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寧寧博士,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馬寧寧,男,39歲,中國國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化工專業博士,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細胞工程中心副主任、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瀋陽藥科大學特聘教授。
學術簡介
研究方向
馬寧寧博士一直從事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曾任美國輝瑞公司高級科學家、主任研究員和高級主任研究員,從事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工藝研究和工藝放大,掌握了全球最核心的單克隆抗體和重組蛋白藥物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
學術成就
2008年獲得輝瑞公司的全球研發最高獎項(2008成就獎),成為此獎項自設定以來最年輕的獲得者之一。2009年,承擔國家863“十一五”重大專項1項、衛生部項目2項。
人物故事
“我的夢想是讓中國10萬血友病人,不再怕流血,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是坐在窗明几淨的辦公室里,馬博士讓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血友病人又叫“玻璃人”,即一旦遇到磕碰,就會出血不止,嚴重時可能因此喪命。而馬寧寧拯救“玻璃人”的願望,絕非空中樓閣——因為2011年,他所在的製藥公司,成功地成為中國唯一一家能生產基因重組凝血八因子的地方。
在此之前,擺在中國“玻璃人”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九成無法獲得治療,一成即使能治療,也常因花費高昂承受極大的經濟壓力。
凝血八因子是什麼?
“它就像血友病人的‘救命稻草’。”馬寧寧告訴記者,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全球只有40萬例,而中國就占了10萬例。其中,80%以上的血友病人是甲型血友病,他們啥都不缺,就缺一種叫“凝血八因子”的東西。
“有了它,血友病人能像常人一樣磕磕碰碰、參加運動甚至進行體育比賽;沒有它,血友病人自幼就會反覆出血,不僅在發生外傷或手術時,而且會在關節、肌肉等部分自發出血。久而久之,他們便得了慢性關節炎、變成殘疾。一旦出現顱內出血、喉部出血,將直接危及生命。”
1997年到2002年,馬寧寧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繫念了5年生物化工博士,後來又在輝瑞公司作為生物工藝研發部高級科學家工作了7年,中美病人在享受生物藥物治療上的巨大差距,讓他痛心不已。
八因子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人口總數為基數,美國年人均凝血八因子用量是4個單位,“基本相當於正常人的量”,因此,血友病人生活、工作也一如常人。這一數字在日韓和中國的台灣和香港地區都是1.5個左右,而在中國大陸,只有0.03,“基本是零”。
“患者經濟條件是一大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是國產凝血八因子的供應,長期嚴重不足。”馬寧寧分析,已開發國家使用的凝血八因子以基因工程產品為主,而國產八因子完全來自血漿,產能受限。
據悉,在美國,血友病人一年使用的凝血八因子平均要10萬美元。在中國,現有進口的凝血八因子藥物一支賣1千多元。而媒體報導顯示,中國的血友病人大部分為困難人群。
這還只是一個原因。如果你看過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電影《最愛》,一定對某個村莊因賣血而集體感染愛滋病,記憶猶新。馬寧寧讀博期間曾接觸到這樣一組數字:80年代,美國血友病人中80%的人患有愛滋病,90年代,75%左右血友病人患有C肝,而這些病毒的“源頭”,就是其被注射的凝血八因子從血漿中提取。“簡單地說,只要一個人獻的血里有愛滋病毒,這一批八因子都將被感染。”
國家嚴格控制採血鏈的規模和衛生標準。傳統製藥工藝上,賴以獲得凝血八因子的人體血漿嚴重不足,更讓中國“玻璃人”的處境雪上加霜。
“基因突變患上血友病,4歲男童腦出血導致半身不遂;德化一青年血友病16年,換一顆牙就如換一次命;患血友病兄弟哭求新衣服,家裡負債8萬暫停治療……”每每點開有關“玻璃人”的新聞,馬寧寧總是不忍卒讀。
2009年6月,馬寧寧辭去輝瑞公司高級科學家職務回國,加入謝良志博士創立的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思考“怎么為中國的血友病人,製造出一種純度高、安全係數高、不受供血鏈限制又售價便宜的凝血八因子呢?”
國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十二五”期間,國家共支持了5家製藥公司從事基因重組凝血因子的研發。對於這一中國20年沒有解決的難題,馬寧寧卻只用兩年時間就做到了。
2011年,馬寧寧帶領團隊 通過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獲得了純度接近100%的高活性凝血八因子,成為繼歐美4個跨國製藥企業後,全球第五家掌握重組凝血八因子生產技術的製藥企業。
“通俗地講,就是通過轉基因技術,把正常人的凝血八因子基因嵌入哺乳動物細胞中,再使哺乳動物細胞在模擬人體環境下,產生、分泌凝血八因子,然後經過一系列活性保持、培養和提純,最終得出大量安全的高純度性凝血八因子。”馬寧寧介紹。
在實驗室里 ,馬寧寧像伺候“玻璃人”一樣,小心翼翼地觀測著生物反應器,從溫度、溶氧到攪拌速度,“都力求不差毫釐”。
為什麼要求如何嚴格?
在馬寧寧看來,更大的秘密在於生產工藝,“可以說,用轉基因製造凝血八因子,原理誰都懂,但實現起來障礙太多,因為細胞生產凝血八因子的效率極低,而且哺乳動物的細胞太脆弱了。”他告訴記者,任何一點環境參數的細微變化,都可能改變“蛋白翻譯後修飾”的結果,“同樣的細胞,最終產生不同的藥,都是有可能的”。
但這對馬寧寧來說不是難事,這位2008年輝瑞公司全球研發成就獎獲得者,就是憑藉“改進生產工藝”,讓輝瑞的生物製藥效率從“一般”達到了“卓越”水平。
凝血八因子預計明年可申報臨床,並完成臨床試驗預計需要5~7年。
進口重組八因子售價是國產血漿提取產品的4倍,“我希望這個藥的售價,不僅比進口品種低,還能比國產血漿提取凝血八因子的低。因為它們產量高,中國平均一年要消耗4500萬個單位凝血八因子,意味著1噸人體血漿里只能提取1~3毫克.我們的產能不受血漿限制,能比現有產能提高十倍”。
馬寧寧喜歡探索未知,自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的他,從不後悔自己回國。在他心裡,發展中的中國就像一個未知之地。
“中國正處在它最激動人心的時代,經濟和社會的爆發式增長,帶動著它即將步入成為全球第二大製藥市場。這一時代提供的機遇——無論是個人發展機遇還是造福於人的機遇,一生只有一次,我不會錯過。”馬寧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