意外,諾爾瑪卻宣布這個女人就是自己,這使大家都目瞪口呆地凝視著她,諾爾瑪安靜地命令為犧牲者準備火葬用的木柴。她對波利翁說“不論你的態度如何冷漠,我對你的愛一定能把我們聯結起來不分離”,波利翁才感受到諾爾瑪對自己的愛是巨大而深沉的,於是發誓願和她一起死去。

諾爾瑪的事情發生得太意外了,所以聚集在這裡的人們都半信半疑。諾爾瑪走近父親,說自己是一個罪孽深重的女人。人們說;“諾爾瑪,你快為自己申辯”。諾爾瑪對父親說自己已經是孩子的母親,那些孩子就在克洛蒂爾達那裡。她說出實話之後,又為孩子求情,希望“不要讓他們也充做犧牲品”,並請求父親憐憫和照顧他們。奧羅維索為自己女兒的話不知所措,後來終於流著眼淚,答應即將去世的女兒的要求。

此時,諾爾瑪平靜的命令下屬準備木柴火祭。不久祭司們用帳幕把諾爾瑪蓋起來,高聲命令:“向火刑台前進”。諾爾瑪向父親致意之後,就和波利翁向火刑台走去。大家高聲合唱著:《走向火祭台吧》,這歌聲表示這種犧牲定能清洗祭壇和寺廟。這時終場的幕落下。直至閉幕始終使人處於難以喘息的緊張之中,至此名作《諾爾瑪》終於結束了。

劇中亮點

1、作曲家貝里尼與多尼采蒂、羅西尼同期,被稱為浪漫主義前期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

2、該劇故事源於希臘神話“美狄亞”,根據“美狄亞”的故事改編的歌劇、芭蕾、現代舞等作品都有很多,但“諾爾瑪”的歌劇只有這一部。

3、本部歌劇愛國主義色彩強烈,尤其是合唱部分更能夠體現人民為了保衛家園奮勇抗爭的堅定信念;

4、《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是本劇最知名的詠嘆調,世界各大歌劇院均用不同的方式演繹,期待本版的“聖潔”亮相;

5、劇中女高女中的數段二重唱,清脆柔美,可以讓觀眾充分感受到聲樂與和聲的魅力;

6、該劇是國家大劇院首部貝里尼歌劇,亦是本部歌劇在國內的首次演出。

7、歐洲頂尖歌劇導演及舞美設計皮耶·阿里將呈現另一風格的經典,讓觀眾看到“不一樣味道”的歌劇。

8、指揮雷納托·帕倫波,2006-2008年間作為德國德意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是繼朱塞佩·西諾波利之後唯一的義大利音樂總監,也是義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獲得者,為國內觀眾呈現出保質保真的原味音樂。

9、Rachele Stanisci在歐洲各大歌劇院演出並與里奧·奴奇、丹尼爾·歐倫、強卡洛·德·莫納科等均有合作,她曾於2013年受邀訪華演出音樂會版《諾爾瑪》,本次將圓她在中國演出歌劇《諾爾瑪》的夢。

10、孫秀葦在2014年6月曾出演過國家大劇院版《駱駝祥子》後,引起了各界的強烈反響,但她本人覺得最心儀、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是“諾爾瑪”,她的再次出演會給帶給觀眾驚艷的感受,值得期待。

主創主演

主創名單

導演、舞美設計
皮耶·阿里
指揮
雷納托·帕倫波
服裝設計西蒙娜·莫萊希
燈光設計弗朗哥·馬里
多媒體設計塞爾喬·梅塔里
編舞
亞歷山大·潘澤沃爾塔

主創介紹

導演、舞美設計:皮耶·阿里

導演 皮耶·阿 導演 皮耶·阿

個人簡介

皮耶·阿里,出生於佛羅倫斯,在當地學習建築。他的職業生涯開始於擔任“大毒蛇”戲劇劇團的導演。他所設計的戲劇製作非常前衛,而且經常在最負盛名的國際戲劇節上演,如南錫,阿維尼翁,華沙,加拉加斯,弗羅茨瓦夫,阿姆斯特丹(荷蘭藝術節)等。

