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廠鎮[江蘇省]

建國前後,這裡曾為馬廠區、鄉所在地,1954年為沭陽首批鎮,即沭城鎮、馬廠鎮。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馬廠鄉,1986年撤鄉建鎮至今。 沭陽縣第一屆縣政府也在馬廠鎮的馬棚村成立,劉少奇曾在民主村的東南莊領導過地下鬥爭。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馬廠鎮
一、概況
馬廠鎮位於沭陽縣城東部23公里處。轄19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人口近8萬人,鎮域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萬畝。馬廠鎮交通便捷,環境優雅,326省道橫貫東西,六塘河、柴南河縱橫腹地。向東、西各12公里分別是寧連高速和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鐵路相通,從馬廠到連雲港機場和港口只需40分鐘。境內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歷來是沭陽縣東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二、人文歷史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相傳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騎兵部隊南徵得勝,班師休整途中見該地草肥水甜,氣候宜人,遂養兵憩馬於此,人們見馬多而稱之為“馬場”,後演變為“馬廠”。據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建國前後,這裡曾為馬廠區、鄉所在地,1954年為沭陽首批鎮,即沭城鎮、馬廠鎮。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馬廠鄉,1986年撤鄉建鎮至今。
清代,馳名海內外的女詩詞曲作家劉清韻與丈夫錢梅坡就生活在這裡,她的《小蓬萊仙館詩抄》、《小蓬萊仙館傳奇》等24種詞曲名著就是在馬廠集鎮北首的“小蓬萊仙館”創作而成。現代文學家、著名新聞工作者、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費白夜也出生在馬廠,他一生著述頗多,以馬廠為題材的《十里好風光》在抗戰時期曾風行一時,為抗戰的勝利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宣傳鼓動作用。膾炎人口的《楊家將》、《黑牡丹》等中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名著。馬廠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有其輝煌的一頁,抗戰時期,這裡便是革命者活動頻繁地區,沭陽縣第一個黨支部就誕生在馬廠。沭陽縣第一屆縣政府也在馬廠鎮的馬棚村成立,劉少奇曾在民主村的東南莊領導過地下鬥爭。馬廠是一塊英雄的土地,革命的老區。陳毅、張愛萍、粟裕、李一氓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生活過、戰鬥過。1942年,這一帶的鐵匠,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鐵工會,製造土鋼槍,支援抗戰前線,後被人們稱之為“馬廠造”。為抗日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勳勞
三、特色產業
在穩定發展糧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培育各類特色產業,多種經營的比重已達60%以上。現在馬廠鎮已建成稻麥噸糧田1萬畝,蔬菜復、套、間種及保護地栽培4.4萬畝,高效示範田3.5畝,全鎮食用菌推廣面積已達313萬平方尺。特種養殖場2個,母豬繁殖基地3個。現有成片林 1.8萬畝,活力木蓄積量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6%。形成了木材、化工、建材、印刷、鑄造、糧食加工等門類較全,品種規格較多,產品批量生產,能力較強的鄉鎮工業企業格局,產品暢銷國內外。的南林木業有限公司獲國家星火計畫項目,生產的LVL集層材暢銷多個國家開發,蘇魯木業、中天木業、富士木業等民營企業生產的木材加工產品在韓國、日本、美國、香港、青島等國家和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