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發看望雲南校友
2009年11月28日,四川外語學院黨委書記馬新發、四川外語學院校友總會會長、黨委原書記張洪良、校友總會秘書長李樹才、學校辦公室副主任淡修安、資產管理處副處長張正一行五人來到昆明來看望川外雲南校友。會議在昆明理工大學蓮花校區招待所四樓會議室進行。來自各個高校和其他工作領域的眾多川外校友匯聚一堂共憶在川外的美好時光。
會議由川外老校友——前任昆明校友會會長、昆明理工大學祝帆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校友熱烈歡迎母校領導來昆明看望校友,並介紹了校友會和昆明地區校友情況。當回憶起在母校學習和生活情景時,心情十分激動,母校永遠在學子心中。
藉此機會,雲南校友會進行的換屆工作,會議推舉前任會長昆明理工大學祝帆教授為校友會名譽會長,推舉雲南民族大學李其曙教授為校友會會長,昆明市外辦宋立志、昆明國際旅行社何曙剛、昆明海關楊澤軍和昆明醫學院劉紅四位校友為副會長,昆明市外辦汪浩為秘書長,會議決定由龐學峰擔任聯絡員。
馬新發書記向校友們介紹了四川外語學院的情況,特別是這兩年來學校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評價,完成了“爭優創優”的目標;成功增列為重慶市立項建設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申博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學校新區建設進展迅速,校園總體布局和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明年是川外建校60周年,馬書記熱忱歡迎廣大校友明年五月回母校參加60周年校慶。
校友總會會長張洪良首先祝賀新一屆昆明校友會誕生,並就60周年校慶和為設立永久性校史展覽館,向校友們徵集自建校以來反映學校發展歷程及辦學成就的照片資料及實物材料作了講話。
參加這次校友聚會的校友貫穿川外歷史上的各個時期,並遍及雲南省的各個工作領域——高校、研究所、海關、外事部門、市政府,知名國際旅行社等,其中很多都是他們所在行業的精英和骨幹。與會的校友都積極主動發言,並真誠地表達出對在川外學習那段時光的無比懷念。
本次校友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會議結束後校友們合影留念,並表示希望多舉行這樣的校友聚會。
這次校友活動得到了昆明理工大學校領導和後勤接待部門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謝他們。
馬新發語錄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高校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深刻總結既往發展經驗,深入查找制約發展因素,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凸顯發展特色,抓緊用好發展的大好機遇,從而推動各項工作走上科學發展軌道。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階段;師資隊伍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為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高校內部改革不斷深化,進一步提高了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高校多年保持穩定局面,為改革開放營造了良好社會環境。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四川外語學院建校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來,在歷代川外人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校區的擴建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進一步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專業建設的重大突破有力地拓展了辦學空間,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使科研水平不斷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發展取得的成績鼓舞人心,但發展的經驗更彌足珍貴。回顧高等教育發展歷程、總結高校發展經驗,我們深刻認識到,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以人為本”為根本原則,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是高校各項成績取得的根本原因。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高校科學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和強化這“五個根本”,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發展新跨越。
深入查找制約高校發展的各種因素,是實現高校科學發展的重要一環。只有清晰地看到差距,準確地找出問題,才能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因而,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高校要組織各種調研、討論活動,從主客觀方面深入查找制約發展的“瓶頸”。當前,制約高校實現科學發展的“瓶頸”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發展觀念在高校仍有“市場”。這些觀念主要是:衡量發展以數量、規模為主,認為高校應降低招生“門檻”,大幅擴大招生規模,建立“大而全”的學科體系;衡量發展以層次為主,認為高校辦學的重點不應放在本科教育上,而是著重發展研究生教育,迅速提升辦學層次;衡量發展以經濟效益為主,認為辦學應市場化。二是高校發展的不平衡。由於歷史原因,一些高校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比如在教學與科研關係處理上,在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上,在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上,在師資隊伍的數量與質量上,在學生專業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等關係上,不同程度存在著顧此失彼,重此輕彼的現象。要打破這些觀念的束縛,避免發展出現“短板”效應,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義的戰略思想,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遵循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掌握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
發展思路關乎發展的方向、目標。高校在關係學校發展方向、目標等問題上,必須始終堅持以務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審視,始終圍繞“國家和社會需要學校做什麼”和“學校能夠做什麼”這兩個根本問題來展開,既不能脫離實際、跟風浮誇,也不能妄自菲薄、消極保守。在新的歷史時期,西部大開發號角的吹響,重慶市新一輪改革開放戰略的實施,都迫切需要四川外語學院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必須緊密結合重慶及西部地區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繼續高舉“紮根重慶、立足西南”的大旗,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西部地區外語教育高地,高級外語人才輸出的重鎮,對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外語”是四川外語學院的傳統優勢學科。學校經過60年的發展壯大,已經由建校初期的單一俄語專業,逐步發展成擁有俄語、英語、日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德語、阿拉伯語、印地語、越南語等9個外語專業。近年來,學校通過加強優勢學科、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多個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這些特色鮮明的優勢專業也都集中在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因此,無論是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能創新,具有國際視野、交流才能的高素質涉外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還是“建設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外國語大學”中長期發展目標的確立,學校都旨在充分發揮“外語”這一優勢,“做大做強”外語學科,從而保持和壯大核心競爭力。
特色是立校之本。一所高校沒有自身特色就將失去競爭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高校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突出特色、辦出特色,為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拓展更廣的發展空間。一所高校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辦學歷史與傳統,準確把握自身發展潛力時,才能形成和發展自身特色。四川外語學院來自人民軍隊,具有“忠於人民、服務國家”的精神和“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作風,這種歷史淵源形成了川外人以“守責”和“求實”為特徵的傳統。在長期的外語教育和對外交流實踐中,又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心胸,這些精神共同凝鑄成了獨特的川外精神。在長期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學校探索出了“國際導向、實用為主”的培養模式。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川外畢業生,以其較高的專業素質和交流能力,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正是因為學校具有的鮮明辦學特色,才使得學校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生源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推動學校的科學發展,也內在要求我們要繼承和發展“守責、求實、開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交流才能“的高素質涉外人才,從而保持和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還必須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目前,高校的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高度重視,人民民眾對高等教育需求不斷增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環境,開放的辦學環境也為高校發展提供了更多資源。同時,高校與經濟社會聯繫的日益緊密,高校所處地域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提供了諸多機遇。高校只有珍惜機遇,用好機遇,搶抓機遇,才能在發展中占得先機。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對高級涉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這都為四川外語學院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重慶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尤其是直轄後的加速發展,開放型經濟特徵日益明顯。這對於地處重慶的唯一一所專業外語院校——四川外語學院來說,同樣是一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四川外語學院有著外語類專業的明顯優勢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擁有多個外國文化科研院所機構和高質量的外語培訓機構,這些都將使學校在助推重慶市國際化進程,在高級涉外人才培養、參與對外交流合作、應對政府決策諮詢、培訓各類涉外人員等方面大有可為。新時期,學校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寬的視野、更積極主動的姿態,珍惜重慶新一輪發展提供的廣闊實踐平台,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各方面工作中的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