主要成就

從1982年開始和阿諾德·勛伯格合作,包括 在斯卡拉歌劇院合作的音樂劇和歌劇,後又與薩爾瓦多·夏禮諾合作《范尼塔斯》和《羅恩格林》等兩部作品。其中《羅恩格林》被認為是現代音樂戲劇的傑作,並參加了阿維尼翁和柏林的藝術節。

1983年至1985年,在威尼斯鳳凰劇院,他設計了多尼采蒂的“愛之甘醇”,在維琴察奧林匹克劇院設計了布里頓的《寓言》和莫扎特的《西庇阿的夢》。

1986年,結合愛倫坡的著名的文本與德彪西音樂,創作了歌劇《厄舍古屋的倒塌》,並於秋季斯卡拉劇院的德彪西音樂節首演。這是他第一次將電影作為劇作舞台上的一個基本要素,對以後的舞台語言表達有決定性意義。

自1987年起,他開始與博洛尼亞市政劇院合作,指導了全本華格納的《指環》。鑒於在電影領域的發展中積累的豐富的經驗,他充分利用壯觀真是的場景與抽象藝術概念相結合的運動奇觀。此作品所獲的巨大成功被認為是華格納戲劇中的一個里程碑。在1992年上演的最後一個輪中,里卡爾多·夏伊出任指揮,演繹了《諸神的黃昏》。

他作品當中獲得最高讚譽的包括於艾克斯普羅旺斯音樂節上演的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之後也在里昂,尼斯和熱那亞復排)和在蘇黎世歌劇院威爾第歌劇“游吟詩人”。

從1991年起,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與熱內亞卡洛·費力切劇院及威尼斯鳳凰劇院聯合製作的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還有斯卡拉劇院新製作的多尼采蒂的《拉美莫爾的露西亞》(1992)和貝里尼的《騰達的貝亞特里切》(1993)。珀賽爾的《賽爾狄多與埃涅阿斯》和在巴勒莫的馬西莫劇場演出的蒙特威爾第的《忘恩負義者之舞》。

之後在斯卡拉歌劇院演出薩基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菲萊》,由里卡爾多·穆蒂執棒(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製作),在熱那亞的卡洛·菲利斯劇院新製作費加羅的婚禮,,並在維羅納愛樂劇院演出一個周期的維瓦爾第的《水仙女》、莫扎特的《善意的謊言》,蒙特威爾第的《忘恩負義者之舞》等。

在1996年又獲得巨大成功,他在里爾歌劇院演出的德彪西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贏得了著名的“音樂的勝利”的榮譽(1996年法國最好的表演),並隨後在都靈皇家劇院工作。此外,在1996製作了《莎布蘭的瑪蒂德》和《滕達的貝亞特里切》。

在1998年至1999年演出季又在華沙市政府劇院演出《西蒙·波卡涅拉》在博洛尼亞和在,在斯卡拉歌劇院演出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在都靈皇家劇院製作莫扎特歌劇《唐璜》,在馬切拉塔歌劇節演出威爾第的早期作品《波尼法西奧伯爵奧貝托》。本次演出的成功,確保在2002年在斯卡拉劇院和熱那亞卡洛·菲利斯劇院的復排。。再次於博洛尼亞市政劇院演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證實了他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舞美設計的大師之一的地位。

2001年在博洛尼亞市政劇院製作了《阿依達》(2002年在卡羅·菲利斯劇院復排),是一部集中體現現代流行演繹元素的作品,無論是對先進舞台機械技術的運用,還是為電腦特技的營造,衍生成為皮耶·阿里的新語言。在同一年,根據新鮮的創作理念,在巴勒莫的馬西莫歌劇院製作了《盜賊》,而在2002年在巴卡的卡爾德隆和普拉托的法布里科恩劇院演出的《恆親王》,被認為是回歸劇場的一個重要的作品。此外,在2002年,羅馬歌劇院演出的弗拉維奧·斯科尼亞的《失去的記憶》,在那裡使用數字投影是劇目更加玄妙多變,呈現出非凡的超前概念。2004年是威爾第的“安魂曲”的由羅斯特羅波維奇指揮的托斯卡尼尼愛樂樂團,為此,Pier'Alli創建一個可視化的較富有遠見的設計。同時致力於在斯卡拉歌劇院演出的《滕達的貝亞特里切》的創作工作。

