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水餡包子

馬家水餡包子創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己有140餘年歷史,一代宗師馬殿福先生在祖輩秘制配方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革創新,使其“皮薄、餡稀、油而不膩”,獨具特色。

老闆馬強端上熱氣騰騰的馬家極品水餡包子老闆馬強端上熱氣騰騰的馬家極品水餡包子
 遼寧錦州溝幫子馬家極品水餡包子館
馬家水餡包子創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己有140餘年歷史,一代宗師馬殿福先生在祖輩秘制配方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革創新,使其“皮薄、餡稀、油而不膩”,獨具特色,詳情參看《北鎮縣誌》。馬先生於1958年任遼寧省飲食廳特聘講師,1960年在遼寧省財貿技術革新展覽會特邀表演,1980年被遼寧省商業廳命名為“地方特色名師”,1985年受省勞動廳頒發“國家高級技師”,曾多次接待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林佳梅(李先念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徐少甫(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等和國際友人品嘗水餡包子,使水餡包子譽滿全國。 1994年馬先生臨終前將水餡包子秘方及製作工藝傳給二女兒馬麗君女士並立畢冠軍先生為馬家水餡包子傳人。
2005年8月,馬麗君女士帶領馬家水餡包子代表團在國際美食節上一舉奪得“中國名點”光榮稱號!
馬家水餡包子特色:水餡包子的關鍵是在面的質量上要求高,麵筋大小要適合;製作的餡選料要精,包子都是十八個褶,餡大皮薄褶勻,皮白如玉,餡口要松,筷子夾起來形如鍾。餡料方面講究用豬前槽肉加上海米、笨雞湯使其味鮮美而不膩。
溝幫子水餡包子工藝獨到
在民族傳統小吃不斷受到新生代食品挑戰的今天,歷史悠久的溝幫子水餡包子依然是北鎮男女老少的日常最愛。水餡包子不僅皮薄餡稀、滋味鮮美,而且做工講究,僅是製作的工藝流程,就令眾食客嘆為觀止。
為何叫水餡包子?是因為這種包子只要輕輕咬上那么一口,一股鮮美的肉湯便溢入口中,令人頓時口唾生津、胃口大開。正常人,一頓吃掉一、兩屜包子實屬平常。
水餡包子從外表看並無奇特之處,但製作工藝卻相當複雜。做溝幫子水餡包子有名的主要是楊、馬、龐三家,學徒不下三、五年的苦功,難以領會工藝的實質精髓。
如何做出一屜美味的水餡包子呢?在溝幫子鎮站前街以經營馬家極品水餡包子聞名的店老闆馬強會這樣向您介紹,“包子餡要按八兩瘦肉、二兩肥肉的比例配,要提前一天用調料煨好,至少要8個小時以上,這就形成了初步的乾餡。等到第二天,用溫度適宜的雞湯將餡‘漿’稀了,晾涼後,再放上適量的蔥花、香油攪拌均勻;面,分水面、鹼面、老面三種,水面就是現和的面,和面的水要溫度適宜;鹼面是對上鹼,夏天兩天發酵、冬天四天以上發酵的面,活面的工人至少要乾兩年以上,全憑實際經驗;老面就算自然發酵,至少也是夏天兩天、冬天四天。三種面按照一定比例對好揉勻,但怎么和面,還要看天氣、看風向,夏天、冬天不一樣,南風天北風天也不一樣,講究特別多,和面的水溫、水量都要侍況而定。說到擀皮,講究的是邊薄底厚,厚度適宜,因為餡稀,面里有老面成分,所以擀皮得特別注意,才不容易漏餡,吃起來口感才好。蒸包子的時候,要兩個鍋,一鍋蒸包子,一鍋燒開水,蒸包子必須打開水,不能用涼水,用涼水蒸出的包子效果不好,包子蒸出來色澤發亮,入口感覺膩。”
在溝幫子鎮請人吃水餡包子,一次最多上三屜,哪怕只多一屜,蒸汽就上不去,出鍋的包子就不對味。從配餡、擀皮到熱包子出鍋,這是一套複雜得令人眼花繚亂的工序,是世代相傳的家族手藝,更是溝幫子鎮深厚的傳統飲食文化的歷史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