2005年在巴勒莫的馬西莫劇場製作了《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和在塞維亞製作的《西蒙·波卡涅拉》,在帕爾瑪皇家歌劇院新製作的《埃爾納尼》和羅馬歌劇院新製作《奧羅·德·里諾》。

在2006年瓦倫西亞藝術館的開館演出中,由祖賓·梅塔執棒的貝多芬的《費德里奧》,並繼續在羅馬歌劇院個兩部新製作《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及《卡門》的並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三部作品再一次驗證了Pier’Alli新型的創作理念的成功。

2007年的開年之作是在安科納的阿爾繆斯劇院的貝里尼歌劇《海盜》,與貝里尼音樂產生美妙共鳴也是一個現代版本。此外,在2007年在都靈的皇家劇院和帕爾瑪皇家歌劇院Pier'Alli 復排了《埃爾納尼》,和在瓦倫西亞的洛杉磯歌劇院復排《費德里奧》,以及在巴塞托歌劇院新製作了威爾第歌劇《奧貝托》並參加了帕爾瑪皇家歌劇院的威爾第藝術節的演出。在2008年,製作了由喬治·普萊特執棒,在博洛尼亞市政劇院演出的全面和最終版本的威爾第的“安魂曲”。由於在巴勒莫的馬西莫劇場成功演出了《清教徒》,博洛尼亞市政廳歌劇院和卡利亞里抒情劇院相繼邀請該劇在2009-2010年間上演。由於在羅馬歌劇院演出成功後頗受關注,使得塞維亞的馬耶斯特蘭薩劇院邀請《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在當地演出。2010年,他與里卡爾多·穆蒂在羅馬歌劇院合作羅西尼的《法老莫伊茲》,並獲得輝煌的成功。

在2011年,Pier'Alli在博洛尼亞市政廳歌劇院製作的《清教徒》在日本進行了巡演。,又在瓦倫西亞和畢爾巴鄂分別製作了《費德里奧》和《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並在佩扎羅製作了一部新的羅西尼歌劇《勃艮第的阿德萊德》。

指揮:雷納托·帕倫波

雷納托·帕倫波 雷納托·帕倫波

個人簡介

雷納托·帕倫波在熱情和對於音樂渴求的指引下,將自己獻給了歌唱、配器、合唱指揮、鋼琴和作曲的學習,並同時對於歌劇演出的濃厚興趣,使他在年僅19歲是就在指揮台指揮了《游吟詩人》。

自此,雷納托·帕倫波就在演繹大作品和與客座指揮國際重要的劇院中開始自己偉大的藝術生涯,如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倫敦的科文特花園,巴塞隆納的利賽歐歌劇院,華盛頓國家歌劇院,芝加哥抒情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東京、畢爾巴鄂、熱那亞的卡洛·菲利斯、卡利亞里抒情劇院、圖靈和帕爾瑪的皇家劇院、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那不勒斯的聖卡洛歌劇院、瑪蒂娜·弗蘭卡音樂節、羅西尼歌劇音樂節和維羅納的競技場。

主要成就

2009年,他在巴里的皮特盧切利劇院的重新開幕演出《圖蘭朵》中擔任指揮。

雷納托·帕倫波的職業道德涉及非教條主義但飽含對於譜子的絕對尊重的嚴正態度,並且專注於展示情節劇的戲劇手法以及它在歐洲全局內的發展。從羅西尼到馬施納,從多尼采蒂和貝里尼到威爾第、梅耶貝爾,普契尼和焦爾達諾。在保持同樣精神的狀態下,他也投入到交響樂音樂的演出中,從維也納古典主義到馬勒、亨德米特,並經過一大段浪漫主義和前浪漫主義的德國作品後到德沃夏克、葛利格和柴可夫斯基。

雷納托·帕倫波作為指揮的另一個非凡的特質就是將戲劇表演建立在聲樂表現的基礎上。

由於他的藝術成就,他獲得義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

演員分組表

諾爾瑪(女高音)拉凱萊·斯坦尼西,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孫秀葦,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波利翁(男高音)安德加·高羅切戴伊,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莫華倫,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阿達爾吉薩(女中音)索尼婭·加納西,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楊光,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奧羅維索(男低音)羅伯托·斯堪迪烏齊,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田浩江,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弗拉維奧(男高音)王沖,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郁永釗,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克洛蒂爾達(女高音)張心,出演時間(2014年9月11日、13日)
張浩,出演時間(2014年9月12日、14日)

主演介紹

 

孫秀葦 飾演 諾爾瑪

孫秀葦 孫秀葦

個人簡介

孫秀葦曾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圖蘭朵》中飾演圖蘭朵,《托斯卡》首輪演出中飾演托斯卡。她是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師從高芝蘭教授及義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拉斯匹娜。1994年底遠赴義大利的她一年之內連續贏得包括義大利“威爾第國際聲樂比賽”在內的6個世界級歌唱比賽冠軍。

代表作品

從1997年首次在《蝴蝶夫人》中扮演巧巧桑的角色後,至今演出近300場,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蝴蝶夫人”。她泉水般動聽的嗓音和得體優雅的扮相讓無數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旅歐十餘年間,她叱吒歐洲與北美各大歌劇院,好評如潮,義大利媒體更是評價她“可與歌劇女王卡拉斯媲美”。

她先後出演了《阿依達》、《蝴蝶夫人》、《圖蘭朵》、《托斯卡》、《諾爾瑪》、《麥克白》、《命運之力》、《游吟詩人》、《阿提拉》、《修女安傑麗卡》、《沙樂美》、《安德萊·謝尼埃》等歌劇,並先後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維羅那露天劇場、威尼斯、巴勒莫、里雅斯特、馬約卡、博洛尼亞、德國的柏林、波恩、亞琛、卡爾斯魯厄、德意志歌劇院、法國尼斯、瑞士日內瓦、挪威奧斯陸、芬蘭赫爾辛基、西班牙畢爾巴鄂、塞爾維亞等地的歌劇院一展歌喉,1999年開始在美國華盛頓、洛杉磯、底特律、費城、加拿大多倫多、南美等世界著名歌劇院演唱,是至今仍活躍在歐洲歌劇舞台上的華裔女高音之一。

莫華倫 飾演 波利翁

莫華倫 莫華倫

個人簡介

莫華倫曾主演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卡門》、《蝙蝠》、《藝術家生涯》、《趙氏孤兒》、《圖蘭朵》和《漂泊的荷蘭人》。

主要成就

他是當今歌劇界享有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曾於巴黎歌劇院、羅馬歌劇院、悉尼歌劇院、尼斯歌劇院、里昂歌劇院、阿根廷科隆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萊比錫歌劇院、皇家丹麥歌劇院、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里斯本聖卡羅劇院、西雅圖歌劇院、俄羅斯大劇院、波蘭華沙國家大劇院、義大利卡利亞里大劇院、西班牙畢爾巴歐歌劇院、馬羅卡的帕瑪歌劇院、法國南西歌劇院、挪威伯根歌劇院、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夏威夷歌劇院、紐約卡耐基音樂廳、倫敦皇家艾伯特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及東京三得利音樂廳、韓國首爾藝術中心及佛羅里達、布拉格、蘇黎士等地的歌劇院中演出,主演了包括《托斯卡》、《藝術家生涯》、《假面舞會》、《阿伊達》、《弄臣》、《茶花女》等劇目,以及60餘位經典角色。

作為澳門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香港歌劇院創辦人和藝術總監,他是中國和亞洲活躍的西方歌劇與音樂推廣者,香港特區政府為其頒發榮譽勳章,並被義大利政府授予“團結之星騎士勳章”,被法國政府授予“文化騎士勳章”。

索尼婭·加納西 飾演 阿達爾吉薩

個人簡介

索尼婭·加納西被視為同代中最負盛名的女中音之一,不斷出現在世界各地著名歌劇院舞台上,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馬德里皇家劇院、巴塞隆納里賽歐大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等。她常與如丹尼爾·巴倫博伊姆、里卡爾多· 夏伊、鄭明勛、丹尼爾· 蓋蒂、里卡爾多· 穆蒂以及安東尼奧·帕帕諾等頂級指揮合作。她獲獎無數,1999年便奪得了義大利最有分量的音樂評論獎“阿比亞蒂獎”。
她在音樂會舞台上也非常活躍,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艾弗里費舍音樂廳以及斯卡拉劇院演唱《聖母悼歌》;在多地演唱威爾第的《安魂曲》,如柏林愛樂音樂廳、斯卡拉劇院(巴倫博伊姆指揮)、羅馬聖切契里亞學院(帕帕諾指揮)、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穆蒂指揮)以及帕爾瑪劇院(尤里·特米爾卡洛夫指揮)等。
她的演出計畫包括馬德里和慕尼黑上演的《惡魔羅勃》,慕尼黑和東京的《唐卡洛》,羅馬和薩爾茨堡的《納布科》,巴黎由丹尼爾·蓋蒂指揮的《俄狄浦斯王》,馬賽、那不勒斯和馬切拉塔的《阿依達》,維也納的《安娜·波萊娜》,里昂、巴黎和塞維亞的《諾爾瑪》,維羅納的《瑪利亞· 斯圖爾達》,威尼斯的《凱普萊特與蒙泰古》,柏林的《異國女郎》。

角色(阿達爾吉薩):楊光

楊光 楊光

個人簡介

199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全獎進入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歌劇中心學習,2001年結業並獲該院高級表演藝術家證書。2002—2005年簽約於美國芝加哥抒情歌劇院青年藝術家培訓中心,2005年起至今簽約美國哥倫比亞藝術管理經紀公司,成為該公司旗下國際職業歌劇演員。

參演作品

1997年“英國卡迪夫國際歌唱家大賽”唯一大獎(此賽事現更名為“英國BBC國際歌唱家大賽”),2001年“多明戈國際聲樂大賽”一等獎。出演過的歌劇主要角色有:《塞爾維亞理髮師》中的羅西娜、《修女的對話》中的修女瑪利亞、《蝴蝶夫人》中的鈴木、《阿伊達》中的安奈麗絲、《唐卡洛》中的愛波麗,《卡門》中的卡門,《鄉村騎士》中的桑圖扎,《神奇的黃昏》中的瓦爾特羅德等。

主要成就

楊光曾受邀在英國、美國、香港及中國上海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她與國內外著名指揮家,如:安德魯·戴維斯、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卡洛·里奇、嚴良坤、陳作煌、張國勇等合作在交響音樂會中擔任的重要獨唱、領唱部分。主要曲目有威爾第《安魂曲》、《馬勒第二交響樂》及馬勒的《流浪者之歌》和《大地之歌》,《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及《黃河大合唱》等。主要合作過的交響樂團有: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交響樂團、法國巴黎交響樂團、美國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等。楊光在繼續其國內外的演出,同時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歌劇樂系任教。

楊燕婷 飾 阿達爾吉薩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個人簡介

總政歌舞團女中音,曾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奧賽羅》(愛米莉亞)、《茶花女》(弗洛拉)。
她2004年參加河北電視台第七屆青年歌手大獎賽,獲美聲組優秀獎;2008年4月參加義大利貝里尼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獲優秀獎;2009年10月參加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獲優秀獎;2013年3月參加河北電視台第十一屆青年歌手大獎賽,獲得優秀獎。

田浩江 飾演 奧羅維索

田浩江 田浩江

個人簡介

他曾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圖蘭朵》(鐵木爾)、《趙氏孤兒》(公孫杵臼)、《塞維亞理髮師》(巴西里奧),以及音樂會版阿依達(朗菲斯)。

田浩江是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唯一連續簽約19年的中國表演藝術家,曾與世界各地三十多個重要的歌劇院合作,包括柏林國家歌劇院、德國科隆歌劇院、法國里昂歌劇院、義大利佛羅倫斯歌劇院、維羅納歌劇院、那波里聖卡洛歌劇院,熱內亞歌劇院、西班牙彼爾堡歌劇院,葡萄牙聖卡洛歌劇院、阿根廷科隆大劇院、智利國家歌劇院、美國芝加哥歌劇院、華盛頓歌劇院、加拿大多倫多國家大劇院、以及在荷蘭、比利時、以色列、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歌劇院,演出過40多部歌劇,共約1300場次,包括他與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及多明戈合作的十一部歌劇,逾百場的演出,並在北京和上海參加多部歌劇在中國的首演。所有這些演出的實況大都在美歐與亞洲的電視台和電台進行過轉播。田浩江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包括小澤征爾、詹姆斯·列文、洛林·馬澤爾等。

主要成就

在2010的演出季,田浩江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了《圖蘭朵》,在香港主演了郭文景的歌劇《詩人李白》,並在廣州參加了新建的廣州歌劇院的開幕演出。他還在台中洲際棒球場參演了由張藝謀導演的大型多媒體歌劇《圖蘭朵》,在美國舊金山歌劇院演出《阿依達》,在義大利帕來莫演出《唐卡洛》,以及在香港主演現代歌劇《利瑪竇》的世界首演和台灣原創新歌劇《畫魂》在台北的世界首演。

田浩江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設的中央樂團聲樂專修班。畢業後在中央樂團工作,1983年赴美學習,1987年獲美國丹佛大學聲樂表演碩士學位,並於2008年3月得到丹佛大學頒發的傑出成就獎,同年獲美國葛萊美獎的提名。田浩江是美國百人會的會員,他還受邀在大陸和香港、台灣及美國的多所大學及音樂學院舉辦講座與大師課,並為許多年輕的中國聲樂學生在東西方的學習及歌唱事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美國的《紐約時報》在報導田浩江的專題文章中寫到:“他成功的原因在於他的經歷,而他的經曆本身就是歌劇”。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PBS)於2009年製作的田浩江專題電視節目《歌劇人生》已經在全美播出。由Wiley出版社出版的田浩江英文自傳《歌劇人生》, 作為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書籍系列,2008年在世界範圍發行。

關致京 飾 奧羅維索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個人簡介

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低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圖蘭朵》、《藝術家生涯》、《西施》、《趙氏孤兒》、《茶花女》、《羅恩格林》、《奧賽羅》、《假面舞會》、《山村女教師》、《游吟詩人》、《洪湖赤衛隊》。
關致京是當今中國最為活躍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聲樂評審,北京百頓藝術交流中心創辦人之一。他曾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聲樂比賽“文華獎”(政府獎),文化部首屆“中國歌劇節”獲歌劇表演獎。2005年,他考入世界著名歌唱家卡羅·貝爾岡齊大師班並獲獎學金。2013年在義大利的摩德納,他於近六百名歌手中脫穎而出,並考取政府全額獎學金。他現師從於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雷妮。他在第一屆“金色彼岸之聲”新人新作聲樂比賽獲優秀獎,在第三屆中國人唱外國歌電視大賽獲水晶獎。
他曾主演的作品:威爾第《安魂曲》,德沃夏克《D大調彌撒》,莫扎特《安魂曲》、《C小調彌撒》、《神州和樂》,羅西尼《聖母悼歌》。他主演的歌劇《江姐》、《原野》、《熱瓦普戀歌》、《費加羅的婚禮》、《莎樂美》、《蝴蝶夫人》、《魔笛》、《湯豪塞》、《茶》、《國王》、《圖蘭朵》、《藝術家生涯》、《西施》、《趙氏孤兒》、《茶花女》、《弄臣》、《羅恩格林》、《奧賽羅》、《假面舞會》等。

演出團隊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於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眾多國際、國內優秀藝術家對合唱團進行了藝術指導。團員由全國各藝術院校及海外學成的優秀學子經過嚴格選拔組成。作為國家大劇院所屬的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以歌劇、音樂會演出為主要任務,並積極參與各類文化交流和藝術教育活動。

合唱團成立至今與眾多著名藝術家進行了合作,並獲得了大師們的讚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後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在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與合唱團合作演出的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丹尼爾·歐倫、耶歐·萊維、安德烈·利卡塔、呂嘉、李心草、張國勇,著名歌唱家裡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利、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李曉良等。合唱團全年演出超過百場,為推動國家大劇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主要作品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自成立以來,參與演出的國家大劇院製作原創歌劇包括歌劇《西施》、《趙氏孤兒》、《運河謠》,《白毛女》、《洪湖赤衛隊》、《費加羅的婚禮》、《愛之甘醇》、《塞維亞理髮師》、《義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假面舞會》、《弄臣》、《茶花女》、《奧賽羅》、《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卡門》、《托斯卡》、《圖蘭朵》等二十多部作品的演出。

除了歌劇演出外,合唱團也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美麗中國》等。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合唱團先後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讚譽。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諾爾瑪[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

樂團簡介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全新的音樂精神和遠大的音樂視界。這支年輕卻不凡的樂團建立於2010年3月,由來自中國及海外的近百名音樂家組成。在短短几年內,他們以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儼然在中國樂壇嶄露頭角,並迅速得到國際音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爾維、耶歐·萊維、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打擊樂演奏家李飈,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他們代表了中國歌劇的最高音樂造詣,音樂廳舞台上的表現同樣熠熠生輝。在《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茶花女》、《卡門》、《費加羅的婚禮》等眾多世界級的國家大劇院歌劇製作中,來自樂池的精湛演繹已經成為其重要標誌。在2014/2015演出季,他們將繼續奉獻《奧涅金》、《阿依達》、《鄉村騎士》等經典劇目。
2011年,樂團在國家大劇院“全套馬勒”系列中表現矚目,2012年在艾森巴赫的指揮下成為《音樂周報》年度十大音樂會中的唯一中國樂團,2013年在呂嘉帶領下開啟全套貝多芬之旅。由馬澤爾指揮的華格納曠世劇作改編版《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是“作品誕生25年來最完美的演繹”,索尼為該場音樂會發行的現場錄音,成為樂團的首張交響樂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還活躍在北京現代音樂節,相繼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在2013年,樂團呈獻了由國家大劇院獨家委約的10位全球頂級作曲家(包括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等)新作的世界首演,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畫”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不僅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世界各地。2011年,他們在首爾藝術中心上演《圖蘭朵》。2012年與艾森巴赫參加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悉尼等地成功上演音樂會。2013年,呂嘉率團赴澳門、新加坡、首爾舉行首次亞洲巡演並大獲成功。
2014/15樂季,樂團將上演《奧涅金》、《阿依達》、《鄉村騎士》等歌劇製作,並將在呂嘉及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鄭明勛、根特·赫比希、安東尼·維特等大師的帶領下,與郎朗、王健、王羽佳等獨奏大師合作,為觀眾帶來精彩的音樂會。在2014年11月,呂嘉率領樂團赴美國、加拿大進行了首次北美巡演,大獲成功。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並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登錄中國

2015年4月30日至5月3日,這部貝里尼名作將再度登入中國歌劇舞台。

國家大劇院官網提供:線上選座、線上購票、線上客服、演出當天櫃檯取票。

演出時間演出作品演出場館演出票價官方售票
2015.04.30 - 2015.05.03(四場)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諾爾瑪》國家大劇院 - 歌劇院100/280/380/550/600/680/880元
國家大劇院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